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环球]工业革命的先声——英国
作者:佚名

《新华月报(天下)》 2007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本刊编者按:一部以世界大国的强国史为题材的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近日成为各界关心的热点。这部12集的系列片分别诠释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美国9个大国先后登上世界舞台的发展史。
       该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后立刻引起强烈反响,中央电视台台长赵化勇认为,《大国崛起》一片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资源。展现世界大国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这就是《大国崛起》的主旨所在。通过它,我们发现了世界的坐标,寻找坐标中的大国并思考自身在其中的位置。
       从本期开始,本刊将以连载的方式来分别解读英国、日本、法国、苏联、美国等国家崛起的历程。下面就从那个坐落在海岛上的“日不落帝国”——英国开始说起。
       “英国”的面积仅有24万平方公里,但是在世界近代历史上,她却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她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她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自豪的英国人曾经以“日不落帝国”来形容自己的国家,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原本在海洋中安详飘荡的小岛,改变了自己,也影响了世界呢?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继位,那时从英吉利海峡的一边,不断地传来西班牙和葡萄牙航海探险家成功发财的消息。伊丽莎白一世认识到,在新世界的游戏规则里,赢得海洋比赢得陆地更为重要。历史给每个民族腾飞的机遇都是有限的,伊丽莎白一世没有错过时机。英格兰的任何一个地方距离海洋都不超过120公里,女王认为可以利用这个天然的优势,发展海洋贸易。但是这样做,无异于从西班牙人那里虎口夺食。伊丽莎白一世十分清楚对手的实力,因此女王鼓励私掠船、海盗,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的人去扩大英国贸易,开拓殖民地,如果他们和西班牙发生冲突,女王可以否认与她有关,并且说他们是违反政府官方政策的。在一次次的争夺和冲突之后,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被彻底激怒了,由此引发了1588年的“英西大战”。结果出人意料,“海洋强国”西班牙大败,随后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英西大海战”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海战之一,它决定了近代早期欧洲的命运,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近代早期的世界发展都产生了影响。
       为了获得民众的支持,伊丽莎白一世在强化王权的同时,恪守了《大宪章》的约定,维持了王权和贵族议会之间的平衡。英国《大宪章》只有短短几千字,却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模糊不清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它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
       1603年,70岁的伊丽莎白一世去世了。她终生未婚,孤独地走完了一生,却留下了一个国力日盛、处于上升态势的英国。
       22年之后,又一位对英国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国王登基了。他就是查理一世。这位年轻君主忽视民众的支持和民族的利益,很快就遭遇了财政危机。他企图增加税收的计划因为《大宪章》的约束而成为泡影。国王和议会之间的激烈较量开始了。最终导致了英国革命的爆发。在这场争夺国家最高权力的战争中,一位叫奥利弗·克伦威尔的议会军将领脱颖而出,国王的军队被彻底击败,英吉利共和国成立,查理一世被杀。
       1649年发生的这件事,对于刚刚入关五年的中国清王朝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是对于欧洲大陆则完全不同——欧洲大大小小的宫廷都被震惊了,当时这些宫廷不是处于君主专制统治之下,就是正在渴望实行君主专制。隔海相望的岛国英国的做法,超越了那个时代普遍的政治观念。在几百年的时间当中,王权和民权之间的这种斗争,是英国政治史发展的一个主线。正是在这样的一个抗争之中,英国走出了中世纪,走进了现代世界。
       1688年查理二世复辟,英国人放弃了暴力革命的手段,采取了不流血的 “光荣革命”来结束王权的专制。议会在整个事件的演变过程中,都发挥了主导作用。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
       环顾当时的世界,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建立专制帝国;德国和意大利则四分五裂,人民正期待着强有力的王者出现;在亚洲,日本还在被封建幕府制度束缚;而中国,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
       18世纪中国的康熙皇帝正在用他的文治武功,开辟一个新王朝的辉煌。而此时的英国,正在孕育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生产方式,后世称之为“工业革命”。持续的海外扩张和殖民贸易,带动了对商品的需求;科学意识和市场意识,提高了英国人普遍的认识水准。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开创了影响深远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引领着世界的发展。
       工业的先声出现在英国是不无道理的。一是在新教思想影响下,英国人民开始努力创造财富,追求利润,他们想以现实的成就与上帝沟通,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二是“光荣革命”带来了政治的稳定,普通国民感觉有一个他们可以信赖的政府,国民愿意纳税来支持政府。特别是在18世纪初期与法国和西班牙作战。英法七年战争对英国的地位有着巨大的影响,对欧洲的外交格局产生了决定性作用。胜利使英国肆无忌惮的疯狂开拓海外殖民市场,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根本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爆破点首先出现在纺织业,因为这个行业的产品与普通人的生活最密切相关。为了以更快的速度生产,工匠们的聪明才智被充分调动了起来,新的发明一个接着一个,英国开始一步步接近“工业革命”的起跑线。
       随着飞梭和珍妮纺纱机等发明的出现,生产规模大大扩展了,加上在生产中大规模使用机器,最终促成了现代工厂的诞生。但是这些工厂却有着共同的局限,它们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选择了靠近河流的地方作为厂址,这种依靠自然界提供的动力源,严重制约了生产。因此,哪个国家能最先造出适应工业化需求的动力机器,那它就将在竞赛中处于领先地位。但英国显然在这方面早就做好了准备,它们制定了各种将聪明才智纳入实用轨道的机制。这个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的国家,迄今依然将科技创新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并在全球高新产品生产国中位列第四。在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下,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崇拜之中。而在此之前的一个世纪里,正是欧洲历史上的科学鼎盛时期,从17世纪中期开始,近代科学在一批巨人的推动下产生。艾萨克·牛顿的出现,宣告了科学时代的来临,他告诉世人:自然界存在着规律,而且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这个发现坚定了人类的信念,无可怀疑我们生活在一个有规律、受规律支配的宇宙中。这为18、19世纪乃至当今诸多科学领域的研究铺平了道路。
       1765年,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的手中诞生了,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不仅比原来的蒸汽机少用大量的煤,而且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瓦特也被称为“工业革命之父”。
       当蒸汽时代和工业革命到来的时候,它推动着业已领先的英国继续前行,让这个小小的岛屿在后来的几百年中进一步地超越了其他各国,最终成为世界性的强国。
       (摘自cctv2《大国崛起》)
       专家观点
       王缉思(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所长):我觉得《大国崛起》这部片子非常令人振奋,因为它让我们看到了整个事件的历史,这里面的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思索。现在我们讲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国际大局不光是大国崛起的历史,也是一个大国权力和影响交替的历史。我相信每一个观众在看这个的时候,脑子里都会想到中国。
       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大国崛起》用电视来让人们了解世界历史强国崛起的故事非常好,它给人这样几点启示,首先要重视科学和教育,其次注重资本与发明与结合,最后要革新体制。
       汤重南(日本史学会会长、中国中日关系史学会副学长):这个片子提醒国人应该看到世界的发展,看到各个大国是怎么样走向强国之路的。中国相当长一段时间闭关锁国,脱离了世界的发展,今天我们应该积极关心历史,吸取各国的经验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