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华人]林文镜:海外赤子的“五年计划”
作者:刘 琳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林文镜,东南亚华人巨商,著名爱国侨领。7岁随母亲离开福建省福清县(现为市)阳下镇溪头村,赴南洋与父亲团聚。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成为海外巨商,拥有世界上最大的水泥厂、面粉厂及专用码头、矿山。1987年回故国帮助家乡脱贫致富,在连续几个“五年计划”的基础上,催生了福清市江阴港。
       
       江阴港2004年7月正式对全球开放的5万吨级集装箱一号码头,已开辟了西非、美西、日本、地中海4条国际干线和10余条国内航线,并一举进入中国集装箱吞吐量10大港之一。目前,在建和即将开建的码头多达18个。林文镜投资的2号、3号5万吨级码头即将建成投入使用。江阴港以其可建100个以上1至30万吨级深水泊位和500平方公里腹地,而成为世界级宝地。
       人们感谢江阴港的发现者林文镜,但他眼下关注的只是江阴半岛的开发速度,对14年前那次发现似乎已没有多大兴趣再提起。采访中,他说:其实也很简单,引导我发现江阴港的,是我对家乡的那一份责任。我迈了几大步,就走到了江阴半岛。
       送家乡一部“造血机器”
       1987年,林文镜率东南亚投资考察团回到福建省福清县,这是他成为世界级巨商后第一次回到家乡。此时福清全县年工农业总产值仅4.3亿人民币。在离开家乡前林文镜承诺:我要送家乡一部造血机器。
       林文镜说的“造血机器”,就是要建设一个五年内产值达5亿美元的工业区,林文镜将此作为与福清县政府联合制定的第一个脱贫致富“五年计划”。林文镜把目光投向台湾。福清与台湾不但在空间距离上最近,而且在亲缘上更近,在文化、语言上相通,会成为台商极好的投资宝地。林文镜准备赴台招商。但他很快发现,台商要来福清考察没地方住。林文镜意识到必须先筑巢后引凤。他想在福清建一个星级大宾馆,但因怕亏本,没有一人愿意与他联合投资。他坚持一人苦斗,终于建成了当时福州市所辖八县中第一家星级大酒店。众多海外福清乡亲涌来入股。令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林文镜为团结海外乡亲,居然让出三分之一的股份给乡亲们。
       巢筑好后,林文镜就开始“引凤行动”。他自费在台湾设立招商办事处。连续三年,林文镜频频穿梭于东南亚和海峡两岸,平均每月都带一批台商到福清考察,所有台商来往福清的机票、吃住和康乐活动费用,全部由林文镜自掏腰包。据不完全统计,先后有1000多位台商,在林文镜安排下来福清投资考察,部分台商留下来在福清投资创业。
       大批台商落户福清,使福清如期实现了林文镜与福清县政府定的第一个脱贫致富“五年计划”——实现工业产值5亿美元。
       又一个脱贫致富“五年计划”
       在实现第一个脱贫致富“五年计划”后,林文镜又默默地为福清制定了第二个脱贫致富“五年计划”:帮助福清年工业产值提升至50亿美元。这时,国务院又批准福清成立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这是中国第一个侨资工业区。为工业区招商成为林文镜义不容辞的任务。但是,福清是缺淡水的县份,连生活用水都很难保证,如何能做大工业?水,纯净的淡水,成了制约福清大发展的瓶颈。
       林文镜与县领导商定引闽江水进福清。但“引水工程”至少需要8亿人民币,这是当时福清财政无法承担的。并不富裕的家乡百姓几乎人人都挤出钱来相助,也只凑了6000万元。林文镜发动海外乡亲捐资。一次东南亚之行,募捐到了“引水工程”的粮草。林文镜是捐款最多的华商。“引水工程”终于建成——在地下60米处筑了一条每秒流量15立方米的大隧道,绵延21公里,将闽江水送到福清千家万户和数以百计的工厂。
       福清没有港口的现状,也成了实现第二个脱贫致富“五年计划”的“拦路虎”。林文镜自费请人勘探、设计、建设,开掘了福清历史上第一个海港——拥有一个3000吨级泊位的下垄港。紧接着,林文镜又投资在元洪投资区里,建成福清历史上第一个万吨级海港——拥有一个3万吨级面粉专用码头的松下港。
       
       淡水、港口,再加上第一个“五年计划”打下的基础,保证了福清第二个脱贫致富“五年计划”的提前实现,福清也由在全省64个县(市)排名第58位跃升至第2位。
       围绕江阴半岛的苦战
       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林文镜又默默地制定了第三个“五年计划”,就是帮助福清工业总产值达到500亿美元。但是,福清既不通铁路,又没有大港,原有港口满足不了需要,缺乏可开辟国际干线的大港成了瓶颈。
       为了寻找能建大港的地方,林文镜和县领导一起,顶风冒雨,走遍福清漫长的海岸线,终于找到了江阴半岛。专家的科学勘测证明,江阴半岛可以建一个世界级的港口。
       从那时开始,林文镜又自费百万元请香港、台湾的专家来做江阴半岛投资规划,然后是不遗余力地向海内外推荐江阴半岛。为了消除外界疑虑,林文镜决定投资成立福州江阴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自己扛下了49%的股份;当前景看好时,林文镜没有加一分钱,按原始股价将自己所拥有的股份中的81.6%转让给新加坡港务集团……
       不知经历了多少艰辛,终于,江阴港一号泊位建成了,跟着又有18个泊位开建或计划建设。
       落户江阴半岛的第一个外资项目,是林文镜与台湾朋友联合投资的侨联钢铁企业,这个一贯作业大钢厂第一期投资26亿美元。此举使海内外工业企业对江阴投资兴趣大增。自他投资以来,又有57项、总投资165.5亿元人民币的工业项目在江阴半岛安营扎寨。
       林文镜用脚踏实地的几大步,将福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县,带成一个经济、文化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工业城市,还催生了一座现代化的世界级大港。对江阴,林文镜还有多少梦想要实现?他直言不讳:江阴半岛走到今天,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出了不到一半,至少还要再走三大步:第一大步:建洲际贸易中心和物流中心。第二大步:建中国东南临港重化工业城。在福清捐建一所大学,结束家乡没有大学的历史。第三大步:完成集合新侨散资投入大型项目实践。福清有30万新侨,每年至少寄回家乡30亿美元。江阴半岛初具规模,吸引新侨投资正当时。
       
       目光投向江苏大地
       采访中,林文镜对记者说:“福建全省有280万新侨,他们每年寄回国内的散资是300亿美元。可以想像,全国新侨的散资是多么大的一座富矿,而且是日益增长的一座富矿。林文镜目光向前,神态坚毅。
       他的思绪早已超越福建,掠过长三角,辐射内地许多地方。神州西北、西南、中原腹地,西安、重庆、武汉等地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今年3月,应江苏省侨务办公室的邀请,林先生率团赴江苏考察,寻找合作机会,并到南京、连云港两市实地调研,表现出了极大热情和诚意,深深感染了有关省市领导和各方人士。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高度赞赏了林先生的热心与贡献,希望林先生在江苏新一轮发展中找到更多合作机会;南京、连云港两市领导也与林先生谈得很愉快。林先生表示,江苏确实是一个投资兴业的好地方,很想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林先生的具体行动,切实体现了他的真诚愿望。他欣然应邀,担任了江苏省海协教育基金会永远名誉理事长;他慷慨解囊,向江苏省海协教育基金会捐献100万元;他已有意向,把公司在长三角的总部设在江苏,融侨集团江苏公司已在南京注册;他正在论证,选择与江苏合作的项目……
       人们有充分理由期待,林先生新的“五年计划”,将会在江苏大地诞生!
       林文镜的赤子之心,像不熄的火把,为故国故乡燃烧不止!
        (《华人时刊》2006年第8期,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