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众积极声援“倒扁”运动,无异是对陈水扁投出的最直接、最有力的不信任票
1979年台湾还在国民党统治时代,异议人士在高雄集会游行,爆发了流血冲突的“美丽岛事件”,主事者之一施明德最后被捕。他在面临可能遭到死刑判决的审讯中,说出“人民有合法颠覆政府的权利”,被认为是审判中最令人动容的表述。8月12日民进党前主席的施明德出面号召群众,要求贪腐的台湾“总统”陈水扁下台。
在施明德的发动下,“倒扁”声浪排山倒海。施明德号召民众每人为“倒扁”行动捐出一百元,短短一周时间内,即涌入台币一亿零三百万元,累积捐款人数达到一百万。捐款速度之快、响应人数之多,创下台湾的历史纪录。
民众积极声援“倒扁”运动,无异是对陈水扁最直接、最有力的不信任投票。这股在台湾首次出现的自发力量,在社会激起广泛共鸣。各界人士超脱以往政党恶斗的格局,不分蓝绿、性别、年龄,以反贪、反腐的共同语言,对陈水扁发出狮吼。
贪渎丑闻“罄竹难书”
陈水扁一家人涉及的贪渎丑闻,从“驸马爷”赵建铭顶着“总统女婿”名号,炒股内线交易、打电话关说人事、逃漏税、收取药商回扣,“第一夫人”收受不当馈赠、介入金融交易,到陈水扁将“国务机要费”中饱私囊,却利用他人消费的发票核销公账等,无一不是涉及巨资的贪渎行为。
甚至,媒体还爆料指称,在赵建铭家帮佣的阿卿嫂,是“总统府”公友(即公职人员),换句话说,她每月二万多台币的薪水,全由台湾人民埋单。更离谱的是,原来“国安局”发给保护“元首”的特勤经费,阿卿嫂也坐领多年。
“第一家庭”大钱小钱都贪,无所不贪,实在令台湾民众无法忍受。
“倒扁”呈燎原之势
陈水扁一家人的贪腐败德,不仅老百姓看不下去,连长期支持陈水扁的亲绿学者也公开发起“倒扁”,连署一个月前,亲绿学者发表一篇引起各方瞩目的“七一五声明”,公开呼吁陈水扁“以最高道德标准自行下台,建立民主典范”。然而,这一发自绿营内部的强烈呼声,却在民进党祭出“巩固领导中心”的令旗下,化为无形。
至此,继在野阵营发动罢免案失利后,陈水扁度过了第二波下台危机。
亲绿学者的“倒扁”行动,只停留在网上连署的言论层次,但施明德发起的“百万人倒扁运动”则大不相同。其背后有社运、艺文界人士的运筹帷幄,展现高度的谋略与行动力。施明德扬言“倒扁静坐会持续一周、一月、一年,直到阿扁下台为止”。他还十分不客气地对陈水扁说:“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百万人倒扁行动”发起人之一、前台湾人权促进会会长魏千峰说,他曾与律师界师长谈话,有人甚至认为“阿扁的问题已不是下台而已,他应该切腹。”
“美丽岛事件”受刑人之一的纪万生,谈起陈水扁一脸愤怒:“台湾民主运动走到今天,不是为了成就陈水扁一家的金权腐败。”
“倒扁”在台湾已呈燎原之势。各界人士一批又一批公开站出来,要求陈水扁下台。从当年党外时期的民进党创党元老、到曾经为陈水扁辩护的律师和前“外交部长”,甚至连当年“国政顾问团”成员、现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曾志朗也公开表示,会在卸任后捐款一百元给“百万人民倒扁运动”总部。曾志朗是陈水扁“执政”团队中第一位公开表态“反扁”的人,具有高度指针意义。
台湾文艺界也不落人后。共有356人加入“倒扁”阵营,其中包括作家司马中原、张晓风、陈若曦、陈克华以及声乐家吕丽莉、画家张杰、李锡奇等重量级人物。文艺界人士在8月24日发表了公开信,要求陈水扁“自爱引退”。
“陈水扁的格局像摆地摊的,还不如阿斗刘禅,至少人家身边还有个诸葛亮。”75岁的司马中原说。
根据《中国时报》最近民意调查,在施明德发动“倒扁”行动以后,民意快速凝聚,有五成四民众希望陈水扁下台,在一个月时间内激增了14个百分点,创下历史新高。美国国会研究处最近也发表报告,指陈水扁因陷入层出不穷的丑闻,政治前途岌岌可危。
陈水扁“打死不退”
对于汹汹而来的“倒扁”声浪,陈水扁干脆充耳不闻。日前他在与一位民进党高层人士会面时表示,自己是律师出身,对司法案件看法相当务实。“证据到哪里就办到哪里,国务机要费核销过程即使有瑕疵,也和我本人无关”,陈水扁说,“国务机要费没有一毛钱流到我的私人户头,我为什么要下台?”
陈水扁摆出一副“打死不退”的姿态,一方面拉拢“台独”基本教义派,再度抛出制宪议题,并重申两岸“积极管理”政策基调,压制有意开放两岸经贸政策的阁揆苏贞昌,巩固权力基础。
另一方面,陈水扁惯用的“悲情牌”也适时出招——先是传出吴淑珍已经瘦到只剩26公斤,血压一度低到40,心跳每分钟也仅50下。但是,吴淑珍牵涉太多弊案,过去那种憨厚、爽直的形象早已荡然无存,已从票房灵丹变成了票房毒药。于是,陈水扁转而打出“金孙牌”,说“小安安”(他的孙子赵翊安)打电话找不到爸爸,哭个不停。陈水扁想转以“小安安”的眼泪博取同情,但他的“悲情牌”打得太滥,反被外界斥之为“廉价的悲情剧”。
而对于发起“百万人倒扁行动”的施明德,陈水扁则用“抹黑抹红抹黄”的策略,想将他“斗臭斗垮”。
陈水扁和民进党使出各种手段,铺天盖地指控施明德钱财来路不清不白、对妻女无情等等,对施进行政治人格谋杀。陈水扁甚至请出施的两位前妻对付施明德。施的原配陈丽珠公布了施在狱中写给蒋介石的“求饶衣”,目的就是要摧毁施的英雄形象,削弱其“倒扁”的正当性。
9月初,陈水扁将出访与台湾有“邦交”关系的南太平洋岛国。他的如意算盘想躲开“倒扁”示威,回避下台的压力。
与陈水扁交恶多时的李登辉也曾经一度有“倒扁”之意。他曾放话说,愿挺吕秀莲继任,但要吕承诺接受三个条件:一、特赦陈水扁;二、不竞选下届“总统”;三、推“立法”院长王金平组阁。不过,李日前在台联党五周年党庆大会上表示,所谓他支持“吕王结盟”的说法,纯粹只是外界的炒作。
李登辉若加入“倒扁”阵营,将成为压垮陈水扁的撒手锏。最近,陈水扁改用软调,公开表示要追随李登辉的脚步“正名制宪”,更推崇李登辉是“台湾民主之父”,是“台湾人民共同的精神领袖”。不知这些话是否让李登辉感到飘飘然。最近,李已下令台联子弟兵在这波“倒扁”风潮作壁上观。李登辉在关键时刻撤退,让陈水扁大大松了一口气。
施明德虽然宣称,“倒扁”运动会持续下去直到陈水扁下台为止,但问题是,台湾已经为“倒扁”运动付出了很大的社会成本——“倒扁”运动已经导致股市下跌、民心动荡;“倒扁”群众长期占据马路,妨碍交通。然而,陈水扁依然坚称不下台,台湾还要为此付出多大代价呢?
陈水扁政府已经迫不及待地拿出六千具利刃拒马(即可以移动的障碍物)公开亮相,这种用于对付恐怖分子的杀伤性器械,已经准备拿来对付“倒扁”群众。
(《中国新闻周刊》 2006年第33期,作者为该刊特约撰稿人,标题有改动)
施明德:“战神”的黄昏
“倒扁”一役,消费的是这位寂寞“战神”最后的剩余价值
程瑛
9月开学的台湾高中生将拿到新版的《台湾史》课本,施明德在其中被称为“威权体制”期间“反对运动”的灵魂人物。
一生兀兀以求历史定位的施明德,如今正挟百万人气站上台北街头,以久违的姿态向他曾经的民进党战友陈水扁叫阵——“不是你倒就是我亡”。十几年来日渐边缘、落寞的“战神”,就这样开始了他“意外的黄昏之战”。
65岁的施明德有些憔悴,微卷的头发,标志性的两撇唇髭,在人群的包围中略带寂寥的神情,让这个男人显得很老派。
有人说,施明德可能在坐牢时最快乐,在隔绝社会的牢狱里,他只需坚持理念,无须面对现实。
26年前在“美丽岛事件”庭审上谈笑自若、刚硬洒脱的“江洋大盗”,残酷血腥的牢狱生活塑就的棱角分明的受难者,出狱十几年后却被纷扰的政治是非和花边新闻模糊了形象,在人们心中渐变为屡败屡战、孤独无助的唐吉诃德,甚至被当年的绿营战友讥讽为流浪狗。
将“承受苦难易,抗拒诱惑难”当作座右铭的施明德,即便重披战甲,“廉颇未老”的豪情中总是难掩勉强与辛酸。
施明德的一位助手说,注重仪表的施明德一次急着出门,没有戴好假牙——2l岁入狱时,他就被打断了所有的牙齿——两人说着话,假牙突然掉了下来,施本人不以为意,他却心痛不已。
几年前的一次生日会上,施明德曾说:我的人生有两个梦想,一个是殉情,一个是殉道,但这两个我都没做到,所以,我的人生充满了遗憾!
最后的剩余价值
在口水横飞、是非莫辨的台湾政坛,要站上前台就难免被揭露隐私、忍受不堪。
走上暌违多年的政争一线,尽管施明德以自己最珍惜的人格保证“不耍心机,没有阴谋”,却难逃对他政治品格的质疑——他在狱中写给蒋介石的“悔过书”被曝光;有人爆料说他密会通缉要犯陈由豪,并接受过对方赠送的“豪宅”,也拿过陈水扁百万元的资助;甚至连他的两任已是白发苍苍的前妻也出面控诉。支持者坚信施明德正直、清廉、无权力欲,群而不党,保有良知;但也有人被这些新证据说服。
一位曾经由施明德作过主婚人的媒体人士说,认识他十多年来印象一直是“苦哈哈、穷酸酸”,衬衫大多是几百块钱(台币)买的,租屋很寒伧,偶尔上市场买菜,一锅鱼汤就打发掉一餐,出门常搭捷运,如今却要“重新认识”他了。
比较主流的评价是,施明德“大节不亏,小节不保”,要揭发他的隐私很容易, 但是他从未以道德君子自居,因此这方面的批评无法对他造成伤害。
也有分析说,重新走上前台的施明德发挥的只是工具意义,人们是在“用施倒扁”,而非“反扁挺施”,并不期待倒扁成功后施明德在政坛有多大作为,对他的政治品格并不太多要求。
施明德身上鲜明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已显陈旧,近几年来,他那种“已不绿、又不蓝,带点孤芳自赏又强调大和解的调调”,跟台湾以蓝绿对抗为主轴的政治氛围早已格格不入。现实而聪明的选民,如今消费的只是他最后的剩余价值。
“我孤独,我寂寞,但我正确!”
尽管日益远离政治核心,施明德却无疑是台湾最富传奇色彩的“稀有动物”。
出生于高雄的施明德,父亲在“二二八事件”中被捕,脚骨被打断。少年施明德决定报考军校,伺机进行武装政变推翻国民党。1962年,在金门任炮兵观测官的施明德,和他组织的“台湾独立联盟”成员一起被捕,被判坐牢15年。出狱仅仅两年,又因“美丽岛事件”入狱。
一身伤痕的施明德曾登上民进党的权力顶峰,1994年至1996年任党主席。但很快他倡导族群和解、政党转型的主张开罪了党内基本教义派,与政治新星陈水扁的矛盾也日益升级。1996年竞选“立法院长”时,因陈水扁亲信操弄,仅以一票之差落败,随后渐渐疏远政治核心。
2000年11月,自称“无法忍受党内一再羞辱”,对陈水扁背弃理想、施政无能不满的施明德宣布退出民进党。2002年竞选高雄市长失利,2004参选“立委”败北,他希望带领台湾民众走中道之路的政治理想几无实现的可能。
不过,因为坚定的“台独”理念和“创党”资历而在绿营仍有影响力,又被蓝营作为“以德报怨”、讲求诚信的范例,施明德在台湾政治派别的攻讦中经常被各取所需地援引,却也成就了他特殊的地位。
去年10月,带有“政坛告别演出”色彩的“施明德讲座”,竟然成了台湾政坛的“高峰会”,陈水扁、马英九、王金平等悉数到场。当然,他期待中的朝野“和解咖啡”却依然只能在各方大佬的视若无睹中暗自冷却。
作为政治人物,“浪漫”应该是个不幸的评价。贴上了“浪漫”标签的施明德,被评价为危机处理能力差、太重感情而优柔寡断。他的许多“超前”主张,也被指过于理想化。
“我孤独,我寂寞,但我正确!”施明德强调自己是理想主义者,更是强悍的实践者,主张未落实前誓不罢休。
三不男人
施明德也是台湾政坛少有的不因绯闻而一票否决的政治人物,除了两任妻子,他还有绯闻女友,包括女作家、女主播等,因“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的姿态,他被称为“三不男人”。
原配陈丽珠出身富家,在施明德入狱后苦守寒窑13年,散尽家财四处陈情为他争取保释,后因爱上受施明德之托代为照顾家人的牢友而两人反目。
施明德的第二任妻子是美籍人士艾琳达,这段维持了17年的中外联姻政治色彩大过感情色彩。曾与施关系密切的女作家李昂称,施明德在和艾琳达婚后,甚至带上情人三人一起蜜月旅行。
台湾著名政论人陈文茜也曾被传是施明德的红颜知己。施明德谈及陈默默为他的大女儿捐助医疗费时几乎落泪。在陈文茜传出新恋情时,施明德甚至专门开新闻发布会,以人格担保“和陈文茜是父女之情,绝对没有男女关系”。
陈文茜曾说,施明德必须面对出狱前后不同的社会形态所以会困惑——坐牢前,他身处革命理想家年代;出狱后,他面临的却是一个属于庸俗政客的社会。
(《望东方周刊》2006年第35期,标题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