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华人]加纳商界的上海人朱亦念
作者:欧 飒 刘 颖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西非国家加纳的华人圈里,几乎没人不知道朱亦念的。
       朱亦念1963年离开上海来到加纳协助父亲经营工厂。在加纳多年的生活经历,加上热心公益、乐于结交朋友的性格,使朱亦念在华人华侨界享有很高的威望。1994年,在中国大使馆的支持下,朱亦念牵头创办加纳中华工商总会,并出任首任会长。
       从香港赴加纳迎接总理到访
       初次见到朱亦念,是在温总理非洲之行6月18日抵达加纳进行正式访问前夕。他个头不高,穿一件合体的深灰色方格休闲装,讲话语速很慢,条理清晰,说话时还经常笑眯眯的。
       63岁的朱亦念近年来并不常在加纳居住,大部分时间都和太太住在美国旧金山附近,有时也会到上海、香港和其他地方旅行。为了和加纳华人华侨一起迎接温总理,朱亦念特意从香港乘飞机赶到加纳。
       第二天,朱亦念马上和几位商会高层开会落实迎接温总理的安排。尽管朱亦念几年前就从商会会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担任名誉顾问,但是商会各成员始终敬重他。
       在欢迎温总理的华人华侨队伍里,朱亦念手举国旗站在最靠前的位置,第一个与温总理握手,当晚又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加纳总统库福尔为温总理举行的欢迎宴会。
       第二天早晨7时半,他又赶到中国驻加纳使馆,和加纳的华人华侨代表一起到机场为总理送行。
       来加纳这么多年,朱亦念始终记着临出国时单位领导跟他讲的一句话:“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朱亦念在加纳华人华侨界里威信很高,又十分注意做工作,争取大家对祖国统一大业的认同和支持,使台独分子在加纳很难找到市场。几年前,加纳中华工商总会又成立了加纳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进一步增强了加纳华人华侨的凝聚力。
       父子齐心创业域外开辟天地
       朱亦念记得,小时候家住上海延安东路和重庆北路交叉处附近,在威海卫路第三小学毕业后进入格致中学读初中,之后入读复旦中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下属的一个机电工厂工作。
       朱亦念读中学时,父亲朱文豹已经离开上海去香港工作,并被公司委派到加纳寻找商机,是较早在加纳创业的中国人之一。“当时加纳还没有独立,还是英国殖民地。父亲刚到时很艰难,当局处处刁难他,不给他经商许可证。”朱亦念说。
       父亲朱文豹刚到加纳时生活条件很艰苦,经常冒着酷暑出去办事,历尽千辛万苦,朱文豹在加纳首都阿克拉开办起港非贸易公司,做起搪瓷制品贸易,不久又和朋友合作开办起直接在加纳生产搪瓷制品的工厂。
       1963年,20岁的朱亦念和母亲、妹妹离开上海到加纳与父亲团聚。朱亦念到加纳后先补习了一段时间英语,随即到爱尔兰读书,并在1972年拿到都柏林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后正式成为父亲的助手。
       有了儿子的加盟,朱文豹的生意做得更加红火,凭着做搪瓷厂的成功又先后开办起年产400万双拖鞋的塑胶厂以及生产印花布和窗帘布的纺织厂。这几家工厂鼎盛时期雇有2000多名工人。
       这两年,朱亦念陆续将工厂卖出,移居美国,与太太、两女一子和1岁多的小外孙一起共享天伦之乐。不过他心中总也放不下加纳,每年总要回来几次,处理个人或商会事务,当然更少不了与朋友们团聚。
       热心公益事业帮助中国劳工
       朱亦念是个热心肠,看到需要帮助的人都会尽量伸出援手。
       1998年11月6日,十几名在某外国渔船上打工的中国渔民突然被老板送到加纳首都阿克拉国际机场,让他们回国,但没发给他们长期拖欠的工资。得知这个情况后,朱亦念马上赶到机场,会同中国驻加纳使馆官员帮助渔民们解决问题。在朱亦念带领下,旅居加纳的华侨、华人伸出关爱之手,为他们安排了住处。
       朱亦念还请来身为当地著名律师的加纳籍同学为渔民们提供法律援助。在律师的帮助下,公司老板不得不同意分期向中国船员补发工资,并提供全程回国机票。
       据介绍,在加纳的中国人已经增加到约7000人,所来自的地方也从最初的以上海、香港为主扩展到台湾、河南、广东等地。从阿克拉街头不时可以看到的中餐馆招牌和中国小商品就可以看出加纳对中国人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加。
       提到中国的发展,朱亦念露出由衷的自豪:“我们的今天比昨天好,明天会更好。”
       (6月23日《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