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华人]加拿大,迟来的道歉
作者:赵 青 杨士龙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加拿大道歉!”当地时间6月22日,在渥太华国会山举行的“人头税”平反仪式上,加拿大总理哈珀终于就加政府多年前实行的“人头税”这一带有严重种族歧视的政策,向全体旅加华人正式道歉。
       这一声道歉迟到了一个多世纪,尽管8万多名华人受害者中只有不到30人等到了这一天,但这声道歉对自强不息的整个华人群体来说,仍显得十分重要,令人激动。
       哈珀以粤语道歉
       哈珀在道歉声明中高度评价了华人对加拿大社会做出的重要贡献。他说,华人在加拿大建国初期的最重要工程——太平洋铁路的建设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大约1.5万华人参与了工程建设,至少1000多人在施工中丧生。“如果没有华工的参与,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加拿大。”
       他指出,1885年太平洋铁路竣工后,加政府没有让华工参加敲入最后一颗道钉的庆祝仪式,反而开始为限制华人入境实施“人头税”政策,这种做法是“极其不公正的”。加政府已深刻认识到“人头税”政策给华人带来的耻辱和痛苦,他代表全体加拿大人和政府向华人表示真诚道歉,同时也为1923年“人头税”停征后实施的《排华法案》表示最深切的悔过。
       “加拿大道歉!”说这几个字时,哈珀竟使用了广东话,尽管他的发音相当生硬,却让应邀来太华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300多名“人头税”受害者及家属欣慰不已。在加拿大的议会发言只许使用英法两种语言,使用任何第三种语言均属违法。尽管哈珀此举实属罕见,但考虑到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场合,议长与所有议员均未提出异议。
       为增加平反仪式的喜庆气氛,加政府还特地邀请了几位中国民乐手来助兴。霍尔市中国联谊会主席张鸣弹得一手好琵琶,她考虑到“人头税”受害者大多是广东人,特地准备了一曲《旱天雷》。张鸣认为,“人头税”的平反与华人地位的提高有很大关系。她1992年初到加的时候,华人社区远没有现在这么活跃。“中国国家强盛,经济发展,华人自信心比以前增强了。”
       纠正历史的错误
       82年前,3岁的马林笑容在父亲给她、母亲和哥哥分别交了500加元人头税后,才得以来到加拿大实现家庭团聚,而当时的500加元相当于华工两年的薪金。作为最后一个交纳人头税的华人,马林笑容在平反仪式上做了简短而感人的发言。她说,“人头税”这个耻辱的阴影一直伴随着她,从来没想到能活着看到平反的这一天,“今天我才觉得自己是个真正的加拿大人”。
       88岁的盘占元老人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辛酸故事。1922年,父亲借了1000加元,给他们兄弟二人交了“人头税”,但为了还清这笔钱,父亲用了17年的时间。盘老先生特别强调:“平反重要的是纠正历史的错误,还我们尊严。”
       在几百名“人头税”受害者家属中,一身二战老兵戎装的81岁老人雷绍箕比较引人注目。他属于在加出生的“人头税”受害者第一代子女。当记者问他听到哈珀的道歉有何感想时,老人大声回答:“我太高兴了。”坐在一旁的小孙女补充道:“他当时就哭了,什么也说不出来。”雷绍箕指了指身上的军装说,他当时之所以参军去缅甸打仗,初衷就是为了改变当时因为没有公民身份而被人瞧不起的状态。
       赔偿方案获接受
       除正式道歉外,哈珀同时宣布将对“人头税”受害者进行象征性补偿。根据补偿方案,政府将为目前尚健在的“人头税”受害者(约30人左右)和其他受害者遗孀(约300多人)每人补偿2万加元(1加元约合0.9美元),同时拨款2400万加元,资助各少数族裔社区就历史问题开展教育活动,其中250万加元将用在华人社区进行“人头税”问题的宣传。此外,加政府还将拨款1000万加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反种族歧视宣传。
       对补偿方案,大多活着的受害者和受害者家属都表示接受。他们认为,正如平反仪式主席台背景墙上所写的“承认、道歉、平反”六字口号,比赔钱更重要的是政府要承认华人为加拿大所做的巨大贡献,纠正错误,给遭遇屈辱的华人一个负责任的交代。
       从萨斯喀彻温省赶来的余启容在哈珀签署道歉声明的桌子旁拍照留念时,特地把祖父的身份证、交纳人头税的证明书等也展示开来,动情地表示,九泉之下的老人若有知必也深感欣慰。
       一直主张“道歉和个人赔偿”的平权会人士,对政府未对受害者子女赔偿表示失望。他们表示,将继续开展第二步的索偿行动。而其他一些华人社团领袖则表示,应充分利用政府拨出的社区教育基金,向全社会尤其是下一代人进行宣传和教育,期望“人头税”等种族歧视的错误不再重演。
       为何迟了一百年
       2006年6月22日,距离1885年7月加众议院通过《华人入境法案》,决定对华人开征“人头税”已有121年,距离1923年7月“人头税”停征,更加苛刻的《排华法案》生效也已83年。为什么加政府对华人的这一声“对不起”竟跨越百年才说出?
       首先,华人在加地位已今非昔比。
       从1858年华人参与修建太平洋铁路直到20世纪中叶,老一辈华人移民始终被视为低人一等,连选举权都没有,自身利益根本谈不上受法律保护。而如今,加华人总人口已过百万,且集中居住在多伦多和温哥华等大城市,广泛分布在各行各业,成为推动加社会前进的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还有不少人被授予终身成就奖——加拿大勋章。华人不仅受到主流社会更大的重视和尊重,也成为各政党极力争取的票源之一。
       其次,华人参政议政意识增强,维权行动日趋活跃。
       与老一辈相比,新一代华人经济条件、教育水平较高,又多从事高端领域的工作,语言方面没有障碍,更容易融入主流,参政议政,维护本群体利益,已成其必然追求。多年来,在市、省议会里出现华人面孔已不鲜见,进入联邦议会的华人议员目前达到5位,创下历史纪录。还有更多华人加入了主流政治人物的助选团队。华人的关切和诉求自然也有了更多“倾听的耳朵”。上世纪80年代中期“人头税”平反运动的兴起可谓水到渠成。
       第三,华人维权组织、公关和宣传能力不断提高,活动日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中华会馆、洪门民治党外,平权会、华联会、各省同乡会、各种专业人士协会等新兴社团如雨后春笋般在加各大城市建立起来,成为向政府反映华人呼声、争取华人权益的重要渠道。正是在平权会、华联会等社团的不懈抗争下,“人头税”平反才逐渐被加政府排上日程。随着加华文平面和网络媒体的兴起及其影响力的扩大,华人参政议政维权已拥有了较好的舆论支持平台。这次加政府组织的“平反列车”从温哥华开到太华时,三节专门的车厢里,两节坐的是人头税受害者及其家属,另一节则坐满了途经各大城市的华文媒体的记者。
       最后,加大选日益白热化的竞争成为“人头税”最终获得平反的催化剂。
       哈珀此时高调平反“人头税”被视作一场非常及时而漂亮的“政治秀”:既执行了朝野多年来的共识,又实现了其大选承诺,同时也意在为下次大选排兵布阵。加历史上少数政府寿命平均不到两年,哈珀要想实现赢得多数政府的梦想,少数族裔特别是华裔票仓当然是他的必争之地。
       历史是一面镜子。向华人征收人头税的始作俑者,是当时的保守党总理迈克唐纳,而通过和实施《排华法案》的,是当时的自由党总理麦肯齐·金。显然,在漫长的辱华和排华岁月中,保守党和自由党都难辞其咎。民选政治的运作实际是大大小小利益集团为维护本集团权益的力量角逐,而要最大限度地维护本集团利益,只把希望寄托于其他集团的大选允诺是不够的。
       “人头税”平反过程也再次提醒广大华人,在涉及华人核心利益的关键问题上,要避免出现华人群体内部的人为撕裂。20多年来,加历届政府对此问题拖而不决的一个主要借口就是华人社区意见不一。
       
       (6月27日《参考消息》,作者为新华社驻太华记者)
       链接
       加拿大总理哈珀国会道歉演说全文
       众议院议长先生,今天我在这里揭去一页加拿大不幸的历史。当时,有一群只想追求日子过得更好的人,他们再三受到了蓄意的不公平待遇。我讲的当然是指,以前本国向华人移民所征收的人头税,以及后来政府推行的限制性措施。
       若非那些从19世纪中叶开始来到这里努力建设的华工,也不会有今日的加拿大。那些移民差不多全都是年轻男子,他们为了寻找机会而做出了离乡别井的困难抉择,经过半个地球的漫长旅程,最后来到这个他们叫做“金山”的地方。
       从1881年开始,超过15000名华人先驱,参与了加拿大历史上最重要的国家建设计划,那就是建造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从圣劳伦斯河岸,越过似是漫无边际的高原和草原,攀上雄伟的落基山脉,最后穿过了地势崎岖的卑诗省,这横跨加拿大国土的就是接连起我们这个年轻国家的“钢丝带”。
       这项卓越的工程,主要是那些历尽艰辛的华工的功劳,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促进了西部殖民计划及日后加拿大的经济发展。华工的工作环境是严酷的,有时候甚至令人难以置信。在铁路建造期间,约有一千名华工不幸丧生。尽管如此,这些华人移民仍然坚忍不拔地支撑下去,而他们的贡献是有助于加拿大的未来发展的。
       然而,就在铁路工程完竣时,加拿大却背弃了这些华工。当时的政府首先在1885年订立了《华人移民法》,向每名新的华人移民征收五十元人头税,目的是阻止更多的华人移民,由于人头税未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政府又先后在1900年和1903年增收人头税至一百元和五百元(相等于两年的工资)。人头税政策的实施到1923年为止,该年政府修改了《华人移民法》,自此至1947年期间有效地阻止了大部分华人移民。纽芬兰自治领也有类似的移民法,从1906年到1949年(纽芬兰在这年加入联邦)征收人头税。
       现今的加拿大政府,确认华工所遭受到的耻辱和排斥。我们承认人头税的重大代价是,移民留下了众多的家庭在中国,永远不能团聚,或者是多年来忍受骨肉分离之苦,而有些家庭则陷入贫困之中。我们亦明白到,由于我们没有真诚地承认过这些不公平的历史,致使社会上很多人不认同他们自己也是真正的加拿大国民。
       因此,议长先生,我们代表加拿大人民和政府,愿意就人头税衷心向本国华裔道歉,并且为排斥华人移民的做法表达最深切的悲痛。这份歉意不是关乎现在的责任:是为了和解,而和解的对象是人头税苦主及广大的华裔社群,他们至今仍然贡献我们的伟大国家。
       虽然加拿大法庭曾经裁定人头税及移民禁令的实施是合法的,我们完全承担道义上的责任,承认过去这些可耻的政策。加拿大蓄意针对华人而实施这些恶意的经济措施,历时逾六十年之久。这严重违背了公义,在道义上我们是有义务去承认的。
       为了对今天的道歉予以实质的意义,加拿大政府将会向在生的人头税付款人及已故付款人的在生配偶做出象征性的补偿。此外,还会成立一个基金,资助有关的小区计划,目的是承认过去战时措施及限制移民政策对族裔文化社群所带来的影响。
       没有一个国家是完美的。像所有的国家一样,加拿大过去也犯过错失,我们是明白的。无论如何,加拿大人民是善良和公正的,而且会为我们的过失采取相应的行动。即使人头税是出现在一个完全不同年代的政策,过去一个遥远的历史,但我们觉得必须纠正这历史的错误。原因很简单,只因为这是恰当的做法,而这种特性也就是加拿大人的精神。
       议长先生,最后让我向国会保证,我们的政府将会继续努力,确保同类的不公平的做法永远不再发生。我们有共同的责任,不论个人的族裔背景,皆以平等机会的观念为基础,一起建设我们的国家。我们从过去的种族歧视行为而生起的悲痛,将会滋养着我们那坚定不移的承诺,为加拿大人民建设更美好的将来。谢谢!
       (6月23日“星岛环球网”)
       延伸阅读
       加“人头税”祸害华人60年
        1858年,一批中国劳工从美国旧金山出发,历尽颠簸来到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弗雷泽河谷。当时,该地因金矿的发现而引发了淘金热潮。这些满怀希望的中国劳工,准备用他们的辛劳和汗水,改变自己原本苦难的人生。但他们做梦也不会想到,迎接他们的却是一场漫长的噩梦。
       参与修建“加拿大动脉”,4000多华工献出生命
       自鸦片战争以来,许多中国人为生活所迫开始前往美洲谋生。早在1849年,当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发现金矿后不久,就有许多华人前来淘金。1858年,随着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发现金矿的消息传开,他们又辗转来到这里,不过淘金无法提供稳定可靠的收入,因此早期的中国移民数量并不多。不久后,加拿大政府一项庞大工程——太平洋铁路的开工,终于迅速掀起了中国移民的热潮。
       1867年,英国北美殖民地初步统一并建立了加拿大联邦政府。为了尽快统一从太平洋沿岸到大西洋沿岸的各殖民地,大力发展经济,加拿大政府开始致力于交通事业,准备修建一条横贯大陆的铁路。由于这条铁路要穿越地形险恶的落基山,加拿大政府仅勘探就花费了3年的时间和50多万加元。直到1880年,太平洋铁路修筑的大幕才正式拉开。
       当一切准备就绪后,加拿大政府却发现必须解决劳力问题。因为据施工方太平洋铁路公司估计,该工程至少需要1万名劳工。而当时整个北美劳动力极度缺乏,很难招到足够的工人。于是,加拿大政府将目光转向了中国劳工。
       在一些加拿大中介公司的操作下,1881年—1884年,1万多名华工来到了加拿大。虽然他们只负责大约480公里的铁路工程,但这却是太平洋铁路中最艰险的一段。在工地上,华工们一天的工资是1加元,而白人却是1.5—2.5加元,白人还不需要支付日常开销的费用。华工所从事的是最累人、最危险的工作,比如清扫路基、用炸药开山等。施工中,他们常常遇到山体崩塌、爆炸等意外事故,常有人员伤亡。他们住在工棚、帐篷、货车里,生活条件十分恶劣,很多人都得了坏血病。更可悲的是,一旦生病,他们只能依靠草药来医治疾病。
       据说,参加筑路的1.57万名华工中,最终有4000多人客死他乡。面对华工的丰功伟绩,连加拿大首任总理麦克唐纳都曾感慨:“没有中国工人,就没有太平洋铁路”。当这条号称“加拿大动脉”的铁路完工时,加拿大舆论一致认为,每一段路轨,都有华工的血泪和白骨!
       1885年11月7日,加拿大政府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克莱拉奇举行了隆重的通车仪式,正式宣告了太平洋铁路的开通。然而令人愤慨的是,在这次庆功仪式上,竟没有出现一名华工的身影。这段荒唐的历史,被后世的许多加拿大人视为整个国家的“忘恩负义”。更不能容忍的是,就在铁路竣工后不久,一场噩梦迅速降临到加拿大华人的身上。
       “人头税”仅对华人征收,税金可购买两套房产
       1885年太平洋铁路竣工后,大多数华工被迫寻找新的工作。他们纷纷进入当地城镇,在富有的白人家里做花匠、厨师、用人等。由于他们吃苦耐劳、勤奋肯干,受到雇主的欢迎。不料,这种良好的竞争力却招致了一些反华分子的极端仇视。一股排华浪潮被掀起来了。1892年,当听说一个华裔洗衣店有人得了天花后,加拿大当局竟下令烧毁了所有华裔洗衣店,并将工人驱逐出市区囚禁起来。更有甚者,华人死后也不能埋葬在当地的公墓中。
       为了进一步排挤华人,加拿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案,企图为其排华行动披上合法的外衣。1885年,加拿大政府颁布了歧视性的《华人入境条例》。根据这项仅针对华人的法令,每个移民到加拿大的华人都要额外缴纳50加元的“人头税”,华人成为唯一需要支付税金才能进入加拿大的人群。这意味着,华人如果想将他们的家属接到加拿大来,便要额外支付一笔巨款,这显然令他们无法承受。
       
       不久后,加拿大政府发现仅靠50加元的“人头税”仍无法有效地阻止华人进入加拿大,于是又先后两次提高“人头税”的数额,到1904年竟增至500加元,而这笔钱相当于华工两年工资,当时足以在大城市蒙特利尔购置两套房子。据统计,1886年—1923年,大约有8万多名华人被迫交纳了歧视性的“人头税”,加拿大政府从中获利达2300万加元。这在那个时代绝对是惊人的数目,因为即使整个太平洋铁路也才花了这么多钱。“人头税”法令不仅使许多华人被迫长期忍受思乡之苦,更使他们的心理上蒙受了巨大的阴影,这无疑是加拿大华人移民史上最屈辱的一幕。
       排华法全面限制华人入境,无数华人家庭妻离子散
       20世纪20年代,由于国内的经济形势非常糟糕,为转移矛盾,加拿大政府又于1923年通过了臭名昭著的《华人移民法案》(又称排华法),以取代“人头税”法令。这项旨在全面禁止华人入境的法案规定:除外交官、商人、留学生以及个别情况外,华人一律不准入境;即使已在法案生效前进入了加拿大的华人,也要定期到当地政府报到,而且他们每次出国的时候,最多只可以在加拿大境外逗留两年。这项法案生效后,几乎所有的华人新移民都被加拿大拒之门外。可以说,排华法的歧视程度甚至超过了“人头税”。据统计,在该法案实施的24年内,总共只有20多名华人进入加拿大;1931年时,加拿大仅有约4.6万名华人,其男女比例竟达到荒唐的13比1。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排华法生效的日期——7月1日,恰好是加拿大的国庆日,这使加拿大华人备感耻辱。从那时起,加拿大华人就从未停止过抗议。他们拒绝纪念国庆,多次派代表向当局请愿,强烈反对这项变本加厉的歧视政策。
       1939年9月,加拿大被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正是在这次战争中,加拿大华人以自己的切实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自己为加拿大做出的巨大贡献。最初,一些加拿大政客担心华人在战后要求自己的政治权利,因而极力反对华人参战。但1942年以后,由于军队在战场上损失惨重,加拿大政府被迫允许华人服兵役。在战争中,华人士兵付出了相当大的牺牲,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后方,加拿大华人还筹措了数以百万计的款项。二战结束后,经过当地华人的多方奔走,再加上国际舆论的压力,终于迫使加拿大政府于1947年废除了排华法,恢复了加拿大华人的公民权利。即便如此,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加拿大国内仍遗留许多歧视华人的社会问题。近20年来,随着加拿大华人力量的不断壮大,以及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加拿大政府开始对这一系列历史问题进行彻底检讨。今年6月22日,加总理哈珀亲自在国会向华人就当年的“人头税”问题表示道歉,将公道还给了曾给加拿大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华人。(杨红林)
       (7月6日《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