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环球]印度“攀比”催中国快跑
作者:尚 鸣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印度财长奇丹巴拉姆在日前访问日本期间,颇为出人意料地对媒体表示,印度至少需要10年,国民收入和经济发展才能赶上中国现在的水平。而这已不是印度领导人第一次在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场合提到中国了。这再一次让世人看到了印度社会正涌动着一股与中国比较、追赶中国的潮流。
       “印度要奋起直追”
       来自法新社的消息表明,去年印度人均GDP是700美元,而中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在人口总数大致相等的情况下,中国目前综合国力的世界排名为第6位,而印度为第10位。对此奇丹巴拉姆在东京表示:“如果以人均收入700美元,年增长4.5%为基础,我们显然需要10年~12年,人均GDP才能达到1000美元。中国现在走在了印度前面,我不否认这一点,但印度将会奋起直追。”印度将学习中国发展制造业,让更多农民从土地中解脱出来。
       政府眼睛紧盯中国
       经济一直是两国被拿来比较最多的领域,这位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的印度财长经常把“中国”挂在嘴边。2005年2月,他在做年度预算报告,呼吁加大力度吸引外资时表示,“几个月前我在参加各国财长会议时,中国财长就坐在我身边。他的国家每年吸引外资超过600亿美元,而印度却只有其中的1/10,这让我感到非常无奈。”
       另外两位对中国倍加关注的高官是印度总理辛格和石油部长艾亚尔。在他们看来,中国在促进经济发展以及保障能源安全等领域大幅走在了印度的前面,“印度可以在许多方面把中国当作经济发展的榜样”。
       除了经济发展之外,印度政府在其他优先项目上也有意识地想和中国“比一比”。当中国“神舟”飞船数次遨游太空时,不甘落后的印度政府大幅增加了空间技术研究的投资,雄心勃勃地提出了“宇航员登月”计划。当中国宣布将在2008年进行探月的“嫦娥”计划后,印度迅速改变初衷,称将在2007年赶在中国之前实施“探月”计划。
       百姓爱问“中国有没有”
       与那些有西方教育背景的政府高官相比,印度老百姓对中国相对陌生。但是由于中印两国太多的相似性,印度人对中国天生有着深厚的亲近感和好奇心。特别是印度出现一些新鲜事物时,总要问问中国“有没有”,有些问题让人哭笑不得。如2002年年底,新德里首条地铁(其中部分为高架轻轨)开通,众多首都居民蜂拥前去“尝鲜”。相比之下,在印度工作的中国人的无动于衷让其印度同行颇感诧异。“中国有地铁吗?”“有没有新德里地铁这样好?”成了每个人必问的问题。
       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优势也让印度人“耿耿于怀”。印度市场上的许多商品,绝大部分情况下会在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发现“中国制造”的标签。在印度“灯节”期间,印度市场上出售的中国彩灯比当地生产的便宜耐用,许多印度朋友都问,到底中国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
       基础设施建设也是印度经常拿来与中国比较的方面。印度的公路普遍狭窄不平,城市建设如供水系统、电力保障等仿佛还停留在中国的上世纪80年代,缺水、停电是家常便饭。2005年4月,印度知名IT企业——信息系统公司首席执行官尼勒卡尼在访问中国后便在报纸上登文感慨,“中国的发展超出我的想像!”
       印度“攀比”催中国快跑
       印度不仅是我们重要的邻国,其基本国情也与中国国情相似,同时也是中国潜在的、最大的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印度爱与中国“攀比”实际上是出于对中国的重视,也是对于其自身发展的思考。其实,印度同样有着自己的强势领域。从某种意义上讲,印度就像我们的一面镜子,了解印度或许正是加深对我们自身了解的最好的辅助办法之一。同时,印度追赶的马车又催促着中国快马加鞭。
       法律体系比较完备。印度自1991年拉奥政府正式开始经济改革至今,其年均GDP增长率达6.1%,尤其是2003财政年度其GDP增长率达到了8.61%,已非常接近中国的水平。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英国殖民者留下的西方民主政治与注重保护私人产权、较完备的法律体系,而这些也正是西方发达国家在近代得以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印度企业资金利用效率较高。印度的储蓄率约为24%,中国是40%左右;中国每年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FDI)规模比印度多出十几倍。但近年来印度取得了年均6%的经济增长率,因此相比之下,印度的资金利用效率比中国更明显。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印度的私营企业发展已经有几百年历史,这就使得印度私营企业在经营经验和资金实力等方面已有相当多的积累,有很多优秀的商业咨询服务专家和顾问机构享誉全球,尤其在软件工程、制药业等方面有一些世界领先的私营跨国企业。相对而言,新中国的私营企业才刚刚发展了二十几年,取得银行贷款和政府的政策支持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目前中国的私营企业虽然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却几乎没有在世界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私营跨国公司。
       资本市场比较发达,经营效率较高,银行坏账率低是印度金融的一大特色。相对而言,中国的国有银行由于种种原因,坏账率远高于印度的这个数字。有关调查显示,印度私营企业比中国私营企业更易于从银行获得贷款,且印度公司的融资来源相对较为多元化。印度的股市近年来牛市不断,股指持续快速攀升,投资非常活跃,相对而言,中国的股市很长时间以来一直很低迷,迟迟走不出低谷。
       印度拥有人力资源数量优势和较好的高等教育资源条件。印度目前有约11亿人口,且人口年龄结构很年轻,这是印度最重要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印度的高等教育也很发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与国际接轨等方面,明显领先于中国高校。
       印度的经济结构独具特色。在印度的GDP中,其服务业所占的比重接近50%,近年来印度经济能够较快增长也主要归功于服务业的持续快速增长。印度这样的经济结构跟一些发达国家相似,再加上印度有大量优秀且成本低廉的技术人才,因此有人预言印度将在未来成为“世界的办公室”。实际上,印度如今已成为世界的主要研发中心之一。相比较之下,中国的服务业产值仅占GDP的1/3,工业总产值占GDP的40%多。
       印度农业有较大的增产潜力。农业产值在印度GDP中占近1/4,印度人口的70%在农村,这两个数字足以表明农业生产在印度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印度平原辽阔,可耕地面积比中国还多,而其农业每亩单产量比中国低近一半,所以只要印度加快农业技术改革、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力度,吸引私人企业参与农业产业化过程,努力提高印度粮食单产量,印度农业将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中国外资》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