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杨福家:没有爵位的校长
作者:江世亮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如果将姚明的成就与杨福家所取得的、打破了近千年的英国高等教育传统的丰功伟绩来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走近杨福家,关注杨福家,首先因为杨福家是一个非常有个性、有魅力的科学家。近年来,在一些事关改革发展方向的重要时刻,人们经常能听到杨福家的声音:1997年是他率先对媒体阐释了知识经济的概念,并呼吁人们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到来及早做好准备。这以后在大学教育改革的每一个关键节点,杨先生都会尽其可能提出忠告或建议。2001年,杨福家受聘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一职。2006年3月15日,笔者和同济大学的数百同学一起在该校的一二九礼堂听杨先生主讲当代大学的使命。听着他一如以往智慧而犀利的评述,看到他又增多起来的白发,笔者内心涌起一种冲动:杨福家是中国的骄傲,可真正了解他的人有多少呢?
       老师:传道授业
       一个复旦学生,特别是物理系学生,如果在校期间没有听过杨福家先生的报告,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和遗憾
       2006年3月15日晚六时许,同济大学一二九礼堂前排起了长队,不少同学提前一个小时就来排队,为的是能拿到一张入场券。由校学生会为同济百年校庆组织的“同舟讲坛”首场报告即将开场,主讲者是复旦大学原校长、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院士,演讲的主题是:当代大学的使命。
       虽然我已多次听过杨先生的报告,他报告中的一些观点我也已在不同场合听他讲起,但我依然和在场的数百听众一起,感受着演讲的深刻哲理和演讲者个人的风格魅力!我想起2001年秋,为庆祝量子理论问世一百年,杨先生在复旦逸夫楼作“量子百年话创新”的报告前,主持人王迅院士所讲的开场白里的一段话:一个复旦学生,特别是物理系学生,如果在校期间没有听过杨福家先生的报告,不能不说是一种损失和遗憾。我多次听过杨先生的演讲,每次都有某种震撼的感觉。回想起来,杨先生在讲坛上的魅力除了他作为教师具有的语言表述的技巧外,更多的是来自他的真情、直率的个性以及能言人所未言的独到见解。
       教育家:百年树人
       “好的教育是把人的潜能激发出来、并注意发展个性的教育;好的教师应善于帮助学生把自己脑海中的火种点燃,而不是把它扑灭!”
       作为一个长期在大学工作的教师和管理者,杨福家关心和思考最多的还是教育改革和创新人才的培养等与教育有关的问题。他这些年的报告、著述也集中在中国的高等教育如何融入国际潮流以及如何看待一流大学等相关问题。他在许多次演讲中大声疾呼:“我们的教育一定要以学生为中心,学校的全部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点燃学生的创新火种。”
       今年3月15日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中,杨福家讲了一位曾在同济大学完成专升本教育的女生的发展故事。这位女生学的是园林设计专业,她有一个特长,即喜欢摆放家具,家里的家具经她一摆放马上给人别样的感受。不久她随丈夫陪读到美国,在某个学校选修了土地测量与管理专业。很快她的这一特长被她在美国就读的学校所发现。她原先只能在家里施展的才华在美国得到了展示的舞台,小到社区大到一个城区的改造布局,事业越来越大,如今已成某大公司的主管规划师。杨福家以类似的例子反复向听众灌输一个道理:好的教育是把人的潜能激发出来、并注意发展个性的教育;好的教师应善于帮助学生把自己脑海中的火种点燃,而不是把它扑灭!
       杨福家认为,学生有没有创造性,关键在中小学,中小学的关键又在教师,教师学会启发学生很重要。在多次讲演中,杨福家都会讲“磨玻璃”的故事。50年代复旦物理系有个学生书读得一般,但玻璃却磨得很好,老师不但不责怪,反而鼓励他,并请有经验的老师傅帮助他,发挥他的长处。这个学生毕业后到天文台工作,磨出了当时中国最好的天文望远镜的玻璃。还有一位杨福家的同班同学,也是学理论物理,但他从小酷爱装收音机,从矿石机到电子管,再到半导体收音机。毕业后分在中科院原子核所,成了该所的电子学部主任和第一批博士生导师。杨福家认为,这几位同学都是很好的例子,当他们的“火种”被点燃后,他们的贡献甚至超过了一般人!
       思想者:察事谏言
       杨福家应邀作有关“知识经济”的专题演讲不下十多篇(场),有人称杨先生为“将知识经济概念引进中国且引起广泛关注的第一人”。杨先生的确无愧于这一称号
       与杨福家相知近30年的美国德州大学现任副校长冯达旋教授对杨福家有过这样的评价:他不仅对自己研究的课题有深入的兴趣,而且对科学以外的领域,如教育、经济以及中国的未来、世界的发展、大学所扮演的角色等都有广泛兴趣。冯达旋将此称为“杨氏风格”。
       杨福家首先是一位杰出的核物理学家。他在出任中科院上海原子核所所长期间,为促成同步辐射(上海光源)的立项作了很多努力。1991年,杨福家当选中科院院士。1996年,著名的美国McGraw-Hill公司出版了杨福家与美国名校凡登比尔大学杰出教授哈密尔顿合写的英文专著《现代原子和核物理》,在这一出版社出版专著被认为是一个科学家事业上达到一定高度的标志。
       1997年9月的一天,我在电台早新闻里听到上海高教系统召开的一次座谈会上,复旦大学校长杨福家谈到国外正在讨论的知识经济概念值得我们关注。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很好的报道话题,于是很快就通过复旦校办约定了采访杨校长的时间。由于那次采访杨先生作了较好的准备,采访比较顺利,杨先生围绕这个话题讲的不少观点令我很兴奋。几经修改后,这篇题为《杨福家院士谈全球热门话题:知识经济意味着什么》的访谈稿,从对比尔·盖茨为代表的知识资本与以石油、汽车大亨为代表的传统经济的比较,引出知识经济的几大特征,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传统产业,特别是未来人才培养、教育体制的挑战等作了引人入胜的阐述。这篇稿件在1997年10月3日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刊出,10月6日在市里召开的一次干部大会上,时任上海市市长的徐匡迪手拿《文汇报》,要求全市领导干部认真读一读对杨福家院士的这篇采访文章,了解什么是知识经济……很快,有关知识经济的报道形成热潮,“知识经济”一词也成为领导干部用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也是自那时起,杨先生收到了很多要求他做这方面报告的邀请,但杨先生没有停止思考,他又从英国等一些国家城市从传统产业成功转型到以服务业、文化内容产业等新型经济以及波士顿大学对周边地区经济贡献等发达国家的实例来论证,对知识经济的特性作了更为清晰和深入的阐述。有人称杨先生为“将知识经济概念引进中国且引起广泛关注的第一人”,杨先生的确无愧于这一称号。
       校长:入主诺丁汉
       2000年12月12日,英国诺丁汉大学正式聘请杨福家为该校第六任校长,这也是诺丁汉大学历史上唯一一位没有爵位的校长(前五位校长中有一位公爵、两位勋爵、两位爵士)
       许多读者很关心,杨福家是怎么当上英国大学校长的,我也向杨先生提出过同样的问题。杨先生这样回答我,在英国历史上,如诺丁汉大学这样的皇家特许学校,大学校长大多是由王室人员担任,这次诺丁汉大学迈出这样一步,选一位有国际化特征的校长,就打破了这个传统。
       2000年12月12日,英国诺丁汉大学校董会郑重宣布,“鉴于杨福家教授的学术成就及国际影响”,正式聘请中科院院士杨福家教授为该校第六任校长,也是诺丁汉大学历史上唯一一位没有爵位的校长(前五位校长中有一位公爵、两位勋爵、两位爵士)。这也是英国高校首次选举一位中国公民担任大学的第一要职。时任中国教育部部长陈至立在祝贺杨福家就任的贺信中说,这一荣誉是我们教育界同行的骄傲。
       从2001年开始做了一任三年Chancellor后,2003年年底杨福家又获选连任三年。这几年里,在杨福家的建议下,诺丁汉大学除了加强对若干前沿领域的研究外,还成立了中国政策研究所。2004年4月,经中国教育部批准,中国宁波诺丁汉大学开始建设,并于当年开始招生,2005年9月新校区落成。此外,诺丁汉与上海复旦、上海交大分别建立了科研合作实验室。诺丁汉大学与中国科学院的全面合作已实质性启动,上海诺丁汉金融中心也在筹备中。
       2005年12月12日,诺丁汉大学依校务委员会推荐,校董会又一次决定:在2006年底杨的Chancellor任期满后,再延长三年,新的聘期将从2007年1月起至2009年底。这意味着杨先生将干满整整九年的三届任期,足见校方对杨福家工作的满意。对杨福家任职诺丁汉校长这件事的意义,杨先生的好友冯达旋教授以一个美国大学校长的身份这样评价道:作为一个德州人和篮球迷,我虽然十分高兴地看到中国的篮球运动员创造了NBA的历史,然而,如果将姚明的成就与杨福家所取得的、打破了近千年的英国高等教育传统的丰功伟绩来比,就不可同日而语了!
       (4月10日《文汇报》,作者为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