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经济]通缩还是通胀?
作者:程瑞华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国家统计局1月25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05年度中国经济大账,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就当前引起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2006年:通缩还是通胀?
       对于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在经济界存在着两种说法:一种是由于现在一些如钢铁等主要生产材料出现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情况,当前的经济最应该防止的是通货紧缩。另一种说法是,目前随着货币供应量的不断加大,当前经济最有可能出现的是通货膨胀。对此,李德水的看法是:第一,中国现在既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迹象,也没有出现明显的通货紧缩的迹象;第二,中国现在经济社会中既有引发通胀的因素,也存在导致出现通缩的因素;第三,我们既要防止通胀,又要遏制通缩的发生。
       李德水说,关于产能过剩的问题,比如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焦炭、汽车、水泥等这几个产业的产能确实是比较大的。比如钢铁,我国钢的生产能力在去年年底已经达到4.7亿吨,产量是3.4亿吨,如果在建的和拟建的全部建成,中国钢的生产能力将达到6亿吨以上,全世界2004年的钢产量才10亿吨,中国钢的生产能力显然是比较大的。
       再比如电解铝,我国的生产能力到去年年底达到1030万吨,开工率比这低得多;铁合金2213万吨,开工率只有40%;电石行业能力是1600万吨,有一半是闲置的;焦炭行业,产能可能比需要多了1亿吨,产能是2.42亿吨,在建的还有1.18亿吨,实际需求没这么多,现在山西的焦炭行业处于全行业亏损;再比如汽车,到去年年底,中国的汽车生产能力868万辆,各种类型的汽车,我们的产量600多万辆,在建的有220万辆,拟建的还有800万辆,这样的建设速度,与市场的吸收能力、消化能力是不匹配的。
       再从电力建设来看,我们这几年缺电,电力建设增长也很快。到去年年底,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5亿千瓦以上,在建的净规模,还包括一部分拟建的,还有3亿千瓦以上,全部建完中国的发电装机总容量将超过8亿千瓦。而德国,作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发电装机总容量才1.21亿千瓦,法国才1.16亿千瓦,英国才8000万千瓦,我国去年是5亿千瓦,与我国的经济规模是极不相称的。
       当然,我们现在确实面临着电力短缺,这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很不合理。如果这些电力设施全部建成,是否会出现供电过剩,也是值得担心的。目前还没有表现出来,但这些情况都应该值得我们关注。
       李德水认为,短缺固然不好,但是严重过剩也是很危险的,它会造成巨大的浪费,使银行呆坏账数额增加,同时也会造成一些企业生产能力不能发挥、亏损甚至于关闭,导致失业的增加,这些问题值得关注。
       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导致通货膨胀的压力也是存在的,国际油价的高企,就要求我们要调整成品油的价格。现在政府在控制成品油的价格,如果根据需要适当地调整一下,在适当的时候价格指数就可能上去。再加上工资水平的提高。如果今年气候不好,粮食减产了,粮价上涨,那物价就上涨了。再比如如果货币供应量过大,货币的流动性过剩,也是会导致通胀。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两种情况都存在。所以说,通胀、通缩一线间,两种可能都要去关注,都要努力防止。
       CPI的调整将体现何种变化?
       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商品目录的调整工作现已启动,此次CPI的调整将体现哪些方面的变化?李德水认为,调整CPI主要是为了适应经济发展的变化,保证数字的准确性,这也是国际惯例。举例说,以前我国经济不发达,恩格尔系数较高,所以食品价格在CPI中所占的权重就会比较大。现在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正在升级,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日益增长并且呈现多样化,所以CPI的构成和权重应相应调整,从而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出当前经济的变动趋势。
       目前西方各国,多数国家是确定了CPI中各商品所占的权重后,保持数年不变,比如美国。但是也有一些国家,如法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和英国的零售价格指数,是编制连锁指数,于每年年初根据家庭支出调查资料进行调整修订。这两种做法各有优缺点,前者便于进行历史数据的比较,但不能及时反映消费结构的变化;后者能及时反映消费结构的变化,但不利于进行历史数据的比较。由于中国经济目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居民收入增长较快,相应地,消费结构也变化较快,尤其是近几年居民消费结构处于升级转换时期。如果不调整价格指数的权重,就无法准确反映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从而在衡量消费价格时造成误差。
       对于调整的方向,李德水表示,应该根据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进行相应的调整。近几年轿车进入居民家庭的步伐较快,用于汽油等能源的消费支出增加较快;居民购买商品房快速增长,用于住房方面的支出如物业管理费等相应增加;另外,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变化,老龄人口增多,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增加较快;在教育方面的支出也增加较快。因此,这些种类的商品和服务在CPI构成中所占的比重应该提高。
       2006年GDP增长趋势如何?
       2005年通过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呈现增长较快、效益较好、价格平稳、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应该说是为下一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么,2006年GDP全年走势应该如何判断?李德水认为,2006年的发展趋势还是很好的。我们2005年取得这些成绩,不仅是经济增长、效益提高,而且我们还取得了宏观调控的宝贵经验。所以,对于2006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应持乐观态度,当然也是谨慎的乐观。
       2006年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国和各省区市都对“十一五”时期作了战略性的安排。科学发展观更加深入人心,正在逐步变为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大家认识到不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粗放方式增长,中国经济是走不下去的,这一点全国上下取得了共识。所以,2006年的经济发展会更加理性化、更加科学化、更加协调、更加全面。国际环境仍然较好,不管是世行还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还有英国共识预测公司的预测,2006年世界经济增长和2005年基本是同一个水平,增长速度是3.4%、3.3%,是比较好的。所以,我们对2006年的国际环境还是很有信心的。
       从三大需求方面来看,由于国际产业的分工,中国加工工业的产品流向世界、流向欧美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因此,外贸出口不可能出现大幅度下滑。出口的需求仍然会保持良好的态势。从我国出口的主要对象来看需求是旺盛的。如美国今年的经济形势也是很好的,各方面的分析都很好,高就业、低通胀、高速度,去年增长3.6%,失业率在12月只有4.9%,全年也就5.1%,通胀率也很低,估计是3.1%。欧洲也在加快增长。
       再从投资来看,中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到2005年年底,全社会投资施工项目总规模有25万亿元至26万亿元,投资不可能萎缩。目前,我国新开工的项目是186476亿元,增长了226亿元。房地产投资即使是在去年宏观调控的情况下,也增长19.8%,而且房地产的二级市场非常活跃,所以,投资需求也是旺盛的。相反,我们还要努力地从宏观上控制固定资产投资,防止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
       消费需求,我国去年商品零售总额增长12%左右,餐饮业增长17.7%,而且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十分活跃。中国经济充满活力,对2006年的增长保持着强劲的拉动作用。我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2006年将继续实行稳定的、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同时,我国去年下半年以来,煤电油运的瓶颈制约有了明显的缓解,煤炭的供应比较充足,拉闸限电的情况去年1月份是26个省区市,到11月份只有7个省区市,比去年同期缓和多了,这对我国今年的经济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有一组数字,令人鼓舞,2005年中国原油和成品油的净进口不仅没有增加,而且是减少了5.3%。2005年在维持了9.9%的经济增长速度的情况下,中国原油和成品油消费总量不仅没有增加,而且减少了0.5%,说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潜力很大,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潜力也是很大的。当然,我们对2006年的经济发展也不能掉以轻心,还要看到存在很多困难,还有很多矛盾,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从坏处着眼,把困难想得大一些,扎扎实实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
       (1月26日《金融时报》,作者为该报记者。)
       相关链接
       2005年经济盘点
       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840亿公斤,比上年增产146亿公斤,增长3.1%;油料、糖料产量与上年基本持平;畜牧业克服“禽流感”带来的困难,肉类产量增长6.3%。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6425亿元,增长16.4%,增速比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4362亿元,增长22.6%。
       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利用外资保持较高水平。全年中国进出口总额1422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2%。顺差达1019亿美元,比上年增加699亿美元。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603亿美元,下降0.5%。
       居民消费价格涨势温和。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8%,涨幅比上年回落2.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6%,农村上涨2.2%。从构成看,食品价格上涨2.9%,涨幅比上年回落7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4%。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2%,居住价格上涨5.4%,其余商品价格则略有下降。
       生产资料价格涨幅高位回落。全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8.3%,涨幅比上年回落3.1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4.9%,涨幅回落1.2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比上年上涨1.6%,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7.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88604亿元,比上年增长25.7%,增幅比上年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75096亿元,增长27.2%,农村增长18.0%。在投资增幅有所回落的同时,投资行业结构有所改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投资增长27.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投资增长26.6%,分别比上年回落0.1个和15.1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中国东部地区投资增长24%,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投资分别增长32.7%和30.6%。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93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6%,增幅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3255元,实际增长6.2%,回落0.6个百分点。
       2005年年末,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1万亿元。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与上年底基本持平。
       国内市场销售增长加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77亿元,比上年增长12.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0%,实际增速比上年加快1.8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6%;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5%。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增长12.6%,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7.7%。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比上年增长19.9%,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14.8%,汽车类增长16.6%,石油及其制品类增长34.4%。(天抒)
       (1月26日《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