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时政]哈马斯:从刺客到政客
作者:金 姬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相隔11个月后,他们又在加沙的谈判桌上见面了。
       一方是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阿巴斯,另一方是哈马斯领导人代表团。2006年2月4日,赢得立法委132席中76席的哈马斯请来阿巴斯商讨组阁事宜,而阿巴斯所在的法塔赫只赢得43席。
       1月26日揭晓的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会选举结果,震惊了全世界。巴以格局重新洗牌,以色列、美国、欧盟、联合国等各方,也都开始考虑重新制定巴勒斯坦政策,因为这一地区的“合法”领导者是所谓的“恐怖分子”。哈马斯在袭击以色列方面是个“行家”,但现在轮到他们治理巴勒斯坦、并和宿敌以色列乃至整个国际社会打交道时,它走的每一步都牵动着整个中东的神经。
       成功之道
       哈马斯在巴勒斯坦政坛的异军突起并非偶然,另一大派别法塔赫的“不争气”也助其一臂之力。
       首先,哈马斯在巴勒斯坦民众中的“人气”一直很旺。它通过各式各样的慈善活动吸引了很多支持者,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支持率(约占巴勒斯坦选民的1/5)。这一逊尼派穆斯林组织非但不仇视商业,相反它的内部有许多专业人士和商人。哈马斯领导人大多是受过大学教育的医生、律师和工程师。
       自精神领袖亚辛和政治领袖兰提斯在2004年春被沙龙定点清除后,新一代哈马斯领导人更加务实,向以色列发出了政治解决的信号,并减少了恐怖活动。自以色列去年从加沙单方面撤离以来,哈马斯没有对以色列发过一枪一弹。这使哈马斯得到全世界的好评和巴勒斯坦人的尊敬。
       相反,法塔赫旗下的阿克萨烈士旅却大行恐怖之道:在以色列引爆人体炸弹,在加沙杀人放火,犯下累累罪行,引起巴勒斯坦民众的极大愤怒,对其执政能力失去信心。
       其次,哈马斯组织严密,行动坚决,领导人相对廉洁。反观执政10余年的法塔赫,内部山头林立,各派之间勾心斗角,贪污腐败盛行且屡教不改。当哈马斯官员在加沙地带挨家挨户解释他们的政策时,法塔赫领导人却忙于开着豪华汽车去“拉帮结派”。
       最后,哈马斯摸到了大选“门道”。当法塔赫“窝里反”之际,哈马斯重金雇佣公关公司帮助组织选举,并礼贤下士,将许多专家教授之类的人物列入候选人名单,改善自身形象,进一步提高支持率。
       哈马斯当选后也显得十分“成熟”。组织下令旗下6000人的“卡桑旅”上街不得携带武器,不要进行庆祝游行,更不要进行暴力示威。而为法塔赫“不平”的武装人员却小打小闹,显得有些“输不起”。
       无米之炊
       哈马斯上台后的首要问题不是如何应付以色列和美国,而是如何“养活”巴勒斯坦。
       曾接受美式教育的巴勒斯坦前财政部长撒拉姆·法亚德透露,巴勒斯坦当局目前每个月要借2000万美元来应付日常开销,其中1500万用于公务员薪水。“我们现在处于能借多少就借多少的边缘。银行不会再借给我们了。”这位曾为国际货币基金会(IMF)工作的巴勒斯坦人担心,由于资金不足,可能有3万名政府工作人员面临失业。
       巴勒斯坦失业率高达20%,人均年收入1100美元。即将离职的巴勒斯坦经济部长马赞·斯诺克洛特表示,巴勒斯坦13.5万名公职人员(其中5.8万人效力于安全部队)负担着这一地区30%家庭的安全。“如果不给这些人发工资,暴力即将到来。”
       巴勒斯坦的主要经济来源来自以色列和欧美国家。
       根据1993年签订的奥斯陆协议,以色列必须支付从巴勒斯坦货物上征收的税收和关税。因此,以色列每个月大约支付给巴勒斯坦5000万美元,这笔费用主要用于给巴勒斯坦教师、护士和其他政府工作者发工资。但以色列法律禁止给恐怖组织提供资金。一旦哈马斯领导的政府宣誓就职,以色列完全可以“依法办事”,停止支付或不和哈马斯直接打交道。
       美国每年给巴勒斯坦预算估计高达2.34亿美元,欧盟则接近5亿美元。美国政府2006年给巴勒斯坦的援助预算是1.5亿美元,另外8400万美元通过联合国捐给巴勒斯坦。但美国法律也禁止资助恐怖主义支持者。只要哈马斯的性质不变,它就难以得到美国的一分一厘。
       IMF估计,巴勒斯坦当局2006年每月总支出高达1.9亿美元,其中只有4000万美元能够自己对付,余下费用要由欧美填补,而IMF和世界银行认为巴勒斯坦当局每月不必要的开支就高达2000万美元。这恰恰是去年巴勒斯坦每月从阿拉伯国家得到的资助数目。
       即便哈马斯每月节约2000万美元,以色列按时每月支付5000万美元,巴勒斯坦当局每月仍有数千万美元的缺口无法填补。仅今年1月,巴勒斯坦的财政赤字就高达6900万美元。以色列官员已建议代总理奥尔默特先把1月的钱给巴勒斯坦,毕竟那时哈马斯政府还未成立。问题是以色列今后是否会把钱给哈马斯?以色列官员表示:“我们不想惩罚巴勒斯坦人民,但对哈马斯不抱任何幻想。”
       一向资助哈马斯的伊朗也许会伸出援手。但这可能导致巴勒斯坦失去以色列和欧美国家的所有援助。
       分析人士猜测,“五斗米”也许会让哈马斯向以色列和西方社会“折腰”。正如美国前中东谈判员丹尼斯·罗斯所言:“如果哈马斯想要治理巴勒斯坦,它将不得不依靠外部世界。”
       以美对策
       最不希望哈马斯上台的莫过于以色列。一名以色列高级安全官员说:“我们在中东对每个结果都有计划,惟独这个例外。”
       以色列在立法委选举结果揭晓后表示不会和哈马斯领导下的巴勒斯坦政府接触,并通缉涉嫌反以暴力的一部分哈马斯领导人。
       毫无疑问,以色列今年3月的大选很大程度将受到巴勒斯坦选举结果的影响。各党派为了拉选票而变得更为“强硬”,政府可能会加快约旦河西岸的隔离墙建设。
       当然,一些哈马斯官员曾暗示哈马斯会在某些情况下和以色列谈判。“我们不是反对犹太人,而是反对占领和压迫。对于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一切,我们不能视而不见。我们并不准备撕毁所有条约。”
       最新民调显示,大多数巴勒斯坦人(包括投票哈马斯的人),希望巴以双方进行合理的和平交易而不是无休止的冲突。而48%的以色列人同意和哈马斯谈判。事实上,谈判已经在低层次进行。
       华盛顿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玛丽娜·奥特维说:“迫使哈马斯改变立场的是,如果他们不参与和平进程谈判,以色列就做出所有决定,哈马斯会发现自己被逼入死角,从而回到现实。”如果哈马斯能实现这种“飞跃”,以色列认为哈马斯虽然比阿拉法特更加强硬,但也是更为可信的谈判方。
       对美国而言,哈马斯至今还是一个谜。它的许多领导人包括精神领袖亚辛,都在近几年以色列的定点清除中丧生。留下的领导人不是流亡国外就是不敢露面。哈马斯组阁的巴勒斯坦政府,变数太多。
       美国目前在是否继续资助巴勒斯坦当局方面犹豫不决。即便哈马斯公开谴责恐怖主义,美国也需要几个月来审查哈马斯是否符合受助要求,确保哈马斯真的“改过自新”而不是为了获得援助资金而“信口雌黄”。布什明确表示:“以消灭以色列为纲领的政党,不是我们打交道的对象。”日前,《巴勒斯坦民主支持法案》已经提交美国国会,对于资助巴勒斯坦的条件更为苛刻。
       迄今为止,布什政府每一步都很谨慎。他和欧盟、联合国和俄罗斯四方呼吁哈马斯“放弃暴力、承认以色列和接受先前的协议和承诺”。四方没有进一步立刻中止对巴勒斯坦的援助,担心会把巴勒斯坦推向伊朗的怀抱。
       从哈马斯主动和阿巴斯协商组阁事宜来看,哈马斯的务实作风逐渐显现。各方都在为一个漫长、困难和混乱的进程做准备。如果哈马斯能够放弃与以美“强硬到底”的态势,它就顺利完成从“刺客”到“政客”的转变。
       相关链接
       哈马斯的前世今生
       
       生于仇恨
       1978年,艾哈迈德·亚辛在加沙创建了埃及穆斯林兄弟会的分支机构“穆加马”(意为团体)。这个非营利性的宗教组织自1987年12月巴勒斯坦起义爆发后改称“哈马斯”,是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的简称,由“伊斯兰”、“抵抗”、“运动”三个阿拉伯词语缩写而成。
       集宗教性、政治性为一体的哈马斯,1988年公布9000余字的组织章程,主张用武力消灭巴勒斯坦土地上的犹太复国主义者,反对同以色列媾和,建立一个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
       组织结构
       哈马斯的成员分为两类:面对《古兰经》宣誓并登记在册的正式成员,数量较少;其同情者和支持者,是哈马斯的群众基础,数量庞大。
       哈马斯在约旦河西岸、加沙地带和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都有办事处。组织基本以城镇为活动单位。在每个城镇,哈马斯分单元或小组秘密进行活动。此外,制定了一套“自动补缺”制度,不管哪一级领导人被杀和被俘,其副手无需请示总部自动顶替。若副手又被杀或被俘,则由其下一级官员自动顶替。
       资金来源
       哈马斯的主要资金来自国外,如伊朗、沙特和部分海湾石油国家。英国的“巴勒斯坦救济和发展基金”,美国的“圣地基金会”,德国的“阿克萨基金会”及其在比利时、荷兰的分会,以及法国的一家组织也都会为哈马斯提供资助。此外,哈马斯在一些阿拉伯国家设有代表处,如约旦和黎巴嫩,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接受当地巴勒斯坦难民和所在国人民的捐款。
       抵抗热潮
       目前,哈马斯有正式成员2万多人及下属军事组织。1989年,以色列宣布哈马斯为非法组织,并将其精神领袖亚辛逮捕入狱。2000年9月底巴以大规模流血冲突爆发以来,哈马斯制造了50多起针对以色列的自杀式爆炸事件,至少造成430名以色列人丧生。作为报复,以色列采取军事行动,使哈马斯遭受重创。亚辛及其接班人兰提斯等哈马斯领导人先后被以色列“定点清除”。“9·11”后,美国和欧盟先后宣布哈马斯为“恐怖组织”并冻结其财产。
       步入政坛
       近年来,哈马斯开始逐渐调整自己的立场,以更加务实灵活的策略参政议政。2005年3月,首次正式宣布参加巴立法委员会选举。其领导人表示,哈马斯在加入巴立法委员会和参与制定政策之后将会更加“开明”,也更愿意和美国等进行接触和对话。立法委大选胜出后,哈马斯以合法身份成为巴以局势的博弈者。
       (《新民周刊》2006年第6期)
       延伸阅读
       以色列:继续单边?
       哈马斯,一个以色列人眼中的“恐怖组织”,一夜之间通过选举以多数票光明正大地操控了巴勒斯坦立法委,登上了中东政治的大舞台。有人称之为中东的一次“地震”,也有人言这是一次“危机”,巴勒斯坦和中东局势因此而变得更加错综复杂。然而,对此最担心的恐怕还不是巴勒斯坦人自己,而是“对家”以色列。
       “魔鬼”来了?
       哈马斯上台,以色列举国大惊失色。选举结果公布后,以色列官方在24小时内一片沉默,因为代总理奥尔默特传下话来:一切官员都暂时不得对此表态!沉默的背后,是震惊、胆怯,还是恐慌、害怕?
       l月24日晚,巴立法委选举前一天,《环球》杂志记者来到特拉维夫的国防部大楼,采访了以色列军方情报处负责情报分析的伊大·布伦上校。“我不认为哈马斯能够赢得此次大选。”他斩钉截铁地推翻了记者的假设。
       作为军情处的负责人,他的态度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军方的观点。
       “我不认为哈马斯作为一个恐怖组织其立场会发生变化。我承认哈马斯在过去一段时间没有发动‘人弹’袭击,但它仍针对以色列发射了卡桑火箭!”布伦回答。
       然而就在24小时后,这位上校的话就被哈马斯上台的事实击溃。从这里,似乎不难理解以色列为何最初以沉默应对大选结果。原因也许就是:出乎意料!
       l月26日选举结果公布,记者刚坐进出租车,司机就大喊“魔鬼来了”。他说,在他居住社区中就有两个家庭在哈马斯发动的自杀式袭击中失去亲人,哈马斯上台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
       同一天下午,走进朋友格拉诺特的工作间,这位以色列剪纸艺术家仍埋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噢,上帝!哈马斯赢得了大选?”听了记者的话,他先是大吃—惊,稍顷,拥有历史学和政治学两个学位的他又说,尽管哈马斯上台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事情,但短期内以巴局面不会发生太大改变。
       迫其变“色”?
       短暂沉默后,以色列统一了步调。代总理奥尔默特1月29日向媒体公布其立场:哈马斯必须遵守三项原则——解除武装、废除旨在摧毁以色列的信条和接受巴方此前同以色列签订的所有协议。
       奥尔默特同时表示,他已向埃及总统穆巴拉克、约旦国王阿卜杜拉、法国总统希拉克、英国首相布莱尔通报了以方的立场。
       与此同时,从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到美国总统布什,再到欧盟重要成员德国总理默克尔,也都步调一致地表态:哈马斯,放下武器,承认以色列,否则不可能得到承认!
       尽管哈马斯声明该组织不会屈服于外界对它的经济压力,但内部还是传来立场软化的声音。有哈马斯官员表态说,在目前的情况下,该组织有必要重新修订其宪章。欧盟也呼吁哈马斯阐明其政治主张。
       面对以色列和国际社会如此重压,哈马斯真的会变“色”吗?对此,以色列国内众说纷纭。
       分析人士认为,作为民选政府,哈马斯不可能在当选后自动下台,否则其民众威信会立时一败涂地。留在台上,作为一个美国、欧盟眼中的“恐怖组织”,哈马斯可能不得不放下武器,以换取国际社会的承认和经济援助。毕竟,有“奶”才是娘。
       总之,很少有人认为以色列应该在哈马斯上台后对其大打出手。看来,长期的冲突教会了以色列如何面对现实。
       巴以和平崩盘?
       哈马斯上台,引发了广泛担心。因为根据该组织的宪章,哈马斯当选后将巴勒斯坦国家机器全面“恐怖化”,把针对以色列的袭击活动升级为全面战争似乎是最合理的。因此,有人发出“巴以和平要崩盘”的惊呼!
       如果哈马斯前领导人亚辛、兰提斯还活着的话,这种可能性似乎并非完全没有。但如今强硬派的哈马斯领导人中,一些已被定点清除,幸存的也逃亡他国,因此立场已软化很多。再者,由于以巴间力量对比悬殊,如果全面战争爆发,其结果必定是以军重新占领已撤出的巴勒斯坦地区,巴勒斯坦人的生命财产进一步损失,哈马斯最终很可能会丧失民心。
       有分析人士认为,哈马斯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弦更张、修改宪章的可能性也不大。因此一段时间内,它会主要将精力集中于内部事务,如清除腐败;而在巴以关系这个难题上,暂时保持不战不和的现状。
       哈马斯上台,让以色列左右为难,同时也让哈马斯自己陷入尴尬。如果稍有“不轨动作”,以色列估计会放弃克制,以消除恐怖组织为借口,对其进行强烈的军事打击;而如果选择谈判,如何和以色列走上谈判桌将是一个非常头疼的事情。
       目前很多人认为,哈马斯上台后,以色列在以巴问题上的立场不会有太大改变。法塔赫执政期间,以色列就一直以没有“值得信赖的谈判对手”为由,与巴方单边脱离。即便是在阿巴斯上台后,总理沙龙还是坚持这一理念,并实施了从加沙撤离的单边行动计划。如今面临新局势,以色列会更有理由继续其单边立场,完成其单方面划定以巴边界的设想。(魏建华)
       (《环球》200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