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环球]拉美“左转” 美国的噩梦
作者:谢 来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2005年岁末,人口仅800万的南美国家玻利维亚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带有左翼色彩的“争取社会主义运动”领导人莫拉莱斯以绝对多数的选票成功当选总统。分析人士称,这标志着拉美出现了由古巴、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组成的反美“铁三角”,美国在拉美地区又多了一个“噩梦”。
       事实上,这还仅仅是一个序幕:2006年,拉美有9国将举行总统选举,而且多个重要国家都可能迎来左翼的领导人。目前获胜呼声最高的候选人多带有中左翼色彩:从智利的中左联盟女候选人巴切莱特到敢与美国叫板的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都标志着拉美政治风向的整体变化。
       如果拉美左翼势力保持上升趋势,美国“后院”将无宁日。过去十多年中,美国极力在这里培植“民主”,推动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但这些“药方”并没有治好拉美本土经济的顽疾,这也直接导致拉美民意的“左转”,一度被埋葬的平民主义传统开始抬头。
       在美国的严密封锁下,古巴的社会主义政权依然不倒;左翼政党在拉美国家中影响和力量呈扩大之势,拉美地区已有3/4国家的政权都掌握在左翼领导人手中,美国在拉美的忠实盟友越来越少。
       各国选情
       墨西哥
       将于2006年7月2日举行总统、国会、墨西哥城政府及其他州政府的选举。在总统候选人的支持率排名中,第一名是来自民主革命党的左翼总统候选人、墨西哥城市长洛佩斯·奥弗拉多尔,在野党“革命制度党”候选人马德拉佐的支持率排在第二。
       尼加拉瓜
       将于2006年11月举行的尼加拉瓜总统大选中,前总统丹尼尔·奥尔特加领导的“桑地诺民族解放阵线”很有可能获胜。奥尔特加在拉丁美洲的影响力仅次于卡斯特罗,他表示将再次高举反美大旗,向美国发起挑战。西方媒体称,随着奥尔特加政治盟友们的成功,第四次参选的奥尔特加极有可能夺回失去多年的总统宝座。
       哥斯达黎加
       大选于2006年2月5日举行。目前的民意调查显示,前总统奥斯卡·阿里亚斯成为接替现任总统阿韦尔·帕切科最可能的人选。阿里亚斯也是198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他虽然并非左派人士,但主张多边外交,曾谴责美国总统布什发动了伊拉克战争。
       哥伦比亚
       根据哥伦比亚宪法法院2005年10月的决定,宪法中有关禁止总统连任的条款被取消。据此,哥现任总统阿尔瓦罗·乌里韦将可以参加2006年5月举行的总统选举。乌里韦是美国政府在南美地区最主要的盟友。由于其强硬政治立场,乌里韦在国内享有了很高的支持率,但哥伦比亚国内安全局势仍不容乐观。
       委内瑞拉
       将于2006年12月举行总统大选。在2004年8月决定自己去留的全民公决中,查韦斯总统以较大的优势打赢了总统保卫战,挫败了反对派要求罢免他的企图。查韦斯也极有可能在今年的大选中再次取胜。
       厄瓜多尔
       2006年12月,厄瓜多尔的总统大选将为拉美大选年画上一个句号。2005年4月,在大规模街头抗议活动中,厄议会解除了卢西奥·古铁雷斯的总统职务,并任命阿尔弗雷多·帕拉西奥为新总统。目前,不属于任何政党的临时总统帕拉西奥获得的民众支持率一直都很低,但他拒绝提前举行大选。厄瓜多尔的左派力量很强,3位总统都是被民族运动赶下台的。
       巴西
       2006年10月间,巴西将举办两轮的总统、国会、州长及州议会的选举。现任巴西总统、代表左派工党的卢拉因为在其任期内推行一系列务实的经济政策而在国内外受到好评。但2005年6月巴西工党腐败丑闻的曝光给该党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不过由于成功的经济措施,如果卢拉竞选连任,他仍很有可能继续执政。
       秘鲁
       大选将于2006年4月举行,届时奉行实用主义的秘鲁总统托莱多将离任。目前,右翼“全国团结”竞选联盟候选人洛德斯·弗洛雷斯以25%的支持率领先,宣扬民族主义的参议员奥兰塔·胡马拉以15%的支持率屈居第二,但呈上升趋势。而胡马拉的崇拜对象正是反美斗士查韦斯。
       智利
       在2005年12月11日的智利大选中,代表执政联盟的中左翼社会党女候选人米切尔·巴切莱特以超过45.9%的得票率稳居第一。由于得票率不过半数,得票最多的两名候选人已于1月15日进行第二轮投票。在首轮投票中,巴切莱特的得票率比对手——代表中右翼政党的亿万富翁皮涅拉多高出20个百分点,她已成为智利首位女总统。
       相关链接
       ■看点
       [巴西]卢拉中左政府有望连任
       巴西总统大选将于2006年10月举行。由于支持率很高,只要卢拉参选,他很有可能继续执政。
       作为中左派政治力量,卢拉和巴西工党具有一定代表性。在当选前,卢拉也曾提出一些较激进的政治口号——不仅反对自由贸易,而且拒不承认巴西3000亿美元债务中的部分外债。但在上任以后,他承诺继续执行前政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达成的财政协议。
       在经济政策上,卢拉政府延续了上世纪90年代稳定经济和抑制高通货膨胀为主要目标的“瑞亚尔计划”,同时提出“零饥饿”计划。目前,这项计划帮助了巴西国内800万户贫困家庭,使一半贫困人口受益。
       此外,政府还通过“杜绝童工计划”、“扶助家庭农业计划”、“基本药品援助计划”等扩大对社会领域的公共投资,扩大社会保障受益者。这些务实的措施保障了社会稳定,缓和贫富矛盾,保证经济稳步上升的同时,更为卢拉赢得了广泛的民意基础。
       [墨西哥]首都市长瞄准总统宝座
       墨西哥将于2006年7月2日举行总统选举。民主革命党候选人安德列·曼努埃尔·洛佩斯·奥弗拉多尔被认为将赢得大选。虽然民主革命党是在国家行动党和革命制度党之后墨西哥第三大党,但其支持率正在上升。
       在2005年7月的中期大选中,民主革命党的议席大增。在众议院的500个议席中占到约100席,比上届的51席有大幅增加。
       作为墨西哥首都的市长,奥弗拉多尔凭借其政绩和个人风格成为极具希望在2006年接替福克斯的总统人选。担任墨西哥城市长4年多以来,由于注重改善社会福利、加强市政建设,奥弗拉多尔赢得了墨西哥中下层民众的广泛支持,在民意测验中的支持率一直领先。他还曾下令清理权贵们非法侵占的土地,这种“劫富济贫”的做法获得了普通民众的热烈欢迎。
       在经济政策上,奥弗拉多尔同样主张务实,他支持市场经济,但反对将国营石油和电力公司私有化,同时主张对政府实行重大结构和财政改革,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访谈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研究员徐世澄
       主要拉美大国进一步左倾
       事实上,左转之风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上台时就开始了。
       左翼崛起的背后
       从2005年末到2006年底,拉美十多个国家面临大选,多个国家都可能由左派政党掌握政权。其中巴西是拉美最大的国家,墨西哥是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最高的国家,主要拉美国家大选后的政坛将进一步左倾。
       左派崛起的背后,一方面是拉美对于美国提倡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反思;另一方面是“9·11”后美国与拉美合作议程的改变,布什政府的海外政策重心转移到中东,对拉美的发展不加重视,而且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在拉美国家中得不到支持,这也导致美国愈加失去对该地区的控制。
       阿根廷圣安德烈大学政治学教授胡安·托卡特里安认为,民族主义的复兴也是影响拉美政治气候的因素之一。在不久前结束的玻利维亚大选中,强调民族运动的重要地位是新任总统莫拉莱斯获胜的一大砝码。他的胜出也将对拉美其他国家的政治气候起到“象征性”的影响。
       施政会更加务实
       在玻利维亚,强调社会福利的莫拉莱斯的胜出也许象征着查韦斯的胜利,而在更多拉美国家或许不会产生同样效应,如巴西、阿根廷和智利,三国则是将自由市场原则和加强社会福利合二为一。
       当前所说的拉美左派力量和历史上有很大不同,他们通过参加选举上台,不仅相互之间会有差别,上台前后的政策也会不同:如莫拉莱斯竞选时虽然高举自然资源国有化的大旗,但在执政后也不会和控制天然气的跨国公司闹翻,其政策会更加务实,以此来保证经济政治局势的稳定。同样,许多拉美国家虽然与美国有矛盾,但和美国的经济往来依然密切——最新的数据显示,美国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占该地区所有投资额的56%,因此拉美各国会在保持一定距离的同时,仍然重视同美国的外交关系。
       (1月1日《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