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吴孟超:“肝胆”相照 演绎精彩人生
作者:齐 芳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吴孟超是肝胆外科大师,有一双干净、修长的手。
       50多年的外科手术生涯,给吴孟超的手留下了一个特别的标记:他右手食指的第一个关节向后凸起,指尖习惯性地向大拇指方向微微蜷起,而中指的第一个关节却向无名指方向与第二节形成一个近直角的弧度。所以当他摊开手掌时,如果不刻意地并拢,食指和中指的第一节就会形成一个小小的“V”型。
       吴孟超看了看自己的手,笑着说:“50多年了,每天做手术,开刀、缝合,就变成这样了。”
       这就是被时任副总理的朱基称为“国宝”的手!
       他的手就是他手术中的“第三只眼睛”
       护士长程月娥是吴孟超的“黄金搭档”,跟着吴孟超作过很多大手术。她说:“吴孟超那双手的手感很特别,就好像是他的‘第三只眼睛’。手术中碰到大的血管出血,满眼都是红色,所有人都紧张得不知所措。可他双手伸进去摸摸就能找到破裂的血管,然后再那么一掐,血就止住了!”
       古人有“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的断言,吴孟超也许的确有当外科医生的天赋,但他的老师,“中国近代外科之父”裘法祖院士却说:“我这个学生就是勤奋。”
       吴孟超回忆起求学的经历。“1954年,裘老被聘为第二军医大学的客座教授,我就粘在他身边,他一步一步教,我一步一步学,连他对我的呵斥都要回味几遍。”裘法祖也对这个勤奋的学生印象深刻,他动情地回忆说:“吴孟超特别勤快,他把我的一举一动都写下来。有一次我住院两个多月,他也搬到病房陪我住了两个多月。”
       吴孟超似乎是为事业而生的,他把生活的重心全部放在事业上。他发现写字时手指握笔的用力方向和拿手术刀的用力方向不一致,就在人到中年时改用毛笔的握笔方法。为了做好手术,他还自创了一套健身操——先活动十指以保持手指的灵活性,接下来是肩颈,再弯腰后仰锻炼腰力,然后蹲起几次,最后是百步走。吴孟超边演示边说:“这些部位都是手术中用力最多的地方,锻炼好了,才能在手术中做得好、挺得直,站得住。”
       他在肝胆外科中,创造了很多个中国第一和世界第一
       1956年,34岁的吴孟超遇到了事业发展的瓶颈。裘法祖指点他说:“当今世界上肝脏外科是薄弱环节,我国在这方面还是空白,偏偏中国又是肝脏疾病的高发地区,如果你有决心,可朝这个方向发展。”可就在同一年,一位外国肝脏外科专家访问中国时断言:“中国肝脏外科的水平要达到国外现有水平,起码还要二三十年。”
       面对肝脏外科,做,还是不做?抉择中,吴孟超陷入了回忆。童年时,他和父亲起早贪晚地在马来西亚的橡胶园劳作,就因为他们是中国人,买家就把价钱压得很低。中学毕业时他取道越南回国,就因为他们是中国人,法国殖民者就蛮横地要求精通英文的他们在过关证明上摁下屈辱的手印。
       “中国人怎么就不行!”回忆往事,使吴孟超辗转难眠。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半夜里披衣伏案,一份向肝脏外科进军的报告一挥而就。
       一切只能从零开始,不吃不睡成了家常便饭。 原本用来养殖实验犬的窝棚成了吴孟超的实验室,全部的实验设备就是几张破旧的桌椅和几把剪刀。
       没有理论指导,他们就用40多天翻译出中国第一部肝外科教材《肝胆外科入门》。没有实物标本,他们就用60多天制作了中国第一个肝腐蚀标本,又进一步提出“五叶四段”的肝脏解剖理论。1960年,吴孟超主刀成功完成了中国首例肝癌切除手术,不久又发明了“常温下肝门间隔阻断法”,把肝脏手术成功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1963年,他成功完成世界上首例完整的中肝叶切除手术……短短几年,吴孟超的成就便能编成几厚本材料了!
       今天的吴孟超不只是优秀的外科医生,更是一位战略医学家。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吴孟超就敏锐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提高恶性肿瘤的防治水平,必须依赖基础研究的进步。因此,他建立了国内第一个肝癌专业性基础研究实验室,1993年他又组建了国际上规模最大的肝癌研究基地——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和研究所,把对肝癌的研究深入到分子水平和生物治疗领域。
       吴孟超领导下的研究小组创新性地利用肝癌细胞与激活的B淋巴细胞进行融合,形成了细胞融合瘤苗。这是世界上第一支肝癌疫苗!《科学》杂志立即在显要位置登载了这一震惊世界的发明。现在该疫苗正在临床试验阶段。也许,在不远的将来,肝癌将彻底成为历史名词!
       国际著名肝脏外科学家、国际肝胆胰协会前主席评价说:“吴教授对肝癌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工作在中国和国际都处于领先地位,他的成就令全球同行所瞩目和敬佩。”今天,已近83岁的吴孟超依然站在手术台前,“八点半上手术,小手术就做两、三台,大手术就做一台,从手术台上下来就差不多一两点钟了。”吴孟超不动声色地娓娓道来,却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动容。
       只有病情轻重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
       入夜,吴孟超像往常一样开始查房。在一位老人的床前,他停下了脚步。老人紧闭着双目,肝癌消耗了他的血肉和精神,枯瘦的脸上露出痛苦的神色。吴孟超摩挲着老人瘦得皮包骨的双手,和颜悦色地说:“您感觉怎么样?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尽最大努力的。”说完,吴孟超蹲下身仔细地查看老人的导尿管,还吩咐值班医生一定要好好照顾老人。
       术后老人进食困难,连稀粥都难以下咽。吴孟超又来到老人的床边:“老人家,不吃饭可不行,怎么都要吃一点!”他边说边端起稀饭,一勺一勺地喂老人。平时走路都要小跑的吴孟超,此时却像个慈爱的母亲般有用不完的耐心。他像哄孩子一样哄着老人,老人张开嘴,边吃边流眼泪。二两流食,半个小时,老人瘦削的脸上重又显出生命的光泽。
       很多人都以为这老人肯定大有来头,忍不住互相打听。却得知这徐姓老人既不是富商大贾,也不是高官权贵,他只是上海滩的一个流浪汉!老人告诉大家,他不过是在好心人的指点下,来吴孟超这里碰碰运气。
       每年,吴孟超都要接待很多像老人一样来“碰运气”的患者,他们或贫苦、或富有、或平凡、或显赫,可吴孟超从不问他们的身份。在吴孟超的眼里,病人只有病情轻重之分,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他经常对学生们说:“医学是一门以心灵温暖心灵的科学,医生之于病人,其首要不在于手术做得如何流光溢彩,而在于如何向病人奉献天使般的温情。”
       沈锋是吴孟超的得意门生,他对老师的一次“发火”记忆犹新。有一次吴孟超把沈锋叫到走廊里,拿着一份病历说:“这个病人为啥要用先锋6号,还是进口的?”沈锋只是按照常规给病人用药,他很奇怪老师为什么会这么问。“作为常规术后感染,现在大家都用先锋6号了,也就给这个病人用了。”沈锋回答说。吴孟超沉下脸,严肃地说:“你知道医疗费用对这样的病人和家庭会带来多大的经济负担!为什么不用氨苄青霉素?过去我们也常用,效果不错,又便宜。你是个大夫,要多为病人考虑考虑才对!”
       爱学生甚于爱自己
       对待学生,吴孟超既严厉又温柔。 学生们怕吴孟超,他对学生的要求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有个学生的论文涉及到1000多个病例,他硬是与助手一例一例地逐一核查。“如果犯了错误,老师会用手狠狠地叩击桌子,那连续不断的叩击声真让人心惊肉跳,无地自容。”他的学生如是说。
       学生们敬吴孟超,因为他爱学生甚于爱自己。在一次手术中,沈锋不小心将缝合针扎在了吴孟超的手上。吴孟超“哎哟”了一声。沈锋说:“我当时吓坏了,万一老师感染了肝炎,我怎么担待得起!”可吴孟超只是轻声对他说:“我们年纪大了不要紧,你们年轻可得当心啊!继续缝吧。”
       丛文铭专攻肝癌分子的病理学研究,首次提出了小肝癌的科学定义,为临床早期小肝癌的诊治提供了科学依据。王红阳专攻肝癌信号转导研究,明确了一组重要信号分子参与疾病信号转导通路的调控,发现了与肝癌有关的新基因。2005年,王红阳被增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钱其军专攻肝癌的基因-病毒疗法,研制出了携带抗癌基因的新型肿瘤增殖病毒,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抗癌治疗新技术。
       这只是吴孟超学生中的几个代表。1978年恢复硕士生全国招考以来,吴孟超本人带教硕士生80名,博士生59名,博士后21名。吴孟超所带领的学科团队已为国内外培养了1000余名肝胆外科专业人才,其中70%以上已成为各单位肝胆外科的学科和学术带头人。
       今天,吴孟超迎来了他事业上最辉煌的时刻。2006年1月9日,一身戎装的吴孟超站在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上,从胡锦涛总书记手里接过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大奖证书。
       相关链接:
       吴孟超小传
       吴孟超,中国科学院院士,肝脏外科学家,我国肝脏外科的主要创始人。1922年8月生于福建,1927年随母赴马来西亚,1940年只身回国求学,并考入同济大学附设高中。1949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同年8月到华东人民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前身)工作。 他历任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助教、住院医师、肝胆外科主任、普外科主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等职。现为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院长、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所长。他还担任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国癌症基金会副主席等职。
       吴孟超主要科学技术成就
       一、创立肝脏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
       二、提出肝瘤外科治疗“二期手术”的概念。
       三、开辟肝癌基础研究的新领域。
       四、 创建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脏疾病研究和诊疗中心,还设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基金奖掖后进。
       五、近五十年来,发表学术论文796篇,主编《黄家驷外科学》、《Primary Liver Cancer》等专著15部,获得国家、军队、省部级科技奖励26项,获中央军委授予的“模范医学专家”称号和国际肝胆胰协会授予的“杰出成就奖”等荣誉26项。
       (1月10日《光明日报》,本刊编者对标题做了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