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经济]四个第一:潍柴动力惟“新”是举
作者:佚名

《新华月报(天下)》 2006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演讲地点: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
       演讲人:谭旭光
       主持人:李雨霏
       主持人:您好谭先生,如果请您用简短的话来评价一下自己,您会说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呢?
       谭旭光:我感觉我是一个非常有激情的人,干事情总是想干个第一。
       主持人: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谭先生,您是领导着发动机行业的一个领军人物,总是为别人提供动力,那么我们想听一下您对动力下的定义是什么?
       谭旭光:我们潍柴动力的前身是潍坊柴油机厂,当时我是这个厂的厂长,后来体制改制,改成潍柴动力。我们这个“动力”,和原来的发动机、和原来的机器的概念的内涵是有差异的,一是本身这个柴油机行业就是动力产业的概念词。第二,体现了我们企业有永远在这个行业中实现动力的决心,动力就来自于创新。第三,我的概念是,干什么事情都要有动力,要有激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达到自己追求的目标。
       主持人:您领导企业千军万马的时候,内心的理念是什么呢?
       谭旭光:不断创新。潍柴动力的动力源泉就是不断寻求创新。这个创新不管是市场创新还是制度创新,只有在这样一个创新的思维中,才能实现企业不断的、跳跃式的发展。
       主持人:潍柴实际上是有六十多年历史的老企业了,对这样一个老企业来说,更需要不断地创新才能生存和发展。我们也知道,谭旭光先生和他的父亲两代人都在潍柴立下过汗马功劳,今天潍柴的老总是谭旭光先生了。我们应该可以知道谭先生对于潍柴的创新将会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和诠释。接下来把时间留给谭旭光先生,听他讲讲他的创新故事。
       谭旭光:1998年以后是企业非常困难的一段时间。1998年,我们企业人员是13600人,当时的收入一年只有5.7亿,到2004年主业收入就达到了100亿。在整个过程当中,到2001年的时候,我们企业实现了扭亏为盈,内外债就没有了。2000年12月30日,我召开了一个全厂有线电视会议,向全厂职工宣布,潍柴从今天起内外债没有了,用了两年半的时间,下了很大的功夫。在整个的创业过程中,我的体会就是,企业要在不断创新中才能寻求发展,不管做什么事情,变化就是创新,每天都在变,就每天都在创新,再好的东西,不变就会成为不好的东西。
       我一到这个企业,做过这样一件事情。像我们这个国有企业的技术部门,今天来的同学大概也有很多会做技术工作,技术部门的同志传统思想的理念非常浓厚。我跟大家讲一下“穿鞋和买鞋”的故事。我们整个发动机要和整车厂配套,当时我们提出一个战略口号,不能为单一的主机厂配套,要实施多元化的配套战略。也就是说,在现在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中,单独为一个汽车厂配套无法养活高技术含量的发动机厂。我们提出战略转移,迅速向工程机械转移。这个过程后来被称之为一个中国工程机械动力的革命。过去都是传统的发动机,大家都知道,传统的发动机在八十年代以前和九十年代以前,到了冬天要加火烧,到了夏天发动机就开锅,到了高原就启动不起来,大家都很清楚的,特别是重型汽车。当时我们向工程机械转移的时候,我们的工程技术人员,有客户让他搞配套,他说“你到我们公司来吧”。这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他不知道穿鞋和买鞋的关系。我们要开拓市场,我们要满足于主机厂和客户的需要,不断地改进产品才能赢得市场。在这样的过程中,使我感觉到这种创新的提升会走一个非常漫长的道路。
       另外,在整个过程中,市场创新也是这样。大家都知道,过去我们叫坐商,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从不懂做生意,到开始了解怎样做生意,学着做生意,最后学会做生意,做大生意,是一个过程,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当时在市场开拓方面,因为我是搞了十几年国际贸易的,在这十几年中,从1986年到1998年,我在国外常驻,最长是常驻一年,跑过三个国家,这对我运作一个企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十年,使我基本上形成了市场的理念,知道市场是企业发展第一。我到了企业以后,首先在扭亏过程中抓市场。
       当时有这么一个小小的插曲。1999年10月20日是我们厂庆,10月19日我从北京往工厂返,在德州出了车祸。当时是4根肋骨断了。在这之前,为了开拓市场,已经跟几个主机厂的领导约好了,11月上旬我要到这几个厂走访。“伤筋动骨一百天”是我们老百姓的说法,幸运的是内脏都没有出现问题。在第三天,我就跟班子成员讲,我要做两件事情。因为当时企业刚刚恢复,我在济南住的院。10月20日厂庆,所有的职工都在广场准备升旗仪式,突然老板找不到了,有人跟大家讲老板在省委有事情。两天以后,大家都知道了,说什么的都有,什么断了腿的,断了骨头的,说明大家急于见到这个老板。企业刚刚恢复正常,我非常理解这个事情。
       两周以后,我还不能动,要两个人扶才能起来,我让人派了一个车,把我拉到厂里去,开了一个全厂大会。我们当时给技术人员发聘书。所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评聘分开,你在我这里,可能是考了一个工程师,或者高级工程师,但是我是以你岗位的实际贡献和水平聘你的岗位,我们第一次改革就是叫评聘分开。当时我出来给他们发证书,把大家的小道消息一下子就都解决了,说什么我包着头的、少了耳朵的都没有了。
       我做的第二个事情是,我到这几个厂,每一个厂去跑。跑到这几个厂,当时给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有一个厂的老板跟我讲,他说:“老谭,我们不要说配套不配套,你今天来到我们这个公司,我们对潍柴就非常有信心,你能够在断了四根肋骨的情况下,还要到我们这里来开拓市场,我们决定了,明年一定配你的发动机”。这一圈打了一个感情仗。第二年我们的市场就开始全面进入工程机械市场,当我们的竞争对手还在睡觉的时候,我们已经占有了30%的市场份额。后来这被中国的工程机械行业称作一次“动力提升的革命”,这是我们企业在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的贡献。因为过去的工程机械,大家都清楚,发动机的污染是最严重的。
       在我们发展中,我觉得一个企业没有自己的创新能力不行,现在大家都在讲民族品牌、核心技术,我觉得走向两个极端都不行。我们这个企业是比较典型的引进吸收、消化提升,形成自己的自主品牌。我对品牌的认识,我认为是一个广义的内容。有人说五年就成了一个品牌,不可能的。品牌有技术的积累,有企业文化的积累等等。但是现在,要真正能够在发动机领域把握住自己的发展方向,还需要做许多的工作。我们这样一个发动机行业,如果说在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中没有一个好的技术,没有自己的技术,中国的汽车制造业不可能发展。
       我对技术的认识非常深刻,因为我一进这个工厂就在实验室中工作,基本上是搞产品实验出身的。我上任以后到欧洲去,对我的冲击是非常大的。我到欧洲看这个公司,人家把所有重要的地方都给你盖上了。我们看的时候,感觉到自己还很光荣,好多人陪着你,前面都给你安排好了。实际上你一定要按照人家的路线参观,什么都不能看的,这还是算不错的公司,有的公司干脆不让你去。到了实验室看了一下实验台,马上就让你走了,感觉非常寒酸。我是1998年一上任就到了欧洲,我说,我一定要做一个中国品牌的动力,放在世界上。
       我回来以后跟我们的技术人员讲,当时国家要准备提出来欧洲II标准,国家的法规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欧洲II号排放标准当时还没有提出来,我们就进行了攻关,满足了发动机的欧洲II号排放。我们是第一台欧洲II号投放的、环保型的动力。到底是我们自己设计一个发动机还是引进一个发动机?我们争论了很长时间。我最后下的决心就是我们要造一个全新的动力,就是我们现在研发的“蓝擎动力”。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跟国外大的公司进行合作,合作的前提是我的研发人员全过程参与研发,为此我在欧洲设立了研发分中心。
       
       我们整个的研发过程,就是在跟合作伙伴的整个设计过程中自己掌握了开发的技术。它不是简单地买了一个技术,买了技术我使用,使用完了再买,不是这样的过程。现在我们申请了多项专利,整个研发现在已经完成,即将要投放市场。为了这个产品,我跑了几十趟欧洲,当时我就说,我们一定要造一个世界先进水平的发动机。刚才讲了,我到人家公司去,人家都不见我,潍柴算什么?一年的收入不就5个亿、10个亿吗?当时心情非常不好。厂长嘛,在他们那里就是车间主任,国外的管理者都叫总经理。我到那儿去,人家随便就找了一个分厂经理带着我参观,我想我好歹也是国内一个国有大企业的老板,你们这样对我?后来一想,我名片上印的是厂长,在国外就是车间主任。
       每一次技术的提升和发展,都是新观念的撞击。我们的“蓝擎动力”发动机的研发过程中,新建了一个制造基地,我想邀请大家有机会去看一下。当时给我一个非常重要的撞击就是,我们一个山东企业的主要领导跟我讲,他说:“小谭,你不是一个简单的加工企业,你要打造一个拥有自己核心技术的企业的产品,你们要做一个世界动力品牌”。这是三年以前给我提出的。当时我们走遍了全世界所有发动机公司,采取了各种办法,看了人家的东西,我们建造了一个潍柴动力新的生产基地。这个基地现在已经投产,这个基地的水平完全可以和世界最先进的发动机制造技术相提并论。去年和今年,无论是沃尔沃总裁还是卡特·皮勒总裁,到潍柴去看完以后,都说太厉害了,想不到中国也有这样的发动机公司!
       2005年4月8日,胡锦涛总书记到潍柴去。看了潍柴以后,他说:“潍柴一定要在世界发动机行业占有一席之地,要成为中国的民族品牌”,这句话对我们寄予了很大的期望。2005年7月8号,吴邦国委员长到潍柴以后,一下车,委员长就说“鸟枪换炮”了。10年前的7月4日他去过潍柴,十年后又到了潍柴,他说全变了,对我们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的体会是我们要不断创新,不断地发展,才能有自己的地位,才能在世界舞台上说我自己牛。
       所有到中国来,研究中国动力市场的国际化的品牌的人士,现在一定要到潍柴去,看看潍柴。这就是我们潍柴人所做的贡献,这就是我们潍柴人的动力所在。
       (摘自央视国际网络,2005年12月9日)
       相关链接
       谭旭光: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2005年11月24日,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和潍柴动力联合对外宣布,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托管的原德隆系企业所持有的湘火炬第一大股东28.12%的股份,于2005年11月8日已顺利完成向潍柴动力(潍坊)投资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过户工作。
       2004年潍柴创造了四个第一:潍柴动力是国内第一家在香港主板上市的内燃机企业,国内第一家销售收入过百亿的内燃机企业,国内第一家研发成功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功率欧Ⅲ排放发动机的企业,全球10升以上单一品牌发动机产销量超过14万台的企业。
       最近,经国家统计局评定发布,潍柴动力获得“中国制造、行业内最具成长力的自主品牌企业”荣誉称号,并在“中国自主创新、品牌高层论坛暨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峰会”上被评为“自主创新典范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