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短长书]编辑手记
作者:佚名

《读书》 2005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读文章(或写文章、编文章),有时候反而是在不经意间读到(或写出、编出)比较令自己喜欢的。《读书》几乎每期都有“短长书”,其中的一些文章,作为编者,我往往比较喜欢。这本来没有什么可说的,文章各样、读者各异嘛,即使同一个读者在不同时候也有不同口味呢,何况还有作者对于把自己的文章编入“短长书”还很有意见。但至少,一年将尽,读着《世博会上的“中国之迷”》,想了很多很多。我这一年,碰到听到不少涉及中外关系、中国形象、中国经验乃至“中国模式”的文章和事情,我甚至也与朋友一起编过一本《“华盛顿共识”还是“北京共识”?》的文集,但老实说,很少有这篇《世博会上的“中国之迷”》这么让我难眠的。
       “中国形象”说得小一点是个面子上的事,说得大一点是与今后的发展道路密切攸关的事。别人怎么看我们,我们自己怎么看自己,都不是小事。一些好心人总喜欢把自己说得很美好很富裕很发达,或生怕别人把自己看低了,于是就按照自己的主观设想,大喊大叫,大红大紫,殊不知,一相情愿(更不用说浮夸虚夸)其实是没有用的,一旦要走出去(拿出去)让别人看,就有个怎样入境随俗的问题。
       进而言之,今天我们再也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了,中国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了世界之一部分,一些所谓“对内”的做法,也直接影响到“对外”的形象。例如文章中说的“超短裙式的旗袍”,其实就是这些年国内惯用的“礼仪”的向外延伸(也许甚至是无意识地延伸,这就更糟!),而前些年,包括“对内”的一些非常庄严的场合,也老有此类“旗袍小姐”来往穿梭,还美其名曰“带路”!
       现在,里里外外,越来越多的人都在谈论着“中国”,从“接轨”到“中国崛起”乃至“中国威胁”,都似乎不绝于耳。其实,只要看看这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和包装,就知道我们实在还差得天远地远。不是因为还有几亿农民拖后腿,而是因为连搞“前沿艺术”的,其实也都还没有搞明白这“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甚至也没有弄清楚“中国”究竟是怎么回事。
       路漫漫兮其修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