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茶客留言]茶客留言
作者:佚名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7年 第1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王海银(山西大同)
       读了阮直先生的《下跪能保卫家园吗?》(见本刊2007第9期),心里真的很不是滋味。男儿膝下有黄金,从来只跪天跪地跪父母,岂能跪自己的“仆人”!
       我同意阮先生的看法:我们目前这种高度集权的政府是相当有能力的,只要真抓实干。许多老大难问题都可以解决,“老大难。老大难,老大出面就不难”嘛。但人做事情,不但要有能力,还要有动力或压力。某些地方政府之所以没有做好有能力做好的事,就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动力或压力!促使地方政府忠于职守的动力和压力,需要从两个方面来,一是上面,即上级政府直至中央政府的管理、考核和赏罚:一是下面。即百姓的监督、制约和拥护、支持。当前我国诸多问题的根源,就在于百姓没有足够的力量对政府进行监督、制约或拥护、支持!百姓要获得这种力量,当然要靠制度建设,比如增加百姓在官员考核、选拔和任免方面的发言权;但最重要的要靠百姓自强,即通过合法的渠道,去争取自己做为主人应有的地位和权利。下跪是没有用的。
       燕赵客 纪东仁(河北玉田)
       王友先生的《全国“二奶三奶”大赛结果揭晓》一文(载200"7年9月下《杂文月刊·选刊版》),内容幽默诙谐。读来令人捧腹,使人在调侃中受到震撼。
       我们认为,此文有四点妙处。一是构思巧妙。一篇文章成功与否,关键在构思。抨击官场上包“二奶”早已不是新东西了,如果作者平铺直叙,肯定会落入俗套。而本文琢磨出全国“二奶三奶”大赛结果揭晓这个角度,就使本来的“旧闻”有了新意。二是标题新颖。人们常说,“题好一半文”,“题目是眼睛”。题目好,文章就有人看,否则,就无人问津。翻开本期目录,这个题目一下子就跳入我的视线,想立马看个究竟。这还不是好标题吸引了读友的眼球吗?三是内容幽默。时下不少杂文和小品在追求幽默化,也许是为了让人们爱看的缘故。如本文所设立的“青春奖”、“挥金如土奖”、“金陵十三钗奖”、“蜕变最快奖”等等,足见是调侃,既诙谐又幽默。但本文写的又是铁打的事实,贪官的名字不差,头衔不差,连用于“二奶三奶”的花销也是有根有据的。四是文字精练。全文揭露了12个贪官包“二奶”的种种丑态,但只有800多字,多是一两句话就勾勒出一个贪官的丑行,可谓高度概括,文字精当。
       读完这篇妙文,使我们更加看清了那些贪官生活腐化、道德败坏的丑恶嘴脸。
       刘曰建(北京丰台)
       《杂文月刊·选刊版》2007年第9期,有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解析大贪官郑筱萸,值得一读。《谁把郑筱萸送上了断头台》是自问自答,有理论深度;《郑筱萸永远无解的五大疑问》解剖郑筱萸的“遗书”。两篇文章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认真说来,到底是谁把郑筱萸送上断头台的,还真没有标准答案,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使然。郑筱萸收受制药企业贿赂649万,是断头台路上的第一推力。某年我国推出“新药”一万几千种,是医学发达的美国的一百多倍!除去伪劣假冒药品外,绝大多数是换名不换药,郑筱萸们为此大发了一笔横财,可谓断头台路上第二推力。郑筱萸的部下也不含糊,国家药监局原药品注册司司长曹文庄,受审时语惊四座:“你们要是能把我查出来,中国就没有清官了”。此话有三解:一是药监局乃至全国还有比他更腐败的人未查出来:二是他认为受贿是行业的潜规则,稀松平常;三是两者兼而有之。这可谓断头台路上第三推力。湖南岳阳中湘康神药业职工高纯,“不识时务”写信举报郑筱萸12年不果,遂将诉讼状、申诉状呈到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均告失败。这正是造成郑筱萸有恃无恐“疑问”的根源,可谓断头台路上起决定作用的第四推力。有人用“收钱收物收镣铐,送钱送物送地狱”概括郑筱萸的犯罪历程,也有一定道理。
       郑筱萸的“遗书”、“疑问”,虚伪到家了,说不清他是至死不悟还是至死不讲真话。他明明是受贿在前,渎职在后,“遗书”中只字不提受贿,只说渎职。聪明如郑筱萸者岂能无缘无故渎职?他说“上路”前的话对活着的人“有用”,绝对没用。只要看看杀了无数只鸡。猴子照样我行我素,就明白不从制度上解决问题,杀了郑筱萸还有后来人。
       笔者笔记本上抄有两副对联,送给沉浮宦海的人,管他有无劝世、警世的功效,权当对牛弹琴。劝世的是,《红楼梦》里那个贾雨村游“智通寺”时,看到“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悟出“这两句文虽甚浅,其意则深”“其中想必有个翻过筋斗来的也未可知”:另一副是警世的,在佛教圣地峨嵋山万年寺:“泪酸血咸,悔不该手毒口甜,莫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岂知头上有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