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特别策划]撷梦
作者:朱 谦

《新华月报(记录)》 2008年 第1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人这一辈子不知要做多少梦。有人说,梦是虚幻的,可我说,梦是真实的。梦是生活的感悟,是人生的记载,是世事的变迁,有变才有梦,有梦才有盼。一晃,国家改革开放已经过去30年了,我的军旅生涯也34载有余了。天地轮回,日月变幻,国家在变,人民在变,军队在变,家庭在变。一切都变得那么春意盎然,那么充满希望。黄河九曲十八湾,30年弹指一挥间。回首往事,梦境拾零,撷来几片咀嚼,还是那么有味儿。
       无悔甜梦——
       由“一条跑道两种待遇”想起的
       入伍后,我来到的是在抗美援朝和国土防空作战中叱咤海天的“海空雄鹰团” 所在部队担任地勤工作。那时,部队训练强度很大,飞行员早上5点多钟进场,晚上6、7点钟飞行结束,如果有夜航,要飞到午夜。能与这些海天骄子为伍并亲手把战鹰送上蓝天,做梦都是甜的……
       入伍第4年,国家开始改革开放,部队驻地浙江沿海的一个乡镇也很快发生巨大变化,“万元户”就像破土的春笋,一片片的冒了出来。然而,军地收入的反差也渐渐显露出来。这时,有件事情更是激起了阵阵涟漪。
       为支援经济建设,我们机场像沿海一些部队机场一样实行军民合用。民航机一来,少不了与民航的飞行员和空姐们侃一侃,谁知这一侃才知道,民航机飞行员风险小不说,每个飞行小时就能补贴70元,一个月工资就有近万元,而我们的飞行员每小时补贴只有2元,一个月工资就千八百元!明显的落差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脱军装奔小康的议论有了,一条跑道两种待遇的说法有了……
       部队领导敏锐地意识到,这是改革开放中部队绕不过去的问题。一场“人民富裕我幸福”的得失观、大局观的大讨论很快在部队展开。老英雄们被请回部队讲述那些血洒海天的故事,官兵们在深深的感动中品味着宗旨、奉献的真谛。
       这时,一起飞行事故让大家震撼了。一名飞行员在训练中因空中机械事故牺牲了,他本可以跳伞求生,但为了躲开正在富裕起来的村庄和人民,他毅然驾机冲向大海。飞行员的妻子带着未成年的孩子来到部队送别亲人。临别时面对部队领导,她没有任何抱怨和要求,只说了一句:“孩子成人后能参军吗?”那天,我流泪了,许多战友也都哭了。是的,还说什么呢,在这样朴素而伟大的胸怀面前,任何语言都是苍白的。谁让我们选择了这身军装和这份责任呢!
       混沌疑梦——
       “走麦城”让我明白了许多
       改行干政工后,究竟给首长写了多少讲话稿,受到多少赞许我记不清了,但唯有那次“走麦城”令我至今难忘,也思考了许多。
       上世纪90年代初的那场海湾战争,让世人看到了什么是现代高科技战争。可以说,精确制导炸弹投在海湾,却炸在中国军人心头。不久,我军提出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全军兴起了训练热潮。这时,首长让我起草一篇关于训练中政治工作的讲话。领受任务很兴奋,但提起笔又茫然了,写什么呢?还从来没有这么犯难呢!结果熬了几个晚上,几次成稿几次被打回来,最后首长还是没有采用。好一阵子,心里像倒了“五味瓶”似的不是滋味。晚上躺在床上心里翻腾:“这些年都写了些什么?最该研究的分内事怎么就一直没琢磨透呢?不应该呀!”渐渐的我似乎品味出了什么,对那段时间诸多“走麦城”现象有了一些感悟。
       我的一位非常能干的老领导,到新部队任职不久就背上了个处分。原来是部属用军用装备搞生产经营;我所在部队的一位老师长,一头扎在了创收工程上,结果在经济上栽了跟头;海湾战争让人猛醒,部队开始重视训练,但由于较长时间没有搞强度、难度大的训练课目了,飞行事故率明显上升……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军队以战斗力为中心这个基本点不能偏,支撑国家安全脊梁的重要武器装备建设不能停,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军事能力建设不能松!没有这些,经济发展再快也是脆弱的,国家再富有也是软弱的!
       令人欣喜的是,这些年,我军加快了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了与世界军事变革接轨的脚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历史性地把军队建设定格在了整个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的大棋局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实现富国强军的统一”。这是痛彻后的理性升华,是里程碑式的重大定位,是划时代的战略眼光。没有人会怀疑,这重大抉择带来的,将是我军建设和改革的一片蓝天!
       南沙寻梦——
       矗立在南中国海的英雄雕塑
       要是哪一天为改革开放的有功之臣立碑塑像,我想无论如何不能忘记这样一群年青人,是他们的存在,彰显着我国在南中国海相当于8个江苏省面积的主权;是他们的坚守,看护着中华民族千秋基业、未来安全和发展的空间;是他们的忠诚,谱写着当代青年军人生命与使命相融相依的壮丽诗篇。他们,就是南沙守礁部队的官兵,我们亲爱的战友。
       1998年,我有幸去了南沙那片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在永暑礁,我见到这样一位老兵,当他从补给船上拿到家信后,三步并作两步跑到宿舍,没看几行就哭了。晚上其他战友告诉我,这位老兵的父亲因病已到弥留之际……永暑礁的战友告诉我,像忠孝不能两全、家国不能兼顾的事在南沙很多。一位雷达技师同时接到父亲和妻子的信。先看妻子的信,是2月写的,说盼了3个月没见到丈夫一个字,让他多写几封。拆开父亲的信就惊呆了,妻子患肝癌已于两个月前去世了。技师对着大海放声大哭。而当礁长让他随船下礁时却被拒绝了,他说事先没有安排人顶班,雷达离开人不行!
       在南沙,我们驻守的礁盘与外军抢占的礁盘呈犬牙交错状。赤瓜礁与某国占据的鬼喊礁只有1.8公里。有关国家的飞机和舰船袭扰挑衅是常事。官兵们不惧危险,但最难的是怎样把握国际斗争的分寸:既要驱赶来袭者,又要力避武装冲突。一次,某国一艘武装渔船突然闯入东门礁海域公然挑衅。官兵们按照处置规定对空射击警示,但对方置之不理。忍无可忍之下,官兵们调转炮口,炮弹呼啸掠过敌船上空,这才吓得他们仓皇逃窜。
       南沙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南沙是一本书,是一座碑,是一首歌,是一幅画。我想,南沙更像是在远方守护着母亲的孩子,母亲最是牵挂他,享受着改革开放成果的人民会永远记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