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人文素质低下是百年教育的“报应”
作者:陈丹青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7年 第10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今日中国大学生以及大学教师“人文水准”的触目惊心,不完全是大学墙内的教育问题,而是历史遗留问题。假如我们有勇气承认,则人文素质的低下、人文教育的迫切,是百年教育的“报应”。
       全社会所谓的素质问题,是我们国家文明与文化的整体问题,是几代人总体品质被“历史遗留问题”长期败坏、持续恶化的后果。
       一个人的素质好,或者不好,通常是看他是不是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可是为什么即便是今日的大学生,甚至大学里的教育者。也普遍存在“素质问题”?
       以我的偏见,考察一个人的素质,除了种种课程及教育措施。还要看他的家庭出身、师承关系、交游范围、社会阅历。这些条件和学校有关,也与学校无关。
       就我记忆所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我的童年、少年时代,贩夫走卒、农夫农妇和今天的市井、农民比,所谓素质要好得多。正如刘小枫先生指出的那样,传统时代的教育主要是宗法教育,宗法教育就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无关,我们在文学史中多次发现。好几位大师幼年的教养来自目不识丁的祖母、奶妈和仆人……
       我们观察教育在一代人身上的后果,要推前20年或30年。才能找到根源。同样道理,我们也可以向后推算:今天20岁到30岁一代年轻人的家长与老师,大致就是我们这一代人;今天在两课(英语、政治)考试中挣扎长大的少年人,10年、20年后将要为人父母,为人师表。执掌教育大权,带着今天我们看到的集体人格与集体素质。去教育我们的孙辈……
       如此推算,以百年中国历史变化之剧,文化断层之深。一代与一代之间教育品质的差异,直接造成今日全民素质不堪补救的后果。这后果,又是未来教育后果的层层前因。
       教育的功德,教育的遗患,在于隔代见效的因果报应。
       有一本著名的家书叫《傅雷家书》,在我出国前就出版了。18年后我回国,这本书居然还在畅销。这说明什么?说明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家长,已经没有了。现在、将来,我们还会不断冒出新的钢琴神童乃至种种天才,但是还会有那样的家长。给孩子写那样的家信吗?在如今的千万封家信中,还能浸透着丰富的人文价值吗?
       ‘
       如果非要说素质教育,家庭教育才是无微不至的素质教育。那样的素质教育,再好的大学也教不了、比不了、代替不了。
       今天,整个社会、整个国家都承认:中国人素质太差了,太有问题了,要抓紧人文教育,搞好素质教育——“抓紧”、“搞好”这两个词,就来自最摧残家庭教育的“文革”传统。
       今日中国的现实是: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富强,充满机遇,而且必将更富强,出现更多机遇。另一半现实是:当今中国教育既是空前庞大、空前繁荣的时期,也是空前荒芜、空前贬值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