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特别策划]一顿没有吃成的饺子
作者:孟中康

《新华月报(记录)》 2008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入伍30年,生活在北方,自己吃过多少次和多少种饺子已记不清了,可入伍后吃第一顿饺子的事让我终生难忘。
       1978年3月,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尚在酝酿之中时,我们一群南方兵来到了茫茫戈壁滩——青海格尔木。当时,大家对高原缺氧的气候,恶劣的自然环境并不怎么在意,因为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人们更重视的是温饱问题。由于我们是执行工程施工任务的部队,体力消耗大,因而在主食供应上比内地部队要优越一些,不吃粗粮,但供应的是陈年战备老米,而且数量少、口感差,这对于习惯于吃米的南方人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问题。为了调动大家军训的积极性,连队干部和炊事班采用多包饺子的办法来调剂伙食。
       记得第一次包饺子,是一个周末的下午,连队值班员通知班排下午包饺子,晚上到团部看电影。班长让我们几个到炊事班领回面粉和饺子馅,给我们明确了吃饺子的时间后就走了。当时,我们心里暗暗责怪班长,为什么不教教我们怎么包啊?班长走后,我们硬着头皮开始和面。由于缺少经验,不是慢慢添水,而是一倒一瓢,结果面和稀了,又没有预留干面,粘乎乎的粘在手上,无法擀皮,只有到炊事班再要些干面才能解围。可大家都是新兵,胆小不敢去。再说炊事班发的面和馅都是按人头过了秤的,怕再去要不但不给,可能还要挨批。这个时候,我们班里有个平时大家叫他“大头”的战友,拿起一个现在市场上已经很难见到,而当年人们都用它来盛饭的绿色大瓷盆,跑到炊事班弄来了一盆白面。后脚还没有跨进门槛,便兴奋地对我们说:“伙房门背后半小袋面都让我给挖来了,没人看见”。当时,大家从他的脸上看到既有如获至宝的喜悦,又有“做贼”后紧张的心理。一盆干面倒进去,和稀的面很快发干,但颜色渐渐变黄。当时,我们都认为是面粉的质量差,谁也没有去多想原因,八九双手忙了两个多小时,把饺子包完了。这个时候,刚好班长也回来了,还带着一名老兵,听口音是他同乡战友,估计是班长专门邀请来吃饺子的。两人有说有笑,十分高兴。那个年代,请人吃上一碗饺子,比现在到大饭店请一顿还要感到体面。经请示班长同意,我们就开始煮饺子,由于饺子包得个头大小不一,面皮厚薄不均,炉火又旺,不一会,有的饺子开裂,圆白菜和冻肉剁成的饺子馅浮在水面上,不知道的还以为煮的是面片。大家看到饺子快熟了,想到晚上还有电影看,心里别提有多高兴,纷纷洗手拿碗等候。
       我们把盛得满满的第一碗饺子端给了班长,不到两分钟,就听到了班长的抱怨声:“什么饺子,又黄又苦……”班长一向对我们温和,我们搞不清他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当我们每人尝了一口后,也都哑口无言。全班人的情绪,一下子从高峰跌到了低谷。这一顿饺子,全班谁也没有吃成,还连累班长的老乡急匆匆地赶回自己的连队吃饭。
       晚上,我们只好饿着肚子,背着背包走到团部看电影。由于团队条件十分差,全团没有礼堂,也不发给马扎,每次看电影或集会都用背包当凳子。现在想一想,难怪班长当时发那么大的火,一来使他在老乡面前丢了面子,二来个人吃饺子的欲望未能满足。也许考虑家丑不可外扬,班长对此事没有追查,我们也没有再声张。一直到新训结束下连,一次吃馒头的时候,听老班长说起,蒸馒头要用碱面,我们才搞清楚,原来“大头”从伙房弄来的竟是一盆碱面。
       从包第一顿饺子又没有吃成,到现在已经过去了整整30年。这30年,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购物凭票、限制数量、粗粮搭配……已成为历史。人们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做什么可以自由选择。市场供应的大米、面粉都是质量上乘、绿色环保。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人们的视野不断开阔,跨越了地域的界限,改变了过去南方吃大米、北方吃面食的单一饮食生活习惯。现在北方人不但爱吃大米饭,而且生产的诸如生态米、免淘米、黑米在南方十分畅销。同时在南方的大街小巷、宾馆饭店卖面食吃面食也相当红火,且种类多样,精制可口。逢年过节,包饺子不亚于北方,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吃团圆饭成为一种时尚。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饺子也发生了变迁。现时的饺子,在面皮上除了有麦面的,还有低糖的莜麦面、荞麦面、高粱面、红薯面、土豆面;在饺子馅上,也是种类繁多,美味可口。这些年,人们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吃饺子也追求野生、天然的。春天的时候还把柳芽、榆钱、马兰头、苦菜等多种野菜用来做馅。以前专挑肥的油多的猪肉来剁馅,现在人们怕腻,需要清淡,采用鸡蛋、瘦肉和脂肪低的牛、羊肉来包饺子。在烹调方法上过去单一用水煮,现在既有蒸、又有煎,随心所欲。
       饺子不仅是一种食品,还是一种文化和品牌。现在,想吃饺子,没有时间包,可以随时到商场选购各种各样你喜欢的速冻保鲜饺子。有的大饭店还能制作饺子宴,用上百种不同风味的饺子来招待贵宾。国内生产的名品饺子,如广东的虾皮饺子、上海的锅贴饺子、山东的高汤饺子、东北的老边饺子、四川的钟水饺等已走出国门,进入欧美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地区的市场。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传统民俗文化。2006年,我随同全军师旅主官考察团先后到美国和东南亚国家,在异国他乡的中餐馆吃上了地道的饺子,让我们感到既惊讶又自豪。
       现在的基层部队,尽管伙食好了,但我们还常常组织官兵包饺子。一来调剂伙食,二来通过集体包饺子培养官兵团结协作精神。如今的战士都是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论来自南方还是北方,大都见多识广。他们有的在入伍前学过厨师、打过工,与他人合伙经营过饭店。不但会包饺子,还能制作一些面点。随着军队后勤现代化保障水平的提高,部队大都配有饺子机,吃饺子变得更加便捷了。节假日时间充裕可以自己动手包,训练任务紧张时采用机械加工,冬季野营拉练时还可以带上速冻饺子。
       军队吃饺子是一件小事,但是透过它让我切实感受到了改革开放30年来的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