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特别策划]我的求学之路
作者:刘纯益

《新华月报(记录)》 2008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30年前,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浩荡春风,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也开始了我的求学之路。30年的风风雨雨,让我领略了人生的酸甜苦辣;30年的发奋苦读,我吮吸着知识的乳汁,也收获了笔耕不辍的累累硕果。
       1976年12月,幸运之星降临在我的身上。几经周折,我穿上了绿军装,圆了儿时的梦。然而没有想到,就在我入伍后的第二年即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因为当时入伍不满一年,没有资格参加,只好等到1978年。也许是那年高考题目比较简单,也许是我的基础还可以,总之高考结果出来后,所在部队8人应考,我名列第二,被第二军医大学录取。这可是我梦寐以求的学校啊!我当时的兴奋心情难以用语言形容。许多战友和老乡或打电话或登门表示祝贺,但是我始终没有把这个消息告诉家人。可是没过几天,政治处主任来到我所在的电影组,代表团党委找我谈话,一是对我考出的好成绩表示祝贺;二是告诉我经团党委研究决定,由我接替即将转业的电影组长,军龄满两年就给我提干。当时对于“提干”与“入学”孰重孰轻,我确实难以判断,但有一条我时刻铭记:听组织的没错!我当即表态,服从党委决定,我一定好好干。
       就这样,我失去了第一次入校深造的机会。可我没有虚度时光,我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在职学习。1977年2月,我被派往师部通信集训队学习1个月。返回单位后,我担任小教员,把所学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班战友。没过多久,我又被选送到放映员培训班学习3个月。1979年8月,我参加了为期两个月的无线电技术培训班。1982年5月至10月,我参加了解放军艺术学院第5期文化干部培训班。在这次培训班上,我较为系统地学习了文艺理论和创作方面的知识,这也为我以后的写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边学习边实践是我这么多年来矢志不渝的追求。记得入伍的当年,适逢“四人帮”垮台,我那时有种不竭的创作冲动,有时一天要写好几首讽刺诗,尤其是藏头诗是我的擅长,部队办公楼后的黑板报几乎都被我的作品覆盖了。当时团政委看后大为感慨:“好家伙,我们部队来了个小秀才!”我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被挑选到电影组的。1981年,原福州军区后勤部举办放映员培训班,特邀我担任教员。在那次1个半月的教学中,我把自己所掌握的有关放映机、扩音机乃至幻灯机等方面的知识,全部教给了68名学员。这些学员很受感动,也很有感情,当我要离开时,一个个依依不舍,好几位女学员还哭了鼻子。
       我第一次在军队报刊上发表文章是在1978年的2月。当时,有位军人病员在原福州军区《前线报》上登了1篇读者来信,反映我们部队俱乐部对他们开放不及时,有些报刊看不到。后来,我们进行了整改,推出了一系列服务住院伤病员的项目,包括“病房流动图书箱”等等,深受伤病员欢迎。我便以此为题材,写了一篇稿件登在《前线报》上。手捧散发着油墨味的报纸,那种怡然自得的高兴劲就甭提了。从此以后,我的写作热情与日俱增,一发而不可收。
       然而,“书到用时方恨少”。越写越觉得知识的匮乏,越写越感到力不从心,越写越深知“充电”的必要和紧迫。尤其是1983年5月份,我被调到师政治部工作后,这种感觉越发明显。正当我一筹莫展之时,机遇来了。1985年福州和南京两大军区合并,组织上征询我是否去福州,我婉言谢绝,要求到漳州驻军医院去,不仅因为我爱人在那儿工作,更因为漳州的学习氛围比较浓。一到漳州,我当即参加当年高考补习班苦读3个月,7月份参加全国成人高考,以优异成绩被漳州大学中文专业录取。由于我是在职读书,不能脱产,从1985年9月至1989年6月,整整4年,我风雨无阻,把每天晚上和节假日的时间全部用于学习,结果门门功课优秀,科科成绩名列前茅,当上了班长、学生会副主席,1987年作为高校“优秀学生干部”代表光荣出席了福建省表彰大会。
       就在大学即将毕业前夕,也就是1989年5月,经部队组织同意,我参加了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班入学考试,并以优异成绩中榜。当时,全军共3人考中,南京军区就我一个人,另外两人都是部队院校教授。这一年,我如饥似渴地学习,除了规定的13门课程外,还选修了4门课程。业余时间,我发奋写作,很快成了文汇报、解放日报及上海广播电台驻复旦的特约通讯员,几乎每天都有文章发表,有些作品还上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中央级报刊。1年研究生学习刚结束,我又考上了复旦大学作家班,老师们都希望我能留下来继续深造,但是戎装在身,部队没有批准,通知我按期归队。离开复旦后不久,复旦大学专门以校党委名义给南京军区党委写了一封对我的表扬信,并将复印件寄给我所在部队。
       回到部队,并没有中止我的求学路。1993年6月至1995年12月,我获得了中央党校经济管理专业函授本科学历;2001年9月至2004年2月,我参加了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课程学习;2003年9月至2005年2月,我又从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班毕业,获硕士学位;2006年5月至7月,我参加了西安政治学院全军师旅政委政治工作研究班学习; 2008年3月我又进入国防大学基本系指挥员班深造。
       这就是我30年来与改革开放同频共振的全部求学历程。回想起来就好像发生在昨天,一幕幕面壁苦读的场景历历在目。妻子曾抱怨说:我这个人除了学习就是工作,家里的事从来不管。的确,从1982年结婚至今,夫妻先后4次分居两地,妻子怀孕,孩子出生,父亲车祸,母亲病危……所有这些大事发生时,我都不在他们身边,可以说,我不是一个称职的丈夫,不是一个好爸爸,更不是一个好儿子,但我自我评价,是一个合格军人。
       我有句口头禅:“一个人闪现在这个世界上只有几十年,在一个岗位上的时间更加短促,不要刻意追求惊天动地,但要在平凡中留下一点痕迹。”这些年来,在各级组织的培养帮助下,自己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先后发表新闻报道、报告文学、散文、诗歌和论文900多篇,出版专著《平凡火花》、合作出版《文心雕龙辞典》(任副主编)、《后勤部(分)队管理》(编著者)。先后荣立3等功3次,数十次受各级嘉奖。我还被聘为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特约研究员、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兼职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