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特别策划]营盘无言 辉煌留史
作者:夏沈白

《新华月报(记录)》 2008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30年,在岁月的长河中只是一朵稍纵即逝的浪花,但定格在1978年至2008年的中国历史上,则是一段无法抹去的记忆。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人和在基建营房战线上奋战了30年的“营房人”,我深切地感受到改革开放带给我们华北军营翻天覆地的变化……
       30年前的今天,23岁的我正就读于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那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春天,改革开放、拨乱反正成为那个年代最高亢的宣言。古老的清华园内春潮涌动,生机盎然。和着春天的脚步,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渴望学业有成,报效国家。1980年11月,我以优良的成绩毕业,分配到北京军区后勤部营房勘察设计所搞营房设计。从此,我与华北军营结下了不解之缘,也见证了华北军营日新月异的变迁。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是石头的史书。我们打造的军营,也与历史浇灌在一起,表现着历史。30年来华北军营的发展史,是改革开放丰硕成果在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中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诠释。由于工作需要,我经常下部队调研营房建设情况,对军区部队营房现状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当时军区部队多,营房有接收的敌伪房产,有上世纪50年代按苏军模式设计建设的正规营房,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靠近防御阵地的山、散、洞营房,有低成本的军工自建营房,有的甚至借住民房和简易房。受当时建军方略、建设理念、历史条件、经济水平、科技因素等条件的制约,这些营房大多布局分散、质量较差、功能单一、设施不全。
       我感触最深的一次是到驻山西某部调研,部队营区依山而建,营房是清一色靠山边构筑的简易房。时值隆冬,室外天寒地冻、滴水成冰;室内暖气不热、哈气成霜。晚上睡觉,20多名官兵挤在一个土制的大通铺上,冬天夜里常常冻得缩成一团,相互戏称为“团长”。连队吃水要走上十几里山路到村子里去挑,一些刚配发到部队的高炮由于没有栖身之所,只好孤立在寒风中。看到这些,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身上的责任,什么时候能让我们的官兵和装备有一个像样的家!
       军委、总部情系官兵冷暖,1985年提出了“军营再建”的工作思路,把为部队建设稳定营区作为新时期营房建设的主要目标。“军营再建”的长远规划从1986年起步,延续到上世纪末,用“三大步”改变了军营面貌。第一步是会同作战部门确定部队营房的总体布局,确定营区建设的长远规划。并提出建设永久式军营的具体要求:营区布置合理,营房坚固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第二步是在批准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营房建设和安装供水、供电、供暖等配套设施,以及营区绿化美化和道路建设。第三步是集中财力、物力首先解决营以下部队住房问题。
       我清楚地记得,军区按照“提前下计划、提前垫拨款、提前下拨材料、提前开工建设”的方式,在全区范围内打响了一场营房治理战役。作为“营房人”,我亲眼目睹并积极参与指导了这次伟大的变革,也见证了这次战役的丰硕成果:全区官兵的住用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住用质量有了新的跃升。借用北京军区营房建设大事记中的一组数字来说明这个问题。自1987年以来,全区共整治营以下部队住房210万平方米,其中缺房新建16万平方米,危房翻建88万平方米,旧房整修106万平方米。全区有89%的基层部队住进了经过合理整治的新营房,52%的团以上单位达到园林式营院的标准……
       如果说改善官兵的住用条件是以人为本,那么让武器装备有一个栖身之处,则是以战为本。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武器装备的发展,武器存放方式和管理方式的改变,越来越显得紧迫而重要。仅我们北京军区当时就有成千上万的在编大型武器装备长时间露天存放,有的光学仪器破损,有的机械部位锈蚀,仅隐型损耗1年就达到数千万元。解决大型武器装备入库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当时,我任军区基建营房部副部长,负责主抓这项工作,感到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近500多个日夜,我和战友们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去协调组织各部门打好这场特殊的合成战役。在各级的共同努力下,军区部队现有在编武器装备提前1年入库存放,实现了3年任务、提前两年完成的目标,质量合格率达到100%。1998年10月,军区召开了大型武器装备库房建设总结表彰大会,我荣立了军旅生涯中的第一个个人3等功。
       进入新世纪,随着部队转型、编制体制的较大调整和部队部署的多次变动,营房保障方面旧的矛盾化解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部队营区布局分散、功能欠缺、设施陈旧、不便保障等问题日益凸显,新一轮营区改造势在必行。2005年,按照“适应、适用、适度、适量”的指导思想和“集中住用、集约建设、集成配套”的建设模式,开始实施军区师以下作战部队营区改造3年规划。全区规划改造营房200多万平方米,100多个营区纳入改造范围,10余万官兵受益。
       历史又一次把我推到了前台。3年多来,从立项报批、规划设计、方案审定、施工管理到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我和部里的同志苦干实干,从严把关,从严管理。改造后的营区,进出道路、室内通道、集结场地等满足了部队机动要求;大开间宿舍、大跨度装备库房,适应了部队体制编制调整变化的住用需求。改造后的营区,营连宿舍、食堂体量大,功能全,人性化、舒适化程度大大提高;新建的多功能用房,集训练、集会、学习、娱乐于一体,实用性好;新建的生活服务中心,开办了储蓄、邮局、超市、洗衣等项目,实行了社会化保障。改造后的营区,面貌焕然一新,实现了又一次历史性的跨越,达到了“住用制式、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管理规范”的要求,成为华北地区一道亮丽的风景。军委首长在视察北京军区部队时,都对军区部队营区规划改造工作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30年弹指一挥间,追溯历史,触摸现实,沐浴在改革开放的春风里,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感受到了这个时代的辉煌,同时我也坚定地相信,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的国家和军队一定会乘风破浪、阔步前行,华北军营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