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特别策划]向南林为什么能让当代青年为之倾倒
作者:佚名

《新华月报(记录)》 2008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编者按:沈阳军区某部士官向南林的先进事迹通过媒体传播之后,在全国特别是在众多当代青年中引起巨大反响。向南林,这个入伍前没有机会读大学,入伍后在偏远的军营从事平凡工作的普通军人,已经成为许多青年人心中的楷模和“偶像”,以向南林为榜样争做胡主席倡导的“四个新一代”青年,已经成为众多青年人的奋斗方向。
       在一个多元价值观并存的当代社会,以一种什么样的主流精神和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将直接影响着国家的未来。向南林的先进事迹以及学习宣传向南林活动所产生的轰动效应,带给人们的思考是深刻的。日前,沈阳军区和国防大学在京联合举办了“学习宣传向南林精神研讨会”,邀请军内外从事思想政治工作、马克思主义教学、青少年教育的专家对“向南林现象”作深入解读,进一步总结、挖掘向南林这个典型的精神内核与时代价值。会上,各界专家发表了许多独到而深刻的见解,本刊摘编了部分发言要点予以发表。
       跳动的时代脉搏让他同当代青年产生共鸣
       张铁健(沈阳军区副政委):认识向南林这个典型,必须把认识我们所处的时代及时代特征结合来。新世纪,是一个处处充溢着改革气息的崭新时代,是一个全面开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起点,也是一幅生动记录我军有效履行历史使命的辉煌篇章。向南林,是一名人民军队战斗序列里最基层的战士,是一名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80后”青年,也是一名用军旅青春锻铸“新一代青年士兵楷模”的杰出代表。当跳动的时代脉搏把二者联系在一起时,我们会清晰地发现,他用看似平常却又极不平凡的事迹,对当代青年应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坚持什么样的价值追求和道德操守,做出了最平实、最响亮地回答。我感觉,他的价值就在于用实际行动,回应了当前一些人对“80后”、“90后”的担忧甚至悲观,为当代青年立起了践行“四个新一代”的标杆,也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一代人不仅不会“垮掉”,而且是完全值得信赖、完全可以托付的一代。
       童世平(国防大学政委):我感到向南林这个先进典型的涌现,归根到底是改革开放时代孕育和塑造的,因此,有着鲜明的时代烙印和特色。同时,这个典型又是在军营的沃土上培育和造就的,因此又有着鲜明的军队烙印和军人本色。在向南林身上,传统精神和时代精神实现了很好的统一和融合,时代特色和军人本色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和展示。我们今天深入研究向南林精神,就是要探寻向南林的成长道路,研究向南林精神的社会价值,进一步揭示向南林这个先进典型的时代意义。作为军人,向南林的成长道路对于当代军人特别是士兵具有普遍意义;作为青年,向南林的成长道路对于当代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成长具有普遍意义。所以我感到,向南林这个典型再一次告诉我们,无论是地方还是军队的理论工作者,必须认真研究当代青年、当代士兵的特点和成长规律。
       党的创新理论是青年健康成长的“支点”
       李升泉(总政宣传部副部长):恩格斯说:“一个民族要想站在历史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同样,一名军事人才的产生和成长一刻也不能离开先进思想理论的武装。向南林就是这样一个在党的创新理论不断发展、学习实践创新理论日益深入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青年士兵楷模。向南林成长的27年,正是党的创新理论丰富发展、硕果纷呈的年代。党的创新理论具有的巨大威力和无穷魅力,不仅使向南林明确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更为他实现理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向南林无疑是部队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建连育人实践的成功范例。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对献身国防的执着追求,对本职工作的满腔热情,说到底是源于理论武装所带来的思想境界的升华。一是刻苦钻研党的创新理论,把崇高的人生追求深植于科学理论的沃土之中;二是积极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在照亮他人的同时提升自己;三是模范实践党的创新理论,以实际行动诠释理论的最大价值。从向南林身上不难看出,党的创新理论一旦为官兵所掌握,就会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
       新时期军队建设的使命催生新型军人
       黄宏(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教研部原副主任):在向南林的身上,集中展示了新一代青年的时代品格,从而给我们党和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提出了许多值得很好思考的时代性课题。其一,把向南林的事迹放在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推进的历史进程中考察,可以看到新一代青年身上具有的创新、进取、开放等品质,闪耀着时代的光辉,是需要我们倍加珍视和大力发扬的;其二,把向南林的事迹放在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和旗帜形成的背景中考察,可以看到他的成长不是自发的,而是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青年一代的必然结果,在社会价值观趋向多元的社会背景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年青一代,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旋律;其三,把向南林的事迹放在我军承担历史使命的重大转折中考察,可以看到加快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贯彻科学发展观,必须抓紧培养大批高素质军事人才,既要重视院校这个我军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又要重视学习型军营,培养成千上万像向南林这样爱军精武、努力掌握高科技的优秀士兵。
       公方彬(军事科学院政工研究所副所长):一个士兵折射着一支军队,一支军队彰显着一个民族。当今时代,是高科技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的时代。当今时代,一支军队要立身于世界军事发展的潮头,没有以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官兵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对于担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来说,更是如此。因为新使命着眼的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是国家利益的拓展,这种内涵外延上的巨大变化,必然要求广大官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以高科技武装起来,去应对更多更大的挑战,去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历史背景与现实要求,毫无疑义地为每一个官兵提出必须回答的命题:我该如何做,我能做到什么程度。正所谓“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向南林率先做出了优秀的答卷。他以过硬的军事技能征服了熟悉和不熟悉他的人。
       社会政治组织的责任与素质教育的大众化
       黄南平(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向南林青年时期的关键阶段,是在人民军队的组织中成长的,他在军队的基层连队和军校中经历了自己的青春岁月。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向南林是通过特殊的社会政治组织途径进一步完成了个人政治理念的确立过程。向南林所在的各级军队组织中,积极营造了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的“软环境”,成为一个现代管理学意义的学习型组织。充分发挥每个官兵的创造性能力,积极引导、不断激励,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和组织的良好学习气氛,在组织成员不断学习发展的过程中,集体意识得到加强,个体价值和组织绩效都得到充分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向南林现象”所揭示的当今人民军队组织的上述经验,也值得社会组织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认真学习和借鉴。
       衣俊卿(黑龙江省委宣传部长):向南林虽然只是一名普通士兵,但在现代化建设中却显示了巨大的作用。他启示我们,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一大批高精尖人才,但又绝不是仅靠几个“大师”就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特别是在全球化、信息化、知识化加快发展的大背景下,在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新世纪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高素质的富有创造性的主体。这种内在要求显然已经不能局限于少数社会精英,而是对全社会的一种普遍要求。因此,教育的大众化,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其目的不只在培养少数具有特殊知识结构的精英,更重要的是为现代人铺垫基本的素质,使现代主体彻底摆脱自然的和经验的状态,进入理性的和自觉的存在状态。
       
       创新和创业是青年最重要的社会性发展任务
       陆士桢(中国青年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授):看向南林的事迹,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到震惊,作为一名基层的普通士官,他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精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据说,曾经有人一次又一次地询问、讨教:是什么让奇迹发生?是怎样的努力能够结出这样的结果?向南林回答:“白宫一度很流行罗斯福的名言,请不要告诉我什么是不可能的……”正是靠着这种敢试敢闯的开拓和不服输、不气馁的脚踏实地精神,向南林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了一个“士官级专家”。一定意义上说,创业是青年最重要的社会性发展任务,也是一个人青年时期最显见的发展成果。但成就一番事业一定要有一种开拓进取的精神作为支撑,一定要经历艰苦奋斗,要经历相应的磨难。
       陈先奎(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向南林作为世界知识经济和中国改革开放这一个以创新为时代特征的21世纪的新一代士兵楷模,具有鲜明的创新者的人格特征。一是目光远大志高远,具有在当前思想和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不受利己主义干扰,克服自身的有意识和无意识障碍,是产生创新行为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三是多才多艺,有敏锐的感受力和爱好思考的习惯,易于为新鲜事物所吸引;四是愿意琢磨一些新奇的想法,去做别人认为做不到的事情,敢于向一切不可能性挑战;五是排除诱惑,甘于舍弃,倾心、专注于个人乐在其中甚至决心终身奉献的事业。向南林的创造型人格与精神,必将召唤包括新一代军人在内的中国新一代青年不断地超越自己、完善自己,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谱写光辉而有价值的青春人生。
        多元时代的人生信念与价值选择
       宋建丽(清华大学哲学系博士后):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多元的价值选择极大丰富和拓展了人们的生存空间和意义世界,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了更为丰富的机遇和条件。然而,多元化带来的并不都是美好和幸福。在享受自由选择的同时,人们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迷茫和重负。人生理想和信念的荒芜,价值选择的混乱,生活意义的迷失,都成了前进路上无法回避的痛。因此,只有以某种坚定的理想信念作支撑,超越现实的物欲满足,超越自身生命的有限时空,追求精神的提升,才可能获得人生幸福和存在的意义,才可能在多元的价值选择中,始终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领人生,才不至于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迷失前进的方向。向南林之所以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正是源于他坚定不移的政治信念。
       黄志坚(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教授):我国的改革开放、经济建设和社会和谐,需要强大的思想道德作保障,需要在全社会营造“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宣传、学习向南林,恰为当今引领“见贤思齐”提供了一个新的道德模范。“见贤思齐”,是弘扬社会正气的精神动力,也是青年成长的规律。透过每个青年的成长轨迹,不难发现他们心目中都有自己追求和模仿的“明星”,都有影响自己如何做人如何做事的“偶像”。现在向南林正在成为新一代的青春偶像,宣传、学习向南林,必将在新一代青少年中产生积极效应,在社会各界涌现出千千万万“四个新一代”的向南林。我们欢呼!我们期待!
       (陈南 赵忠范整理 贺海宁摄影)
       【本栏责任编辑 赵忠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