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负暄琐话]别把国学变成厚黑学
作者:张晓晖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7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有些电视历史剧,让人觉得不是味儿,把贞观之治演成了宫廷官场的勾心斗角,当然勾心斗角历朝历代都少不了,但为什么贞观时期能成为历史上的大治时代?成为历史上最清明的时期?能为大唐盛世奠定基础?从电视剧里看不出来。如此热衷于写官场的你争我夺,显然是为了收视率,可怕的恰恰是收视率,它正反映了国人的心理偏好!
       再看看描写大清的电视剧,从康乾盛世的正剧到儿女情长的戏说,满口“奴才主子”,动不动就屈膝盖,大清就这点玩意儿么?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呢?看不到。
       小时候读《三国》,很尊敬刘备而鄙夷曹操,后来大些了,认识也就深刻了些,唔,曹操是大英雄,看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大气!再回头看看刘备,摔孩子收买人心,裹挟着老百姓东躲西逃,动不动就哇哇大哭,恶心!渐渐明白了,曹操是英雄,就是做小人的时候也是真小人,刘备是枭雄,他倒总想扮君子,伪君子。
       所以说“少不读水浒,老不看三国”,越看三国越狡猾,心眼儿越多。
       “枭”的意思是勇猛、强悍,但据笔者推测,枭雄的“枭”还有“奸诈”、“诡变”的意思。有意思的是,中国的英雄总是比较傻的: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很傻,还有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都冒傻气,山是能移走的?海是能填的?头都被砍掉了,还不服气地挥舞戈矛,傻不傻?
       而枭雄则总比较聪明,成为枭雄的入门教材当推《三十六计》,什么“借刀杀人、暗渡陈仓、隔岸观火、李代桃僵”,黑着呐!
       人们内心还是偷偷崇拜枭雄,这种心理映射在生活中,留下了很多非常猥琐的格言,比如“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按照对仗的考证,本该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结果度量的“度”变成了“毒”,这句话每每也成为下黑手、捅刀子的依据。还有“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逢人但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显得极晦暗。比如有些地方的风俗,生病吃药以后要把药渣倒在路上,踩上的人就会把病带走,生病的人也就痊愈了。
       英雄是供在牌位上的,“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是写在碑上的;枭雄则深深扎根在人心里,连带着各种各样的潜规则,乱七八糟的江湖黑道儿。
       北岛诗云,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读来令人沮丧,有时候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畸形的文化偏好塑造了人的卑微人格,缺乏公德、诚信、正义感、勇气。
       国学热是好事儿,但千万别走了味儿,把国学弄成厚黑学。真那样,可就是恶搞了。
       [老匝荐自《上海证券报》2007年5月21日/江有生图《奴才不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