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激浊扬清]“要掌”
作者:王乾荣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7年 第08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张雨生写过《“领掌”是什么?》,说他看了一场演出,“作品平平,演艺淡淡,台下却掌声爆响”,颇纳闷,后来得知,是“领掌作祟”。他看完那个演出,心里很不痛快,说:“掌声也要打假,首先打的应该是‘领掌’。”
       人有一种下意识“从众”心理,或者“但怕自己被落下”的“凑热闹”习气,在某些场合,会不自觉地跟着别人做同样的事。比如像鲁迅所说,一个人在马路上看一口痰,说不定一会儿引来一大帮人围观。这或许正是“领掌”容易得逞的心理因素。
       同是欺骗,更令人受不了的是“领掌”的升级版——“要掌”。“要掌”是我发明的一个新词。话说有一回,我一位朋友参加一家电视台的活动。他和同去的同事一帮人,事先被要求穿清一色服装,心里就别扭,有一种当“道具”的感觉。到了那儿,他们红衣服被安排在中心位置,来回看,相邻的还有蓝衣组和黄衣组两个“方队”。节目开始前,有一个大约是导演的大胡子,双手高举再下压,叫大家安静,说:“咱们先练练鼓掌。”鼓掌谁不会呀,有啥“练”的?可人家叫练,就练吧。“来,预备——开始!”于是跟着大胡子鼓起掌来。没几下,叫停。大胡子戏谑地说:“没吃饭啊?重来,使劲儿!”他夸张地挥动胳膊,把两只巴掌拍得山响。众人紧跟着狂拍。终于掌声雷动,如排山倒海,一浪高过一浪。有人甚至拍得鼻子上微汗渗出。如此“练习”多遍方休。而这节目,无非是几个明星“嘉宾”漫无边际地瞎聊,调侃,搞笑,没什么意义,却不无肉麻。间或,漂亮女主持仿佛深受感动,说:“太好啦!来点掌声好吗?”大胡子也在边上挤眉弄眼,示意大家鼓掌。无奈众人提不起精神,只有傻笑,掌声稀稀落落,有气无力。可节目在电视上放出,您猜怎么着?每当一位“嘉宾”说完,便有掌声狂风暴雨般响起,还配合着众人使劲拍巴掌和明星搔首弄姿画面。朋友方知他们的“练习”当时被录了音像,这下子派上用场啦!人家的这个“要掌”,要得特别“艺术”,诓得你没脾气。
       电视机前的观众一定纳闷:就那些“嘉宾”的庸俗表现,怎会有如此热烈反响呢?莫非组成节目“方阵”的那些红黄蓝,都是特别好糊弄的智障者?朋友说起此事,如同受了一肚子腌臜气,直叹息,正像赛勒斯说的,“受欺骗比受拒绝更叫人难受”。这个行径,一欺现场参与者,二欺更多观众,凡知情者,心里都不会舒坦。这玩法大约并非一家电视台所独有,我听了,发一个愿:死也不参加那样的活动。我也有了一个关于“要”的感悟——
       乞丐“要饭”,为了果腹,是没有办法之事。生意人“要价”,虽属正当,但不能太离谱,一块钱进的货要一百块,也是欺诈。强盗打家劫舍,取了财,不一定“要命”,此之谓“盗亦有道”。
       如今干部有“要官”者,要了官,再卖官,如马德,搞的是歪门邪道,行贿受贿,一项不落,令人愤慨。英人切斯特菲尔德说:“虚伪和装傻常出现在官场,但是哪里没有虚伪和装傻?草屋和宫廷一样,不过手法更差。”文人、艺术家不在“宫廷”,要点儿“面子”,爱个虚荣,可以理解,但是“手法更差”了。他们把作品写好,提高节目质量,才是真正“撑面子”的事,掌声自来,对吧?
       [司志政荐自《人民日报》2007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