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区域发展]南京打造世界级智慧产业名城
作者:赵剑波 陈姗姗

《新华月报(记录)》 2007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国内外顶尖专家共绘“蓝海战略”
       “人间四月春光好,群贤云聚金陵城。转化智慧成产业,软件名城天下扬。”日前在南京举行的“智慧产业发展与城市创新论坛”上,来自北京知识安全工程中心的吕述望,用这首诗表达了对南京倾力打造“智慧城市”的感慨。作为“2007中国南京重大项目投资洽谈会”的一项重要主题活动,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对南京智慧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把脉”。
       “智慧南京”核心正在形成
       与会专家认为,荟萃了众多高等学府、高新技术企业的南京,科教资源丰富,专业技术人才云集,智慧型企业密布,创新机制趋于成熟。凭借强大的科教资源与人文底蕴,让南京在发展“智慧产业”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种优势已经为“智慧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运作平台。
       据有关资料显示,南京目前有48所各类普通高等学校、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31个博士后流动站和工作站、271个高等院校研究机构、174个大中型工业企业技术开发机构。专业技术人才方面,南京拥有两院院士76人,在校本科生50.37万人,在校研究生5.75万人,高级职称人才5.42万人,专业技术人员56.54万人,并形成完善的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体系。
       一批智慧型企业在南京汇集,成了南京智慧城市发展的又一优势。全市经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704家,其中上市企业23家。有高校背景的企业35家,有研究所背景的38家,由科技人员创办的企业135家,自主创新的“南京模式”已经形成。
       南京市副市长陈刚在论坛上说,作为智慧产业的“龙头”,南京软件产业的销售收入连续5年保持50%以上的速度增长,2006年达到258亿元,在全国省会城市中位居第一。收入超过亿元的企业达到25家,有7家软件企业进入中国软件企业最大规模100强,10家软件企业成功上市。统计数字还表明,南京2000年软件销售收入18亿元,2006年达258亿元,软件企业成为智慧产业的“领头羊”已经初现端倪。
       作为智慧产业重要支撑的动漫设计产业和工业设计产业发展形势看好。南京高新产业开发区集中了盛大、红鹰、蓝与白等一批大型动漫企业。在南京大学——鼓楼高校国家科技园区设立了江苏最大的工业设计中心,昔日的“制造模范街”正在向“创造模范街”转变。
       顶级专家共绘“蓝海战略”
       南京智慧产业论坛,汇集了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院士、世界软件工程学的主要创建人叶祖尧、国际投资与资本市场运用专家Mr.E.M.Burlingame等多位世界级专家学者。与会人员围绕南京智慧产业发展进行广泛深入的研讨。
       “每个人都要走适合自己的路,一个城市也是一样,南京要成为世界级智慧产业名城必须找个适合自己的路才能更快发展”。国际电机电子工程学会院士、国际软件工程学主要创建人叶祖尧,开门见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而在此前的3月份,叶博士访宁时就指出,一个企业要有梦,没有梦的企业没有灵魂。要实现梦需要一张地图,他希望南京能构筑一个平台,利用国际智慧,帮助包括中、小型软件企业在内的众多企业“造梦”,并帮助他们找到地图。
       “指路图找到了,要实现初步设想的蓝海战略,从政策、教育、商业化方面为产业发展提供便利是必由之路”。叶祖尧建议说,在政策上可以着力从五个方面着手:鼓励南京所有软件公司在3年至5年内必须取得三级以上CMMI评估;成立CMMI培训与评估中心;奖励研究开发新的软件外包模式;南京市要负起保护智慧产业领尊的地位;协助成立科技园。
       叶祖尧还建议,在教育方面,要对商业化项目给予更多的支持,开发科技管理项目,培养高层次的设计人才。在商业化方面,叶博士建议,应该开发世界性的软件智慧产业流通平台,引进国际投资,协助本地高科技投资主体的形成、借力于海外华人的管理人才。
       北京知识安全工程中心主任吕述望提出:知识安全是智慧产业重要基石。吕述望主任说,南京要成为智慧之都,一定要保证信息可认证性,知识安全的保护、知识的传承、知识的保存、知识的保护以及知识的泯灭等等都需要研究。国际木材工程学的主要创建人、智慧产业创新专家C.V.拉曼摩赛,则建议南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在讨论中,来自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知名院校的专家,分别就高校在推进地区智慧产业创新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与会专家认为,高校应着力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创新人才,成为地区智慧产业创新发展的人才储备库。在科技创新方面,高校应成为地区智慧产业发展的技术资源库。另外在智慧产业发展中,高校应该坚持走产学研道路,成为促进智慧产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孵化库,同时努力引领行业发展,成为智慧产业创新发展的思想智慧库,高校可以积极推进创新建设,成智慧产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动力库。
       据南京市政府相关负责人透露,南京将力争用3—5年的时间在全国城市的软件规模排序中实现“进四争三”的目标,使南京软件产业研发和产业化程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10年产值达到600亿元,力争800亿元。力争到2010年,南京动漫产业总增加值突破20亿元,南京工业设计企业要达到500-1000家,研发人员达到5000名。
       (5月9日《中华工商时报》,作者系该报记者、实习生)
       国内外研究表明,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产业集群都是经济活动中的普遍现象,即使是在科技信息化日益发展的今天,越是需要新知识的行业越倾向于集群。
       国际上的产业集群源于何时无人考证。据首先注意到产业集群现象并于1890年首次以“产业区”概念来命名的英国著名经济学家马歇尔考证,早在1250年就有生产集中现象的记载。在马歇尔时代,不仅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兰开夏等地出现了多个不同的产业集群,在德国的奥芬堡与海德堡也已形成了较大的印刷机械产业集群。随着欧美一些国家陆续进入并完成工业化,产业集群在这些国家大量出现并成型。当哈佛大学的波特教授在1990年用“产业集群”概念来界定生产的地域集中现象时,产业集群已在世界上很多国家生根了。
       在当今的世界经济版图上,由于大量产业集群的存在,形成了色彩斑斓、块状明显的“经济马赛克”,世界财富的绝大多数都是在这些块状区域内被创造出来的。
       纵观世界各国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之路,主要经验有:
       政府重视并发挥作用。在产业集群发展中,政府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既要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为本地企业家的创业和外地企业家的投资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外地客户前来采购提供尽可能的便利,还要创造合理的制度环境,增进厂商之间的信任,丰富本地的社会资本,协调厂商之间的共同行动,催生厂商之间良性的竞争与合作格局。同时也要提供有效的公共服务,促进产业集群的成长与升级。产业集群是一个地域性的综合体组织,它要求政府相关部门的联合行动,共同调整与制订经济政策,才能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一定要与本国工业化进程相辅相成。从产业集群发展较早的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的情况看,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有着紧密联系。这表明,工业化进程促进了产业集群的发展,而产业集群又推动了工业化进程,两者之间相辅相成。
       要有战略远见。产业集群能够提升本地产业的竞争优势,拉动本地的经济增长,推动工业化进程,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这都是国际产业集群发展不争的事实。此外,产业集群可以作为“大企业病”的一种有效解决方案,能够促进区域创新系统,等等。这一切表明,产业集群的功能绝非单一,而是可以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方式。
       要大力发挥产业集群的辐射效应。产业集群之所以出现并蔚然成风,根本点在于产业集群能够产生并释放出“集体效率”的集群效应。在美国、德国与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很多产业集群中,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都很高,这些产业集群表现出很强的竞争优势。
       走自由发展和“规划”发展之路。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产业集群都是通过企业的衍生与扎堆等方式逐步自发形成的,这并不意味着产业集群只能事后被发现。实际上,作为一种经济发展战略方式的产业集群,完全可以通过有意识地规划发展而成。班加罗尔软件产业集群的成功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在“平地而起”的产业集群规划发展过程中,关键点是要根据本地特性选择一个合适的产业,引入或培育出一个具有较强衍生能力或具有一定示范性的关键企业,通过该企业的成功发展,逐步衍生或吸引越来越多的相同、相近与相关企业聚集该地,经过一定的时间,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完全可以培育成型(徐殿龙)。
       (4月24日,中国产业集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