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经济]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新华月报(记录)》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国务院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人民日报北京3月1日讯,国务院近日正式批复《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务院西部开发办副主任王金祥当天在国务院新闻办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规划》把发展作为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第一要务,提出了西部大开发要达到的主要奋斗目标,即实现“一稳”和“三新”。
       据王金祥介绍,“一稳”就是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实现人均GDP比2000年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与全国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和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问题。“三新”是力争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突破,重点地区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
       《规划》对“十一五”时期西部大开发进行了部署,从八个方面提出了重点任务和重点工程:一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四是引导重点区域加快发展;五是抓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六是着力改善基本公共服务;七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八是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新闻发言人杜平表示,国家规划到2010年基本解决西部地区贫困人口温饱和低收入人口稳定增收问题。杜平说,我国各区域在发展中产生差距,但西部和全国经济增长率的差距正在缩小,“九五”为2.7个百分点,“十五”为1.7个百分点,去年为0.6个百分点。
       《规划》提出,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对西部基本失去生存条件地区的农牧民,进行易地扶贫搬迁;加强对边远高寒山区、人口较少少数民族地区、三峡库区等特殊困难人口的社会救助;加快开发式扶贫步伐。
       (据3月2日《人民日报》)
       
       国防科工委发布《关于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
       民用产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非公有制
       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
       人民日报北京3月3日讯,国防科工委日前发布《关于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的指导意见》和《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旨在通过深入推进民用产业发展,切实提高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国防科技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国防科技工业又好又快发展,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
       《关于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的指导意见》共分为五部分内容,分别是:明确指导思想,确立目标原则;确定发展方向,优化产业格局;采取有效措施,推进产业发展;加强政府指导,创造发展环境;发挥军工单位主体作用,实现民用产业发展目标。《意见》提出,“十一五”期间民品销售收入的目标是年均增长15%以上,占国防科技工业总收入的比重进一步加大;利润保持同步增长,民品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达到50%以上。《意见》同时制定了推进民用产业发展的四项相应措施:拓宽民品技术来源,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加快成果转化;推进军民品能力共享互动;集聚产业发展资源;努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国防科工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充分发挥军工单位投入主体作用的同时,按照有利于增强军民转换能力、有利于降低装备成本的原则,国防科工委将对军工单位发展民品给予必要的支持。
       《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共计11条,主要包括: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和项目合作;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非公有制企业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制度、规定,严格履行合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军品科研生产任务;向非公有制企业提出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应及时跟踪任务进展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等。
       国防科工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对加快建立国防科技工业社会化大协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国防科技工业直接关系国家安全,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既要注意把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要求,又要充分考虑国防科技工业自身的发展规律,要积极稳妥、规范有序、循序渐进。
       (据3月4日《人民日报》)
       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加快高技术
       产业和生物产业发展
       
       2月28日,国务院召开会议研究“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和生物产业发展问题。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国务委员陈至立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强调,要抓住机遇,面向市场,以企业为主体,加强政策引导,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把生物产业培育成为高技术领域的支柱产业和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会议指出,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坚持自主创新、着力应用、产业集聚、规模发展、国际合作的原则,加快高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延伸,做强高技术产业,推动传统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发展领域,分类指导,组织实施若干高技术产业专项工程,攻克一批具有全局性、带动性的关键共性技术,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业群,大幅度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会议强调,“十一五”期间,要把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放在突出重要的战略位置,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为重点,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充分发挥我国特有的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面向健康、农业、环保、能源和材料等领域的重大需求,努力实现关键技术和重要产品研制的新突破。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行业,加强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强化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力争在“十一五”期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技术产品,培育一批大型生物企业和生物产业基地,使生物产业真正发展成为增长速度快、质量效益好、带动效益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会议要求,要建立有利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投融资政策体系,规范产业技术标准体系,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完善产业组织体系和行业服务体系,为高技术产业及生物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汇报了“十一五”期间高技术产业发展和生物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发展重点以及相关政策措施。国务院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据3月1日《人民日报》)
       第八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
       
       3月18日上午,第八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曾培炎指出,中国将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实行新的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提高质量效益,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曾培炎指出,中国将坚持立足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注重扩大消费需求;合理开发利用国内资源,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能源,立足国内解决资源问题;优化发展进出口贸易,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状况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促进东中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坚持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支持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和装备制造业工程,包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高档数控机床、大型飞机、载人航天,以及清洁能源、高速铁路、大型船舶等。坚持加快构建和谐社会,突出解决好扶贫、就业、社会保障以及教育、卫生等民生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
       
       曾培炎指出,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必须依靠体制创新。中国将深化改革,建立健全能够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实行有利于科技进步、能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财税制度,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落实各级政府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职责,倡导节约环保文化和绿色消费文明,使转变增长方式、节约环保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自2000年以来每年举办一次。今年论坛的主题是“迈向新增长方式的中国”。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企业家、政府官员和国际组织代表400余人参加了开幕式。
       (据3月19日《人民日报》)
       2006年全国查处土地违法案9万多件
       
       人民日报北京3月20日讯,记者从国土资源部获悉:2006年全国国土资源系统加大了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全年查处结案90340件土地案件,处理了3593人,其中2名省级干部受党纪处分,6名地市级干部受行政处分,501人受刑事处罚;查处结案14702件矿产违法案件,处理了385人。同时,及时发现并制止了近35000件土地违法行为,挽回经济损失达16.4亿元。
       据介绍,去年全国共发现土地违法行为131077件,涉及土地面积近10万公顷,其中耕地4.3万公顷,分别比上年上升了17.3%、76.7%和67.6%。去年当年发生的违法行为近96000件,涉及土地面积6.1万公顷(其中耕地2.5万公顷),与2005年相比,涉及的土地面积上升了近九成。
       去年处理结案的90340件土地违法案,涉及土地面积近7万公顷(其中耕地3.4万公顷)。共拆除构建物近5500万平方米,没收构建物5700万平方米,收回土地1.15万公顷,收缴罚没款34.5亿元。
       全国矿产违法案件继续呈下降趋势。到去年年底,共处理结案14702件,其中勘查违法案件319件,采矿违法案件14193件,不按规定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190件。共吊销勘查许可证25个,吊销采矿许可证1030个,罚没款3.53亿元。共给予有关责任人行政处分33人,党纪处分17人,刑事处罚335人。
       (据3月21日《人民日报》)
       2006年十大环境新闻评选揭晓
       1月18日,2006年度“石药集团杯”中国十大环境新闻和世界十大环境新闻评选在京揭晓。
       中国十大环境新闻包括:1.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召开;2.环境保护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3.《环评公众参与暂行办法》正式发布;4.我国发布第一份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5.最高法公布环境犯罪定罪量刑标准最高检公布环境监管失职立案标准;6.我国排查化工石化业环境风险;7.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开始实施;8.国家环保总局成立5大督查中心;9.甘肃湖南发生危害群众健康的重大环境事件;10.青藏铁路开通,成为环保典范。
       世界十大环境新闻包括:1.废液污染引发科特迪瓦政坛地震;2.WHO公布空气质量新标准;3.“亚太清洁发展与气候新伙伴计划”启动;4.第四届世界水论坛呼吁全球应对水危机;5.《斯特恩评估报告》凸显气候变化危机;6.黎巴嫩燃油泄漏致地中海面临环境灾难;7.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计划正式启动;8.世界环境日关注沙漠与荒漠化;9.全球3500万人参加“清洁世界周末”活动;10.全球海洋环保亟待提速。
       此次评选活动由国家环保总局批准,中国环境报社主办,石药集团独家赞助。
       (据1月20日《科技日报》)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
       
       3月20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仪式在京举行。这是继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立后,中国邮政储蓄体制改革迈出的又一实质性步伐。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董事长一职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安东担任,行长为陶礼明。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设立总行,按行政区划建立省级分行,省级以下机构,根据各省不同的情况和实际需要,设立精简的分支机构。
       据介绍,邮政储蓄自1986年恢复开办以来,已建成覆盖全国城乡网点面最广、交易额最多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拥有储蓄营业网点3.6万个,汇兑营业网点4.5万个,国际汇款营业网点2万个。其中有近60%的储蓄网点和近70%的汇兑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成为沟通城乡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
       截至2006年底,全国邮政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6万亿元,存款规模列全国第五位。持有邮政储蓄绿卡的客户超过1.4亿户,每年通过邮政储汇办理的个人结算金额超过2.1万亿元,其中,从城市汇往农村的资金达到1.3万亿元。在邮政储蓄投保的客户接近2500万户,占整个银行保险市场的1/5。
       邮政储蓄本外币资金自主运用规模已接近1万亿元。邮政储蓄计算机系统运行安全稳定,跨行交易成功率位居全国前列,交易差错率保持全国最低水平。
       但由于此前的邮政储汇局并非真正意义上的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渠道难以得到灵活拓宽,随着新增储蓄存款快速增加,资金运用难的问题突出;邮政储蓄机构作为金融机构的主体不清,财务与邮政混合,管理责任难以落实,监管难以深入查处。经国务院同意,银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开业。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以全资方式出资组建,它将依托邮政网络,按照公司治理架构和商业银行管理要求,致力于建设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营运安全、竞争力强的现代银行。将不断丰富业务品种,向城乡居民提供小额信贷、消费信贷、信用卡、投资理财、企业结算等更丰富的金融服务,进一步致力于建设沟通城乡、覆盖全国的金融服务网络。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将完全继承邮政储蓄及各项邮政金融业务的资产和负债,客户不必因改制而办理任何变更手续。
       (据3月21日《人民日报》)
       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
       人民日报北京3月17日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07年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52%提高到2.79%;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由现行的6.12%提高到6.39%;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也相应调整。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本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有利于引导货币信贷和投资的合理增长;有利于维护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有利于金融体系稳健运行;有利于经济平衡增长和结构优化,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从2007年3月18日起,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实施上调。五年期以下(含五年)及五年期以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均上调0.18个百分点。五年期以下(含五年)从4.14%调整为4.32%,五年期以上从4.59%调整为4.77%。
       (据3月18、19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