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对外关系]美国国会参议院代表团访问我国
作者:佚名

《新华月报(记录)》 2006年 第09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邀请,由参议院临时议长特德·史蒂文斯和参议员丹尼尔·井上健率领的美国国会参议院代表团于8月7日至12日访问我国,与全国人大举行中美(参议院)议会定期交流机制第三次正式会晤。
       8月7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代表团抵达桂林,开始对我国进行访问。
       8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人民大会堂与率团来访的美国参议院临时议长史蒂文斯举行会谈,双方就中美关系、台湾问题、议会交往和共同关心的其他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坦诚地交换了意见,达成重要共识。
       在谈到中美关系时,吴邦国说,中国和美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有重要影响的国家。中美不仅是利益攸关方,更应该是建设性合作者。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地发展,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地区和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中方高度重视中美关系。我们高兴地看到,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势头。今年4月,胡锦涛主席成功访美,与布什总统就全面推动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新的重要共识,对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吴邦国指出,中美之间共同利益远远大于分歧,发展中美关系关键是要把握三点:一要始终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处理两国关系;二要着眼大局,牢牢把握两国的共同利益,不断加强和扩大在广泛领域的合作;三要尊重并照顾彼此关切,慎重、妥善地处理分歧。中方愿与美方共同努力,认真落实两国元首就全面推进21世纪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推动中美关系沿着建设性合作的轨道不断向前发展。
       吴邦国强调,台湾问题始终是影响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中方的最大关切,希望美方以实际行动切实履行坚持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反对“台独”的承诺,多做有利于中美关系和台海和平稳定的事,不向“台独”分裂势力发出错误的信号。
       吴邦国积极评价了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定期交流机制取得的重要成果。他说,中美议会交往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双方定期交流机制的建立和发展,对加深相互了解、增进政治互信、促进务实合作、推动中美关系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吴邦国就进一步加强两国议会定期交流机制建设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定期举行会晤的机制,不断充实和深化对话内容;二是吸收更多的议员尤其是年轻议员参加机制框架下的各种活动,增强机制的活力;三是以机制为平台,推动两国议会高层交往以及专门委员会和工作机构的交流。中国全国人大愿与美国国会一道,不断拓展和加强两国议会交往,为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史蒂文斯赞同吴邦国对中美关系及议会交往的评价,并对这次访华取得的成果表示满意。他说,美中两国议会通过定期交流机制,可以坦诚深入地交换看法,有利于加强相互了解、沟通与合作。他表示,美参议院将为坚持和完善双方定期交流机制继续作出努力。希望在机制框架下开展经常性对话与交流,发展多层次友好合作,共同促进美中关系的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等参加了会谈。
       同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第二十九届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刘淇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临时议长史蒂文斯率领的美国参议院代表团。
       8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史蒂文斯一行。宾主进行了友好的谈话。
       胡锦涛说,当前中美关系总体发展良好。两国领导人保持密切交往,就双边关系等重大问题达成重要共识,增进了双方战略互信,促进了两国在众多领域和在重大国际及地区问题上的磋商、协调与合作。
       胡锦涛表示,作为利益攸关方和建设性合作者,中美双方应本着相互尊重、求同存异、互利共赢的原则,加强交流、增进了解、扩大合作,不断拓展两国共同的战略利益,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中的敏感问题和彼此关切,使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胡锦涛还表示,近年来,中美两国立法机构交流活跃,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希望中国全国人大和美国国会参、众两院继续发挥有关交流机制的作用,不断丰富对话和交流的内容,为全面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作出新的贡献。
       史蒂文斯感谢胡锦涛主席会见并愉快地回忆了今年4月胡锦涛在华盛顿会见他和其他国会议员的情景,高度评价胡锦涛和布什为推进21世纪中美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史蒂文斯感谢胡锦涛对美中立法机构交流的关心和支持,表示他本人同吴邦国和盛华仁的晤谈加深了相互了解和信任,使代表团成员深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定将取得更大发展。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盛华仁等参加了会见。
       (据8月3、8、12、13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