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国际]要闻摘编
作者:佚名

《新华月报(记录)》 2006年 第07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索拉纳向伊朗提交六国关于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
       据美国《纽约时报》6月6日报道,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当天在德黑兰向伊朗提交六国关于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报道援引美欧官员的话说,美欧在新方案中重申伊朗可以拥有民用核计划,其中包括与别国一起建造轻水反应堆;美欧承诺可以向伊朗出售波音和空中客车民用飞机的零部件等。
       报道还透露,新方案同时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和加工活动,否则就将对其实施制裁,制裁内容包括对伊朗主要神职和政府官员实施旅行禁令和冻结伊朗在国外的资产等,不过并不包括威胁对伊朗动武的内容。
       同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首席核谈判代表拉里贾尼在德黑兰表示,这次会面是建设性的,我们对这些新方案进行仔细研究后将作出正式回应。他还表示,索拉纳的来访表明欧盟国家愿意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这值得赞赏。他说,在伊朗认真研究后双方应该举行更多类似的谈判,一些“模糊不清的地方”有待进一步探讨。
       针对伊朗答复的时间问题,美国总统布什说,对于是否接受国际社会的新提案,伊朗不能无限期拖延下去,只有数周时间,而不是数月来供伊方考虑。欧盟负责安全和外交事务的高级代表索拉纳在结束访伊后也曾表示,他希望伊方能在拿到六国方案后几星期内作出积极回应。
       6月11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间塞菲说:“我们一接到该提案就立即开始了研究:这些新提议里有部分我们认为可以接受,有部分则是含混不清的。我们同时还认为,一部分内容可以进一步完善,也有部分内容需要删除。”但他并没有详细说明所指的分别是方案的哪些内容。阿塞菲同时指出,伊朗没有设定答复国际社会的时间,但也没有试图进行拖延。他表示:“伊朗需要就该方案进行认真细致的评估;如果必要,我们的研究将不受时间限制。”阿塞菲强调,伊朗在答复六国提出的新方案时将阐明自己的观点,并提出新建议。
       6月17日,伊朗外长穆塔基在德黑兰说,伊朗将对六国提出的解决伊朗核问题新方案予以“清晰回应”。他说,伊朗政府官员们已达成共识,认为新方案是朝着解决核问题迈出的“积极一步”,该方案考虑到了双方立场,伊朗“将认真进行研究,然后提出自己的建议”。
       6月18日,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敦促伊朗接受六国关于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朗核问题。
       6月21日,欧盟—美国首脑会议举行,会后发表的《维也纳峰会声明》强调了双方在伊朗核问题上的共识。声明指出,欧美同意以六国一揽子新方案作为基础与伊朗展开谈判,欧美相信他们向伊朗提供了在合作基础上达成谈判协议的机会。美国已明确表示它准备参加谈判,伊朗必须按照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要求,彻底中止所有铀浓缩活动。欧美同意,如果伊朗决定不接受谈判,那么欧美将在联合国安理会采取进一步行动。
       同日,伊朗总统内贾德说,伊朗将在今年8月对六国外长级会晤达成的旨在解决伊核问题的新方案作出正式答复。
       (据6月7、12、18、22日《人民日报》)
       爪哇岛中部发生5.9级地震,胡锦涛致慰问电
       5月27清晨,爪哇岛中部日惹市西南37公里外发生里氏5.9级地震。几分钟之内,数千间房屋塌陷,道路损毁,电力中断,通信隔绝。至少造成5100多人死亡,2万人受伤,20万人无家可归。
       根据统计,地震主要波及日惹特区的农村和临海地区。特别是南部的海滨城市班图尔,80%的房屋被毁坏。另外中爪哇省也有几百人伤亡。地震还对日惹北部的巴兰班南印度教寺庙群等古迹造成损坏。由于每年约有100万人次前来旅游,日惹的旅游业将因震灾遭受沉重打击。
       地震灾害受到世界关注。许多国家发来慰问电并提供援助: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向印尼总统苏西洛发送慰问电。胡锦涛主席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个人名义,向苏西洛总统并通过他向印尼政府和人民,表示深切同情和诚挚慰问。胡锦涛主席表示相信,在苏西洛总统的领导下,印尼政府和人民一定能够克服这次地震灾害造成的困难,重建美好家园。
       5月29日,中国驻印尼大使兰立俊在雅加达代表中国政府向印尼政府代表、人民福利统筹部长巴克利转交了200万美元的紧急现汇援助。
       由44人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携带5吨医疗物资于30日凌晨抵达中爪哇。
       5月31日,我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说,考虑到当前灾区的实际需要,中国政府决定向印尼政府提供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紧急救灾物资。我们相信,在国际社会的帮助下,印尼政府和人民有能力克服困难,重建家园。
       (据5月28-31日《人民日报》)
       东帝汶局势再度恶化
       人民日报雅加达讯,从年初开始紧张的东帝汶局势5月下旬再度恶化。军队内部发生冲突、军队和警察发生冲突乃至武装分子上街烧杀抢掠。政府总理指责政变阴谋,而反叛者声称无意颠覆政府。虽然以澳大利亚军警为首的联合国维和部队已经接管东帝汶治安,局势仍未受到控制。
       东帝汶局势动荡源于被遣散士兵和军方的冲突。5月23日,东帝汶国防军总部附近发生大规模骚乱,一辆军车遭到伏击,东帝汶国防军与伏击者交火,造成9死2伤。
       情急之下,东帝汶政府向国际社会发出求救,希望有关国家派出维和部队。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向东帝汶派出特使。澳大利亚承诺将派出总数1300人的维和部队。马来西亚,葡萄牙和新西兰也同意派遣军警参与维持行动。首批澳大利亚军人共180人,于25日抵达帝力并接管东帝汶治安。
       28日,几百名民众围攻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在帝力的粮仓哄抢粮食。动乱发生一周来至少造成27人死亡,2万多人逃离家园。武装分子没有和澳大利亚维和部队发生冲突。澳大利亚总理也表示,他们不会介入东帝汶的内部政治冲突。
       此次东帝汶动乱,直接原因是军队士兵待遇问题。被遣散士兵多数来自西部,而担任军队领导职务的多数来自东部。因此被遣散士兵指责地区歧视,并把矛头指向政府总理阿尔卡蒂里。阿尔卡蒂里认为,现在的动乱是一起政变阴谋。不过被遣散士兵领导人称,他们无意颠覆政府。
       引起动乱的另一个原因是人们对经济生活不满。东帝汶立国之初,全国75%的基础设施被毁坏,全国贫困人口占41%,失业率高达60%。东帝汶独立3年多来,虽然在卫生和教育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但经济发展缓慢,财政仍然主要靠国际援助。
       5月29日21时23分和21时30分,中国政府包租的两架中国南方航空公司飞机先后平安抵达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胜利完成从东帝汶撤侨的任务。243名中国侨胞、中资机构人员和3名我国驻东帝汶使馆工作人员家属安全回到祖国怀抱。外交部工作组也同机回国。
       外交部、公安部、国侨办以及福建省、厦门市的有关领导前往机场迎接,在机场大厅举行了简短热烈的欢迎仪式。
       外交部和公安部接侨工作组组长、外交部领事司负责人致欢迎辞,代表有关部门欢迎侨胞平安归来并表示亲切慰问,表示中国政府
       十分关心在东帝汶的中国侨胞的安危。中国领导人要求外交部等有关部门关注事态发展,做好应急准备,确保我侨胞、中资机构和使馆人员安全。国务院有关部委据此做出撤侨部署。
       5月30日,东帝汶总统古斯芒宣布,他将“单独负责”国家安全,努力平息持续的骚乱。
       东帝汶内阁官员此前透露,在应对骚乱的紧急会议上,国防部长和内政部长已经被解职。
       古斯芒当天晚上发表声明称,他将以武装部队总司令的身份“单独负责”国家防务和安全,以“平息暴动并避免更多伤亡”。这项紧急措施将立即生效,有效期为30天。
       (据5月30日《人民日报》和5月31日《参考消息》)
       伊拉克战后首后民选民族团结政府宣誓就职
       5月20日,伊拉克国民议会正式批准了马利基总理提交的伊新内阁成员名单和政府施政大纲,伊拉克战后首届民选的民族团结政府正式宣誓就职,标志着自去年12月15日伊拉克议会选举以来长达5个多月的组阁危机基本结束,伊战后政治重建进程又迈出了新的一步。
       去年12月15日,伊拉克举行战后首次议会选举。307个政治党派和实体的候选人和独立候选人共计7655人参与了议会275个席位的角逐。结果是什叶派的伊拉克团结联盟赢得128席,成为议会中最大党派。另外两个主要派别库尔德联盟和逊尼派的伊拉克共识阵线分别获得53席和44席。议会选举的结果造成了伊拉克“三足鼎立”的局面,即库尔德联盟出任总统,逊尼派出任议长,什叶派团结联盟出任总理。在总统和议长顺利选出后,围绕总理的人选问题上却出现了严重分歧。首先,什叶派团结联盟内部就推举前过渡政府总理、达瓦党领导人贾法里,还是推举伊斯兰最高革命委员会领导人迈赫迪为,总理候选人的问题上争执不下,最后4月20日贾法里宣布放弃总理提名,同意接受其助手、达瓦党领导人贾瓦德·马利基为新总理候选人,缓解了组阁危机。
       由于各方在国防、内政和安全部长的人选问题上仍达不成协议,马利基顾不得逊尼派共识阵线和民族对话阵线的反对和保留,采取了“剖腹产”的形式,凭借在议会占多数的优势,于5月20日向议会提交了其新内阁成员名单并宣读了新政府的施政大纲,均获得了议会的表决通过。
       新政府除了总理和两名副总理外,共有37名部长。其中什叶派党团人士超过了半数,由于内政、国防两部长职位悬而未决,马利基本人将在接下来的一周内代理内政部长一职。副总理、逊尼派政党共识阵线副主席萨拉姆·祖鲍伊和库尔德派副总理萨利赫分别临时兼任国防部长和国家安全事务部长,时间为一周。前内政部长、伊斯兰最高革委会领导人巴格尔改任财政部长,核科学家沙赫里斯塔尼出任石油部长,库尔德人兹巴里留任外交部长一职。前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领导的党团获得4个部长职位,逊尼派获得5个部长职位,库尔德人获得4个部长职位。从新政府名单中不难看出,马利基政府仍然是参照议会选举结果和各党团席位的情况分配内阁部长职务的,具有明显的“三分天下”宗教和种族色彩。
       舆论认为,伊拉克新政府在实现民族和解和政治重建的道路上,仍面临诸多棘手的问题和严峻考验。
       (据5月23日《人民日报》)
       巴勒斯坦走向内战边缘
       日前关于巴勒斯坦已处于内战边缘的报道并非捕风捉影。在加沙哈马斯政府组建的3000人的“新安全部队”和民族权力机构原有的8000名安全部队官兵各自声称正统,形成武装对垒,暴力冲突接连不断。与此同时,法塔赫强硬派要求解散哈马斯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哈马斯依旧步履维艰地行使着通过选举获得的权力,处处受到限制和抵制。
       更为严重的是,境外的“基地”组织已经渗透到加沙,联手伊斯兰圣战组织等更为激进的巴勒斯坦极端势力到处兴风作浪,试图发起更彻底的“圣战”,将巴勒斯坦引入更深的血海。
       武装力量的对抗是爆发内战的条件,避免内战的前提是不允许非法武装的存在,而巴勒斯坦却从来没有做到这一点。根据《奥斯陆协议》和巴《基本法》,巴安全部队是唯一合法武装,民族权力机构主席不仅直接领导内阁,而且是所有安全部队的总司令。然而,实际情况并不那么简单。2002年底,在内外压力之下,阿拉法特签署了《基本法》修正案,设置了总理职位,安全部队的指挥权也在名义上归于内政部长,但民族权力机构主席的总司令身份没有改变,这是阿拉法特签署《基本法》修正案并接受中东和平“路线图”的前提。自那以后,安全部队的指挥权问题就成了巴内政的重中之重。
       哈马斯内阁组成后,它的内政部长同样要求得到安全部队的指挥权。但是,由于哈马斯在选举前没有作出遵守《基本法》和《奥斯陆协议》的承诺,选举后至今也没有明确宣布接受《奥斯陆协议》,法塔赫中坚力量不承认哈马斯政府的合法性,由法塔赫成员组成的巴安全部队自然不会听命于哈马斯,身兼法塔赫领袖的阿巴斯把安全部队的控制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是顺理成章的事。
       法塔赫和哈马斯的政治合法性之争是双方武装对峙的根源,也是内战的基本诱因。从技术上讲,如果内战有可能导致巴武装力量的统一,实现阿巴斯梦寐以求的“一杆枪”的局面,内战的风险就不会消失。但在目前的状况下,法塔赫和哈马斯的内战不会有赢家。尽管内战的结果必然导致哈马斯政府的彻底垮台,但哈马斯的性质决定了它绝不可能被彻底消灭。即便法塔赫可以在军事上击败哈马斯,也无法藉此实现巴勒斯坦的内政统一和社会稳定。相反,巴勒斯坦很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新一轮混乱。
       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哈马斯能否服从最起码的政治规则,能否承认巴解组织和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以往签署的国际协议。
       (据5月25日《人民日报》)
       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访问美国
       人民日报开罗讯,以色列总理奥尔默特日前访问美国,他此行主要有两大任务:一是就他拟推行的单边行动计划向美国总统布什做解释,寻求支持;二是就伊朗核问题与布什交换意见。从实际效果看,奥尔默特达到了预期目的。
       关于单边行动计划。5月23日布什在与奥尔默特会谈后说,奥尔默特的单边行动计划是“富有胆识的勇敢方案”,是“朝着正确方向采取的积极步骤”。“总理的计划能够成为通往和平的重要一步,这种寻找推动和平进程向前发展的建设性努力令我鼓舞”。虽然没有谈论细节问题,但布什的讲话肯定了奥尔默特的计划,等于“否决”了此前阿拉伯方面要求布什不支持以方单边行动的请求。
       奥尔默特表示,将竭尽全力为实现中东和平而奋斗,强调以色列将恪守中东和平“路线图”,但他不会无限期地等待下去。他说阿巴斯“过于软弱”,鉴于阿巴斯是诚心想要实现和平的,所以他回去后将尽快与阿巴斯进行会谈,为以巴之间恢复谈判做准备。但奥尔默特仍指责哈马斯是“恐怖组织”,是和平路上的主要障碍,他要求哈马斯改弦易辙,“放弃暴力,承认以色列的生存权,遵守巴以间业已达成的协议”。布什也重申了对哈马斯提出的这三个条件。
       关于伊朗核问题,奥尔默特向布什表达了以色列对此的关切和担
       忧。奥尔默特说,伊朗到核技术门槛的距离已非常接近了,只差几个月时间就能掌握制造核武器的技术。奥尔默特呼吁国际社会应该高度重视伊朗核问题,要求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对此,布什明确表态说,美国对保护以色列的安全承诺义务,强调如果以色列遭受来自伊朗的威胁,美国不会袖手旁观,并将坚决地施以援手。
       此前媒体认为,布什支持奥尔默特的单边行动计划,是迁就以色列的表现。但出于对地区各种因素的综合考虑,布什更倾向于让以色列首先通过与巴方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如果失败了,以方再实施单边行动也不迟。因此,布什劝奥尔默特与阿巴斯多协调。他说,在无法同哈马斯领导的巴政府进行接触的情况下,以色列应该同阿巴斯取得联系。
       (据5月28日《人民日报》)
       APEC贸易部长会议在越南举行
       6月1日至2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贸易部长会议在越南胡志明市举行。会议讨论了推动区域贸易自由化和多哈发展议程谈判等重大问题。
       中国商务部长薄熙来和其他20个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贸易部长或代表,以及世界贸易组织的代表出席了会议。
       本次会议具体讨论了为加速实现“茂物目标”的“釜山路线图”行动计划。1994年11月,亚太经合组织在印尼茂物通过《茂物宣言》,确立了在亚太地区实现自由开放的贸易和投资的目标。会议还努力促进了多哈发展议程谈判如期在今年底结束。与会部长或代表还将就制订区域贸易安排和自由贸易协定示范条款提出了指导意见,并讨论了在2007年至2010年期间将区域内贸易交易成本再降低5%的时间表框架,以及亚太经合组织改革等问题。
       6月1日,薄熙来在会上发表讲话,全面阐述了中国关于多哈回合谈判的立场。
       薄熙来说,中国作为负责任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愿与包括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在内的所有世贸组织成员一道,力争使谈判如期于年内结束,并取得积极,平衡的结果,以营造公开、公正、合理、非歧视的多边贸易体制。他表示,中国支持亚太经合组织通过《执行“釜山路线图”的行动计划》(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应结合亚太经合组织自身的特点,利用好自身的优势,确保“釜山路线图”规定的六大途径能从不同角度推动“茂物目标”的实现;应以确保“茂物目标”按期实现为出发点,继续致力于解决关税、非关税等传统贸易障碍,要高度重视经济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对于实现“茂物目标”的作用,促进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共同发展。
       同日,薄熙来会见了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双方均表示将继续努力推动世贸组织多哈回合谈判。
       薄熙来对拉米为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所作的努力表示赞赏,希望拉米继续发挥领导作用,推动谈判在年底前如期结束,并表示中国愿在这一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他强调,中国5年前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广泛承诺,进行了大幅度的减让,对全球经济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同时表示,目前中国尚有众多贫困人口,东部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政府仍面临巨大的减贫压力。因此,中国在新一轮谈判中的新成员待遇问题应得到充分考虑。
       拉米感谢中国为多哈回合谈判所付出的努力。他说,当前谈判处于关键阶段,各成员推动谈判的政治意愿应切实在谈判行动中体现。
       6月2日,越南副总理武宽会见了薄熙来,双方就加强两国关系,特别是经贸合作关系等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
       同日,薄熙来会见了美国副贸易代表苏珊·施瓦布,双方就中美经贸关系及多哈回合谈判等深入交换了意见。
       6月3日,新华社报道:薄熙来日前在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上就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发表谈话说,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这并不是由于外来的压力,而是中国自身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
       薄熙来说,中国正在着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今后的10年、20年,中国会有越来越多的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这些都需要得到切实的保护。为此,中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行动。薄熙来指出,知识产权保护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也是APEC成员面临的共同挑战。
       (据6月2-4日《人民日报》)
       世界经济论坛2006年非洲年会在开普敦举行
       5月31日至6月2日,世界经济论坛2006年非洲年会在南非立法首都开普敦举行。这一论坛被认为是目前“非官方的国际经济最高级会议”,是世界政要、企业界人士以及民间和社会团体领导人研讨世界经济问题最重要的非官方聚会场所之一。来自非洲及世界其他地区4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经济学家和企业界人士700多人出席此次非洲年会,并就非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展开研讨。
       本届年会的主题之一就是专门探讨中国和印度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非洲的影响。研讨会所传达给外界的信息是中国的发展有利于非洲。南非运输业巨头“Transnet”掌门人玛丽亚·拉莫斯女士在论坛开幕式上的发言中指出:与中国开展贸易往来利大于弊。对于非洲大陆来说,积极的方面远远超出消极的影响。她告诉在场的记者和与会人员:“如果没有中国经济近年来的迅速增长,将很难想象现在的世界经济会是什么样子。”她认为,中国经济的增长为非洲带来了机遇和市场。她同时也承认,部分非洲人对于中国经济的强大存在着恐惧心理,但她认为这种恐惧“主要是出于无知”,而那种认为中国会步前欧洲殖民国家后尘,成为非洲大陆新殖民者的看法则是荒唐的。
       尼日利亚中央银行行长查尔斯·索鲁多在论坛发言时指出,作为石油出口国,尼日利亚正在从目前的高油价中获得丰厚的回报。现在尼日利亚“能够及时发放公务员的工资,基础设施建设下滑的趋势得到扭转,外汇储备不断增加”。他认为,中国的发展使尼日利亚从中直接获益。
       论坛上的部分主题发言也特别关注了中印两国经济发展的不同特色。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威廉姆斯·伊斯特里在发言中就向非洲国家领导人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那就是,经济增长和外来援助二者之间并无太大关联。他指出,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增长主要原动力均来自国内。美国SAS软件公司董事长吉姆·古德奈特在发言中特别指出,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培养了一大批具备较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他认为,中国教育的目标是努力为年轻人创造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而非洲的目标则是让所有的儿童都能接受小学阶段的教育,他甚至指出,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教育质量“超过了正在走下坡路的美国”。
       与会专家学者的观点同样也得到了非洲国家领导人的积极响应。南非总统姆贝基在此前多个场合公开表示,南非经济的发展得益于中国和印度经济持续和稳定的增长。坦桑尼亚总统贾卡亚·基奎特在本届论坛上发言时也着重指出,中国和印度两国的发展经验为非洲“从一贫如洗向更高水平的发展过渡带来了希望”,“中国不应该被视为非洲的竞争者,而是非洲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者”。南非贸工部部长姆帕尔瓦指出,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为非洲提供了机遇、市场和科技等许多我们迫切需要的东西”。
       (据6月4日《人民日报》)
       
       ITER计划法律文件谈判全部完成
       5月24日,中国、欧盟、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印度7方代表在欧盟总部草签了《成立国际组织联合实施ITER计划的协定》、《赋予ITER国际组织特权与豁免的协定》,这是ITER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反应堆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所有关于ITER计划法律文件的谈判全部完成。中国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率中方代表团出席了签字仪式。
       据悉,将成立的“联合实施ITER计划国际聚变能组织”,是一个政府间组织。有关法律文件将交由各国政府批准,五六个月之后正式签署,2007年生效。
       据刘燕华副部长介绍,ITER计划是继国际空间合作计划后又一个大型国际科学合作计划,这是中国作为正式成员国参加的第一个国际大科学计划。该计划通过联合研究与实验,使氘和氚产生热核聚变,从而产生能源,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从研究到工程再到人类利用新能源的整个过程的科学问题,该计划由美国、苏联倡导,1985年启动。中国于2003年2月力队谈判,目前有7个成员国。7方通过3年多的努力,终于完成所有法律文件的谈判,解决了诸如实验场址选择,各国的权利与义务、建造材料与采购分配、组织机构设立等重大问题。根据成员国的最低投入门槛,中国在资金、人力、物资等方面的投入不超过10%。中国希望通过参与该计划,一方面得到所有有关设计资料与建造过程中所产生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通过参与该计划与其他国家一道解决世界能源问题。因为ITER计划,利用氘和氚,通过热核聚变,产生能源。而海水中氘和氚含量丰富,可以说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不仅能解决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能源需求,对世界也是一大贡献。加入该计划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投入的保障、承担—定的义务;二是需要—定的技术能力,中国有关热核聚变的研究始于1956年,已经取得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中国希望通过参与缩小差距,同时解决长远发展所需的能源问题。
       (据5月25日《人民日报》)
       “古阿姆”升格为“古阿姆民主与发展组织”
       5月23日,“古阿姆”四国——格鲁吉亚、乌克兰、阿塞拜疆和摩尔多瓦领导人在乌克兰首都基辅举行峰会,决定把这一非正式地区联盟升格为“古阿姆民主与发展组织”,常设机构秘书处将设在基辅。“古阿姆”原是一个松散的联盟,于1997年10月在美国支持下成立,是美国遏制俄罗斯、分裂独联体的主要平台之一。成立以来,因“无所作为”,一度被西方漠然处之。有分析认为,“古阿姆”的升格标志着该组织在“疏俄亲美”的路上又向前迈了一步。
       不难看出,“古阿姆”四国欲搭建通往西方的“便捷走廊”。乌克兰、格鲁吉亚和摩尔多瓦等都是想摆脱俄罗斯、尽早融入欧洲的独联体国家。起初,格乌想通过建立“民主选择共同体”来实现“西归”之愿,但后来发现用“古阿姆”作跳板更为便捷。一方面,“古阿姆”一开始就贴有亲西方的标签,另一方面,美国副总统切尼前不久强烈批评俄罗斯,俄美两国为此经历了一场激烈的“唇枪舌剑”。“古阿姆”也想抓住这个能够渔利的“大好时机”。
       从松散联盟升级为区域组织,“古阿姆”与独联体分庭抗礼之意日趋明显。如果该组织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将是原苏联范围内唯一一个没有俄罗斯参加的区域组织。
       其实,俄罗斯被排除在“古阿姆”之外并非偶然,“古阿姆”不论是想“另起炉灶”,还是威胁退出独联体,都是与俄关系复杂化的具体表现。
       尽管如此,“古阿姆”很难摆脱松散联盟的阴影。从内部讲,“古阿姆”并非铁板一块。正像俄罗斯媒体指出的那样,该组织的命运取决于阿塞拜疆。原因很简单,阿属伊斯兰国家,与俄保持着密切关系,与极力维护独联体的哈萨克斯坦更是有着共同的利益,通过阿首都巴库的石油管道亟需哈国石油注入。从外部因素讲,俄罗斯目前仍握有调节与这些国家关系的“经济杠杆”。况且,欧洲能否给予它们以前从俄罗斯得到的“优惠”,还是未知数。因此,“古阿姆”退出独联体、完全融入西方的路还很漫长。
       (据5月29日《人民日报》)
       第五十九届世卫大会再次拒绝涉台提案
       5月22日,第五十九届世界卫生大会在日内瓦开幕当天再次否决了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涉台提案。
       当天,在总务委员会25个成员中,除极个别国家外,绝大多数国家都对极少数国家提出的所谓邀请台湾作为观察员参加世界卫生大会的提案表示反对。
       中国代表团团长、卫生部长高强在会上发言指出,《世界卫生组织组织法》和《世界卫生大会议事规则》明确规定,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成员或者准成员,只有未正式加入世界卫生组织的主权国家、海外领地或有关国际组织才有资格被邀请作为观察员出席世界卫生大会。台湾作为中国的一部分,没有资格以观察员身份出席世界卫生大会。高强说,中国政府高度关注台湾民众的卫生与健康。2005年5月,中国卫生部与世界卫生组织签署了关于台湾地区卫生专家参加世卫组织技术交流活动的《谅解备忘录》,帮助台湾卫生专家参加世卫组织的技术活动,支持世卫组织专家赴台考察和提供技术援助,支持世卫组织对台湾地区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给予必要的支援。一年来,台湾卫生专家参加了10次世卫组织的技术会议,开展了技术合作。事实证明,《谅解备忘录》对于帮助台湾卫生专家参加世卫组织的有关技术活动,获得卫生信息和技术援助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台湾同胞和国际社会的普遍欢迎。
       (据5月23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