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公务员]职称改革与专业技术人员的管理
作者:范 勇

《新华月报(记录)》 2006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一、职称工作概要。
       职称为提高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激发和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做了很重要的贡献,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职称工作也处于新的改革的发展时期。职称工作政治性强,涉及面广,关系到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改革很复杂,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新中国的职称制度,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这三个时期的职称,它的内容和性质都有不同的特点。
       第一个时期,是解放初期和我们的50年代到60年代,这个时候的职称制度,主要是延续了解放初期的技术职务任命制和职务的等级工资制。
       第二个时期,叫职称评定时期。这是刚刚改革开放,尊重人才、尊重知识的时期,所以对调动广大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第三个时期,建立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到90年代,在实行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的同时,逐步推行了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职称工作的作用和意义。
       职称工作是人才资源开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对人才资源进行评价使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人事人才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在人才的使用、流动、培养、选拔,以及人才资源开发各个环节中,都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其中的作用和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对专业技术人才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为用人单位提供保证。
       第二,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提供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第三,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的评聘,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地位,改善他们的待遇,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第四,推进了专业技术人员的对外交往,特别是职业资格制度,职业资格制度是专业技术人员对外交往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第五,体现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发挥了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
       第六,促进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的不断改善。
       职称工作也是党的知识分子工作的重要的部分,是人才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职称工作的内容。
       职称工作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专业技术人员聘任制度;二是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三是以考试和评审为主要评价手段的人才评价工作。
       (四)职称工作特点。
        职称工作的主要特点,一是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二是政策性强;三是职称工作协调任务重,挂钩政策多;四是对从事职称工作人员的要求高。
       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一)1986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转发了《中央职称评定工作领导小组<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报告>的通知》(中发[1986]3号)。
       《通知》指出: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是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项基础建设。要革除历史上形成的专业技术人员制度上的各种弊端,打破那种禁锢人才、一潭死水的局面,逐步建立起充满活力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制度。
       (二) 1986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规定》(国发[1986]27号)文件。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专业技术职务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设置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才能担负的工作岗位,不同于一次获得后而终身拥有的学位、学衔等各种学术、技术称号。并要求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确定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由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评定的、符合相应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中聘任。受聘者有一定的任期,在任职期间领取专业技术职务工资。
       文件还规定了专业技术职务设置的程序、任职基本条件、各级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比例及工资额的确定、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的组建管理、聘任的有关要求等共十四条内容。
       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主要特点:
       1.评聘结合;
       2.有数量岗位限制;
       3.要求专业技术人员须具备任职条件和履行岗位职责;
       4.先由专家评审任职条件,再由行政领导聘任;
       5.职务有任期;
       6.专业技术职务只在单位内有效。
       (三)199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职称改革工作统一管理的通知》(国办发[1995] 1号)文件。
       对少数地区和部门违反国家规定,自行制定政策性文件,建立和变相建立职称系列,引发一些矛盾和问题进行制止和纠正。并指出,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专业技术资格评定及考试制度、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和推行,是职称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根据国家规定和统一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四)29个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条例的政策文件。
       1986年以后,当时的中央职称改革领导小组陆续转发了高等学校教师、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实验人员、中专学校教师、中学教师、小学教师、技工学校教师、经济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统计专业人员、新闻专业人员、出版专业人员、翻译专业人员、体育教练、播音员、图书专业人员、档案专业人员、文博专业人员、海关专业人员、工艺美术人员、艺术人员、律师人员、公证人员、飞行人员、船舶人员等共29个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及实施意见,并确定了群众文化、法医、计量和专利等专业的靠用。
       各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主要内容:总则、职务名称及级别设置、任职基本条件和岗位职责、任职资格评审、聘任与管理、附则等内容。
       (五)评审工作。
       1986年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以后,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价主要通过评审进行。
       在职称改革初期,职称评审工作主要根据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制定颁发的29类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精神执行。
       1990年职称评聘工作转入正常化以后,人事部分别下发了《关于印发<企事业单位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若干问题暂行规定>的通知》(人职发[1990]4号)、《人事部关于重新组建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有关事项的通知》(人职发[1991]8号)和《人事部关于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有关问题的通知》(人职发[1992]5号)等文件,对评委会的组建管理作了一系列的规定。目前各地、各部门的评委会管理工作,主要是依据上述的文件精神组织进行的。
       (六)量化评审条件。
       1993年以后,根据国职办[1992]10号、国职办[1992]11号、国职办[1992]13号的要求,陆续制定了35个系列和专业的中、高级量化评审条件。
       根据实行社会化评审的指导思想,逐步建立一套以学历为基础,把对工作经历和业绩成果进行量化作为衡量专业技术人员学识水平、技术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标准,即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其中进行的专业划分,主要参考了我国一些部门根据工作需要进行的专业划分,适当借鉴了教育专业划分,以二级学科为基础,向一级和三级学科延伸。
       目前各类量化评审条件都是指导性的文件,不是强制实行的标准。
       (七)企业职称改革。
       在1992年前,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职称管理办法是基本一致的。
       为贯彻《企业法》和中央关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精神,国家不再对企业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实行指标或结构比例限制,企业可以按照“自主设岗、自主聘任、自主管理、自我完善”的原则开展评聘工作。
       1998年底,中央决定把各类企业脱钩,交由中央管理的企业达到200家左右。为了指导企业职称改革工作,人事部于1999年制定下发了《关于脱钩企业职称管理工作问题的通知》(人发[1995]105号),企业在坚持“四自”原则的前提下,不断改善职称工作。
       
       (八)事业单位职称改革。
       1.在转入经常化评聘工作后,国家给各地、各部门下达职务微调职数(聘任指标),各地、各部门给所属企事业单位下达指标,用人单位根据上级单位下达的指标数量进行评聘。
       2.近几年来,随着工资管理等制度改革的发展,国家逐步改变了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办法。
       3.2002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2年]35号)。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是今后事业单位用人制度的基础性工作,做好事业单位中人员聘用与职称聘任的政策衔接是当前正在抓紧研究的问题。
       (九)其他相关政策。
       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里,还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政策。一是职称外语、计算机能力的要求。提出了一个实事求是,逐步提高的原则。从1999年开始,国家对专业技术人员聘用职务提出了统一的实施外语等级考试的要求。二是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聘用制里,一个很重要的就是初聘职务,这项政策是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里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三、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1994年发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制订各种职业的资格标准和录用标准,实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两种证书制度,逐步实行公开招聘,平等竞争,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一)原劳动部与人事部联合下发了《职业资格证书规定》(劳部发[1994]98号)。
       1.确定职业资格的定义和分类。职业资格是对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基本要求。职业资格包括从业资格和执业资格。
       2.确定了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分工。人事部负责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资格评价和证书的核发。
       3.确定了职业资格证书实行政府指导下的管理体制,由人事部会同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和确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的范围、职业分类、职业资格标准,并制定认定、考试、评定、鉴定的具体管理办法。
       (二)《人事部关于印发<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暂行办法>的通知》(人职发[1995]6号)。
       确定了实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原则、范围和程序;对实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分类、实施办法作了原则规定;对具体的证书管理、注册管理、罚则等方面也作了原则性的规定。
       (三)各单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文件。
       人事部会同有关部门,已建立了37项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此外,依照有关法律,国家还推行了注册会计师、执业医师和律师等资格制度。各单项职业(执业)资格制度性文件的主要内容有:职业(执业)资格名称、职能分工、报考条件、注册登记与管理、执业范围与权利义务、法律责任等原则性条款。
       (四)与各项制度相配套的政策文件主要有:考试办法、注册管理办法、 继续教育规定等。如各单项职业(执业)资格举行考试,每年度还有一系列的政策和操作性的文件发布,包括考试考务工作、考试合格标准、证书颁发等。
       四、职称考试。
       职称考试又称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考试。职称考试目前主要有三大类型。
       第一类是专业技术员的资格考试,分为计算机软件、经济、会计、审计、卫生、船舶驾驶等,共6类。
       第二类是职业(执业)资格考试,共有监理工程师、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执业药师、房地产估价师、注册资产评估师、造价工程师、珠宝玉石质量检验师、注册税务师、拍卖师、企业法律顾问、假肢与矫形器制作师、注册城市规划师、价格鉴证师、棉花质量检验师、矿业权评估师执业资格和房地产经纪人、质量专业、出版专业、国际商务专业职业资格等,共36类。
       第三类是与专业技术人员职务评聘相关的考试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为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共2类。
       (一)考试管理的综合性文件。
       1990年以后,人事部对各类职称考试管理制定一系列的规定,关于考试组织、领导、监督、检查等考试各项工作规定,对职称考试统一管理、严肃考风考纪作了特别要求。制定了《关于加强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工作管理的通知》(人发[1997]75号)和《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违纪违规行为处理规定》(人事部3号令),并下发了《考试管理办法》、《考试大纲、试题编审和试卷印制工作规程》、《考务工作规程》、《证书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文件规定。考试工作逐步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
       (二)各单项职称的政策文件规定。
       1.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通常这类考试单独制定规定,如《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统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卫生(医药护技)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船舶驾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暂行规定》等。
       2.(职业)执业资格考试。
       主要根据各单项职业(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的要求,制定配套的考试办法。
       3.外语、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单项考试。
       《人事部关于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的通知》(人发[1998]54号)、《关于做好2005年度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外语等级统一考试工作的通知》(国人厅发[2004]105号) 、 《人事部关于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的通知》(人发[2001]124号)。
       五、职称工作面临的挑战以及改革。
       我国加入了WTO后,国际形势发生很大的变化,随着国际交往、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人才流动的国际化,人才服务的贸易需要,以及相对的资格的一些互认,这些都对我们的职称工作,提出很多新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之下,就要求我们职称工作要适应新的变化,有新的发展。
       现行的职称工作暴露了一些问题,一是现行的职称制度不适应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二是师资不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对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价的标准不科学,特别是没有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四是专业技术人员中,实际上存在着终身制的问题。
       (一)职称制度的改革:
       1.完善专业技术人员聘用制。
       第一,改革完善专业技能聘任制度,实行了评聘分开的办法,为其他的所有制人员进入这个自身体系,开辟了很广阔的道路。
       第二,改进和丰富了评价的方式,在部分系列和专业中推行了考试、考试与评审相结合的多种的评价方法。对单一评委会的评审方法,进行了改革。
       第三,在评审中强调了同行专家评议,特别探索了评委会的组建方法,
       第四,逐步完善评价标准。
       第五,改革职称管理的办法,对企业、事业指标管理,岗位结构管理采取了不同的方法。
       2.探索制定非公有制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参加自身评审和考试的办法。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来实施符合多种所有制,以及各类人才需要的评价方法。
       3.推进了专业技术人员证书制度。
       (二)职称制度改革的意义。
       第一,职称工作的改革,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也符合我国国情,并逐步形成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职称制度。
       第二,职称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贯彻小平同志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的思想,和落实党的知识论政策,已经成了党的知识论政策实施的重要的手段。
       第三,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建设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为不同的专业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分类改革起了一些基础性作用;为建立一支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
        1.中央对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
       第一,制定深化职称改革的意见,要分类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第二,要建立以能力、业绩为核心,由品德、能力、业绩、知识等要素构成的评价体系。
       第三,强调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价要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
       第四,打破专业技术人员职务的终身制。
       2.对职称制度改革的共识。
       第一,职称改革要以加强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为目标,要逐步建立顺应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的,科学的、分类的、开放的、动态的这种评价体系。要构建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为核心,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这种评价机制。
       第二,职称制度改革,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坚持以人为本,按科学的人才观来建立人才评价机制,要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的特点,要符合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
       第三,职称制度改革,要坚持分类分步推进。
       3.职称改革的内容.
       第一,从宏观上要开放职称系列。在新的时期,要结合市场经济,结合新的职业的发展,要建立一种开放、动态、科学、分类的职称体系,这种体系的建立,对整个专业技术人员,各个门类,各个专业技术人员的发展更为有力。
       第二,要拓展服务范围,对全社会,对各种所有制进行改革。
       第三,要创新评价方式,强调能力和业绩为核心,强调社会和业内认可。
       第四,要完善使用机制。
       六、专业技术人员管理。
       (一)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员工作,主要围绕五项基本目标:
       第一,继续扩大我们的队伍总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
       第二,以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
       第三,要优化队伍结构。
       第四,大力培养高层次急需的人才,这是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
       第五,健全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和法规体系。
       (二)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的制度。
       1.国家专家选拔制度。
       2.博士后制度。博士后制度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一项制度,也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制度。
       第一,博士后制度是由国家来资助兴办,国家来组织实施的。
       第二,国家根据需要有计划地来培养博士后。
       第三,博士后的政策是由国家来制定的。
       ①设有流动站,博士后的进站,博士后的人选,博士后的出站,都要经过国家的相关程序。
       ②学科交叉。规定一级学科,博士后必须再交叉哪些学科,这样对培养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继续教育制度。抓高层次人才建设,核心是抓能力建设,能力要通过继续教育的这种方式来获得。
       ①要有法律保障。
       ②要有职业资格制度保证继续教育的实施。
       ③要有市场导向。
       4.留学人员和回国专家管理。
       留学政策最早是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现在的留学政策概括为四句话,拓宽留学渠道,吸引人才回国,支持创新、创业,鼓励为国服务。
       留学工作的两个重要政策,一是鼓励高层次人才回国工作,二是鼓励海外留学人以多种形式为国服务。
       (作者现任人事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司副司长。本稿根据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卫星远程培训学院直播课程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