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杂七杂八]学者的“奇谈怪论”
作者:魏剑美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人类智慧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与学者和思想家们的理论突破有关。但一个值得深思的现象是,很多卓有建树的大学者、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却做出种种匪夷所思的举动,甚至提出一些有关基本常识的“奇谈怪论”,即便是牛顿和爱因斯坦也不能例外。
       曾经有不少学者一辈子痴迷于制造“永动机”,幻想这种机械装置不消耗任何燃料和动力却能源源不断提供有用的功。早在13世纪,法国人亨内考就着手制造了这样一个“永动机”,但仅仅运转了几圈就宣告失败。达·芬奇也作过尝试,同样遭遇失败。此后又有很多人试图攻克这一课题,在17世纪的法国,曾经有不少人宣称研制成功,乃至于申请鉴定的人多得让科学院都忙不过来。
       柏拉图一辈子都瞧不起诗人,他曾经将人分为九等,诗人排在第六等。他认为诗人之所以能写出优美的诗歌是因为神灵附体,诗人不过是“神的代言人”,就像巫婆一样。
       自然主义作家左拉一直致力于将文学变成一门科学,他说:“既然医学是门艺术而又正成为一门科学,那么文学本身借助实验方法为何不能成为一门科学呢?”在他之前,泰纳曾试图将达尔文的进化论运用于文艺领域。他们都强调运用“实验方法”,把小说视为科学的一种。
       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笃信进化论的钱玄同认为人一变老就容易保守,阻碍社会发展,因此人一到40岁就应该枪毙。结果他自己到40岁生日那天,鲁迅送上一首诗嘲笑他“作法不自毙,悠然过四十”。
       [马树强荐自《今晚报》2007年3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