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诗圃文苑]播种 耕耘 收获
作者:陈大霖

《中国道教》 2008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今年6月14日,是中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国务院公布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名录中,上海道教音乐榜上有名,可喜可贺。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断落实,道教遇到了百年难遇的契机。“修庙建观”、“著书立说”、“妙音缭绕”,一派生气勃勃的太平景象。贺的是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艺术殿堂里,“土生土长”的上海道教音乐已经拥有了一席之地。可以告慰的是:上海滩自开埠以来历代高道、信众、先辈们所开创、长期积累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上海道教音乐,在改革开放以后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道教徒手中得到了继承和弘扬。二十多年来,我们精心地播种,辛勤地耕耘,如今得到了收获的喜悦。
       
  1982年,当时任教于上海音乐学院的陈大灿先生,积极从事上海地区道教音乐的收集整理,开始对道教音乐进行学术性的探讨,并在有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呼吁对道教音乐进行抢救、整理、研究,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陈莲笙道长的支持下,上海道教协会发起并组织一批专业音乐工作者,尽力挖掘存在于老道长记忆中的曲谱,并摄录出版了《中国道教音乐·上海卷》录音带、“净坛科仪”、“进表科仪”、“全真坤道进表科仪”等录像带。这些对于推动上海道教音乐的继承、弘扬、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2004年开始,上海城隍庙道观在上海音乐学院支持下开始对年轻的道士进行乐器演奏的专业培训,并正式成立上海城隍庙道乐团。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上海城隍庙道乐团参加了在香港、广州、成都举办的多次“两岸三地道教音乐汇演”,策划并承办了道教界和艺术界、专业和业余、内地和香港相结合的在上海历史上前所未有过的“钧天玉音”道教音乐会(演出地点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第一次在上海国际音乐节2007年上海之春“中国记忆”系列中出演了道教音乐专场(演出地点在上海音乐厅)。一系列演出使得很多长期从事音乐工作的专家、教授看后感叹不已:上海道教音乐的秀丽、典雅、古朴、清幽令人心醉,如入缥缈之境。上海城隍庙道教乐团的演奏水平也使人们耳目一新,刮目相看。更为值得一提的是,乐团在2006年录制的上海道教音乐“迎仙客”CD片,在国内发行出版后,于2007年由英国ARC唱片公司向世界发行。这也是中国道教音乐碟片首次向世界公开发行。为了使更多的人们了解道教音乐,上海道教协会还组织编写了“上海道教音乐集成”第一卷。现在正和上海音乐学院合作,进一步挖掘、整理、研究上海道教音乐,着手编写高质量、高水平、高层次的有关上海道教音乐的论著。
       
  前几年,陈莲笙老道长曾经说:“我们总说:道炁长存。但是现实的道教总是要依靠道门中人自己去努力弘道才会有生存的机会和发展的可能。努力就需要辛勤的劳作。努力就需要自身的智慧。”上海城隍庙道观正是认识到“道炁长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以极大的努力来保护道教音乐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他们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他们兢兢业业播种,辛辛苦苦耕耘,所有这些才导致他们得到这份欢欢喜喜收获的成果。也正因为如此,笔者才觉得要拿起笔来,祝贺他们的努力,使得上海道教音乐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