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世象杂记]他的孩子还要砌砖吗
作者:戎国强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昨天《钱江晚报》人文版上的一个标题,读了让人辛酸:“给儿子买一本课外书,我要砌600块砖”!
       钱江晚报发起“贺年书香——让苦孩子拥有人生的第一本课外书”活动,准备乘车回安徽阜南过年的民工邓金国,在车站得到三本课外书时,这样对记者说。
       可是,更叫人辛酸的话在后面。邓金国很羡慕城里孩子能说会道,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说话能溜就喜庆了,以后到城里打个工什么的,老板也看得中!”
       以前听过一个段子,是一个农村孩子回答别人的问话——
       长大想干什么?
       放牛。
       为什么要放牛?
       挣钱。
       挣钱干什么?
       娶媳妇。
       娶媳妇干什么?
       生娃。
       生娃干什么?
       长大了放牛……
       总以为这个段子是编出来的,现在读了这篇报道,才知道是真的。
       邓金国出来打工已经10年了。10年之前,出来打工是他自己的理想;10年之后,他对儿子的期望,还是出来打工。他在建筑工地上砌砖,一天干10小时,能砌2000块砖,刨去吃住费用,一天能攒30块钱,理论上够给儿子买两本课外书。
       人活着,一要温饱,二要发展,儿子总要比老子活得好一点。显然,邓金国的打工经历,没有让他的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对儿子的期望比自己更高一点。
       当然,通过进城打工而提升生活质量,甚至自己当了老板的民工是有的,民工和民工也有个人能力的区别。但是,像邓金国那样的民工毕竟是绝大多数。在他们(包括他们的后代)的命运没有改变之前,我们是怎么也轻松不起来的。
       让我们为他们做一点什么吧,比如送一本书,比如像成都一个老板那样请几千个民工一起吃团圆饭,比如为他们讨还工资……直至“农民工”这个称呼消失。
       为他们做,其实是为我们自己做,为我们自己的后代做。1936年,病中的鲁迅在一个深夜里醒来。后来他记下当时的思绪:“……外面的进行着的夜,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我存在着,我在生活,我将生活下去……”两个月后,鲁迅逝世。
       这几天,网上看到有人责备鲁迅缺乏“幸福感”,并说看了鲁迅的书,一天心情都不会好。其实在我看来,鲁迅也是有着他自己的“幸福感”的;然而,若读鲁迅而心情大好,这个人还正常吗?就好像面对邓金国而心情大好,这个人还有心肝吗?
       [陈文涛荐自《钱江晚报》2007年2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