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修真养性]论《天真皇人九仙经》中的内丹思想
作者:李远国

《中国道教》 2008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天真皇人九仙经》,一名《真龙虎九仙经注》。原题“罗叶二真人注”。罗即罗公远,一名思远。彭州九陇山(今四川彭州市)人,一说鄂州人。“修道于漓沅化,常往来于青城、罗川间。”时唐玄宗好方外道术,应召入对,每问无不称旨。“上每召公远与法善、金刚三藏试法,而公远常胜。凡出入禁中,或以微言规讽,或以直道献替,馘祟驱妖,召龙致雨,无善自隐。”①叶,即叶静能,亦为中唐著名道士。《通志·艺文略》著录:“《天真皇人九仙经》一卷,唐叶静能撰。罗公远、一行注。”即是此经。
       
  此书托名天真皇人与黄帝论道,而言内丹修炼,很有特色。主张多用观想存思之法,其运炼精气不用任、督二脉,或沿“中脉”直达百会,或上下丹田、泥丸;又言开顶出神、夺胎移舍、夺位分身之要术。与一般内丹功法显然不同,似类同于唐代佛教密宗之法。谓依炼丹功力之深浅,可成就九等仙,即天侠、仙侠、灵侠、风侠、水侠、火侠、气侠、鬼侠、剑侠,亦与其他丹经不同。
       
  首先,经中借天真皇人曰:“子欲修其身,先须静其意。无散乱,无烦怒,无起著,无妄想,无贪爱,无邪淫,无放逸。内安其神,外去其欲。当修其事,若众患起,以气理之。”即先要静意修心,做到“七无”,才能继而再炼气。
       
  对此,罗公远解释说:“凡修道散乱,其意不坚,何时得就?若有嗔怒,其心神燥放逸,成散乱也。又不得起诸缘著。故修之要一意精勤,无诸妄想。又其意多为贪爱起邪淫,故其心不忘,其事不成。但无贪爱,岂有邪淫?凡修身一志,不要放逸,若放逸则不成。假使一年功修得十一个月日已上,放却一两日,再修之,前功劳皆失也。是故不离时饷,放逸其心。”②
       
  所谓内安其神之“神”,是指身内脏腑之神。叶公注:“人有五藏六腑、三魂七魄,毛发已来,皆有其神。常叩齿集其神,或三十六通,或二十四通,内安神无令散乱,切忌淫欲也。”罗公曰:“安神者,叩齿,想于三魂作仙真之形,人身之福神也,号曰胎光、爽灵、幽精。想之,如有愿,具告之,必从其事。锁于脐下,三魂安则众神安,三魂不安则众神不安。故《黄庭经》云:三魂,阳神也,好人修生。若人淫欲,其精枯。精枯其命殂。是故魂神曰幽精,忧人精枯,泣告爽灵。爽灵既知,则离顶门。顶门胎光,光乃渐减,神乃散乱也。故众神不安,人则患生,神散曰死,故外去其欲也。”③
       
  至于以气调理身中疾病,主要是运用心、肾的能量。经中谓之“水火”、“龙虎”。叶公曰:“夫水火者,古圣大药也,不在于外。凡人身上有水有火,虽互说不同,其归一也。心为火,应离;肾为水,应坎。凡修道造金丹,须凭龙虎、火水也。先静地户,如水后下,龙虎交之有度,用之有数,下心火烧,能理众病,虚者补颜如童,故曰龙虎,金丹大药也。故诸患皆愈也。又有患少者,以法水洗,从顶至足,用肾水洗之也。又有患大者,从足至顶,用心火烧之也。”罗公曰:“凡用水火理病患,皆一息内也。用水,想肾藏两条黑气如烟,直上至顶,如烟满泥丸宫,化为水,自泥丸洗,下之至臂,洗之了,入五藏六腑,及至足了,举足起,以意想之,归本肾宫。若患痈疽等病,想入大肠,自然转动也。若用火者,心下火至左右足,上至手及顶。一息之中,九壮其气,病自除。热则用水,冷则用火。”④
       
  其观想存思之法,以鼻端、眉心为要窍,这在汉唐道教传统内炼术是罕见的,而与佛教之“观鼻端白”法十分相似。其经曰:“瞑目鼻上望,寸丝亦不得。想离其本腔,趄之即为定。诸境不得逐,抽掣何模样。次入眉间观,白毫光业现。眉上力极,移入顶中,三件定实,功乃腾矣。无心无著,外想不入,众祸不加,从九至九,炼七至七。”
       
  所谓“瞑目鼻上”,即于入静之际,微闭双目,集一丝微光,凝注于鼻端之上,此谓之“望”。叶公注:“以本意在鼻上,曰玄牝门。诸事俱舍,不挂寸丝,离其本念,定息,趄其来去,不出不入也,为之定法。”罗公注:“玄牝门,鼻也。与肺合其出入息,令为定法,鼻上住息,一意坚守为定,故曰守一也。”⑤道教以五脏配五行,其中脾属土;五官之中,鼻属脾,脾主意,故意守鼻端,万缘皆息,一意存守,神光自现。此神光直入眉间,只见眉间白光毕现,三世之业可见。罗公注:“如鼻上定,则观诸境不动,如龟毛兔角抽掣,自然向眉间想之,白毫光明,见三世事,以定力故。切不在著诸境,必观之在眉间俱现。”如此,白毫之光又返照鼻端,再由鼻端、眉间,直上头顶百会。罗公注:“从九至九,一度鼻至眉,眉至鼻,鼻却至顶,皆三度,曰九。从九至九,每日造九度,乃九九八十一矣。造作至四十九日,必自定矣。一伏时,不出不入。”⑥此为一段功夫。
       
  其后,再修黄云撞顶、夺舍分身之法。经曰:“若爱来与去,久隐在世间,当想开顶门,黄霞满天地。冥心细想,内自有神,用意行之,去来自在,欲离其腔,黄霞重盖。或归住本体,或离入他身,或别从初起。”这种黄云撞顶之法,是以存想脾中之气为要害。罗公注:“此法修之,隐迹遁世也。以脾上起黄云撞顶。男左掩右,女右掩左。男修之,黄云举起,撞左,想左边高,然后圣身出时,用手压右,令下之。女修之,黄云撞右边,想圣身出,用手压左畔下之,然后方出。”叶公注:“此法黄云遍满,内外感应,体上俱黄云也。修此法起黄云,每日撞于顶门,一息内撞三七度。凡每日如斯,作二十一遍也。如斯二十一日也,能出黄气。”⑦
       
  黄气、黄云皆为人体脾藏真气所化。这类存思气法,早在魏晋之际已相当流行。如《上清大洞真经》卷五言存思黄气君法,谓平坐,瞑目澄心,精思黄气君,其真气黄云罩于顶上。此外,五脏皆需存炼。经曰:“若修分身法,须待阳数兴。冥心坐静室,分明炼五神。顶上藏太阳,四十五数足。眉下五轮旋,还在定中起。火中有木神,水内有金气。水火五藏交,来往不离土。”罗曰:“凡修身,须近一阳生,方动功也。夫金丹大药,皆在冥心。心若一著,无有不成。若蒙至人传诀,依法修之,切在戒慎。分明静室,息诸事想,恍惚之中有神,曰灵冥也,炼五藏气,方成大道。”叶公曰:“夫大道不远,只在人身,恍惚杳冥,皆自习学。故老君云:吾本学习,非自然也。先须学于前来定法,后待一阳,冥心静室,乃炼五藏之精气,乃为修道也。”⑧
       
  所谓“五神”,即五藏之神。其神各守其藏,外表则聚于双目,谓之五轮。罗曰:“五轮,眼也。定中运水火于目中,故云还自定中起。”“眼为五轮王火,有五轮王水。水难得,先闪水下,含养于口中。从闪火下入肝,肝为木,木色青,故为青龙也。水入肺,肺为金,金色白,故为白虎也。龙火从左下入肝,穿右出,却来入左。虎水从右下入肺,穿肺左出,却入右者,五藏气交也。”
       
  五藏气交,当依四季运化,以企五云捧圣之境。罗公曰:“夫炼五藏气,凡秋七月水生,方炼肾。十月立冬木生,方炼于肝。正月火生,方炼于心。四月金生,乃炼于肺。土旺四季,脾气炼之无时。每气八十一日,五气俱就,乃出入俱自在也。或左右手五指之内出光明五色,或顶门或足下五云俱捧,故乃升天矣。”⑨
       
  升天即“圣身出”,这是一种炼神出离身体的方法。所谓“圣身”,是指修炼者的元神。圣身自头顶百会穴出入自在,如此即达一种神妙的境界。罗公曰:“冥心细想,身上灵冥,坐在金堂玉阙之内。”此灵冥即元神,金堂玉阙即为泥丸丹田。“用意想此灵冥,乘黄云起来,开顶门,乘黄云坐,力极归顶门内。闭顶门,却入在金堂玉阙。又想出入,如此数凡四十九度也。故经云,六时行道,四十九遍也。凡离身之时,须留黄云一朵,盖顶门。然后乘黄云一朵,下了回面看本身也。但修行无间断,方成。至四十五日,当有水墨形现也,诸人亦见。一百八十日,自然去住自在。凡去时,身上下俱如冰雪也。回来时,还开顶门归身,上下俱暖也。”叶公曰:“仙家睡法,卧而为之,亦如罗公所说也。不论年月多少,去时如睡也,回时如睡觉也。”⑩
       

       
  圣身显现之初,它尚为“婴儿”。经曰:“然后想真精,两肾合一气。心血下结成,方成婴儿象。土上有黄芽,方为己之命。日初入照水,百度日践影。两肾日月光,各出赤白气。夜夜七七出,顶门自有应。十月与身等,冥冥为地仙。”罗公曰:“真精,内津也。身象鼎也,左脚压右足,两身俱身后,如鼎虚三足。凝结以心血,盖之结之,方想成婴儿,如己之形貌无异也。其孩儿虽结就,黄芽脾土生,方为命之根也。”叶公曰:“精暖血热,结之为胎,如妇人交感,亦因精血成胎也。今之圣胎,自己所造,不自外来,方为圣也。凡女人修之,亦想肾出精,入血海内,凝结成形也,然后食黄芽大药。黄芽大药,真龙虎丹砂,以为命之本也。”[11]也就是说,所谓“婴儿”、“圣胎”,都是自身精气凝聚而成一种结合物,他并非肉体的存在,而是存想修炼的产物。
       
  “婴儿”显现之后,继续修炼,让其渐壮渐强。罗公曰:“凡结圣胎后,须炼圣身。每日日出卯时,冥心静坐,想右肾为月,月出赤气。赤气入水变白,如半月之状,乘圣身起。想左肾为日,日出白气,白气入水变赤,如火,在半月下,乘之渐渐举起,至金堂玉阙,乃被顶上前来。四十五日收者,太阳照之。其才被日光照著,惊投水中。一息内作也。每时作三十三度,自卯至辰、巳三时,共合九十九数。”“圣身就,夜夜自精海中,乘紫云起来,至金堂玉阙中,一一遍观,从顶至足,备认之。然后突出顶门,乘紫云,定息,息极,方下来,入金堂玉阙也。方闭息,却再住息,准前出。如斯四十九遍也,十月满,当其二身,大小长短形貌同也。猎步离身,随意自在。”[12]这是从顶门(百会),出入体内灵冥,降归丹田,以滋以养,壮其元神,所谓“十月满”,随意自在,即成地仙。
       
  与众多丹经不同,此书分证道成真为九品,他们依炼丹功力之深浅,可成就天侠、仙侠、灵侠、风侠、水侠、火侠、气侠、鬼侠、剑侠。罗公曰:“天侠,本天仙,奉上帝赐剑也。”仙侠者,“已修上真升天之行,又复炼气为锤剑”。所谓“锤剑”,亦是由精气所炼而成。叶曰:“炼剑者,先收精华,后起心火,肺为风鞴,肝木为炭,脾为黄泥,肾为日月精罡也。肾为水,脾土为泥,模身为炉,一息气中为法,息成剑之气也。磨之于胆也。心为火,再烧精华内淬,又胆上磨九度了。一度一度,磨时肝血染著,故曰耶溪铁打,即精华也。师子胆磨,丽水金妆,即心火烧时,肺为火烁金熔,滴在剑上。蛟龙血洗,磨时肝血染著也。若铸金锤,又则不同,每咽日月华,纳归肺脏,肺脏缘属金,故号金锤也。又金锤出准前是黄金,本肺,应白,何得却黄?本肺脏是脾之子,肺主涕,若吞日月华纳归肺,一十二月满,举心火下,火铸之,火克金,故一时熔下脾,为土为模也,号子投母,乃随母之象。脾黄气起,拒火之力,方成金锤。”[13]
       
  灵侠、风侠则是地仙,叶公曰:“地仙者,胜神仙也。出入一如神仙法,唯有圣胎十月不同,昼夜用功也。成后日中无影,乃与衣服著,免凡人觉察。”罗公曰:“第三灵侠已是地仙,镇居山岳,及炼就剑匕,万里闻有不平之事,飞剑立至,谓之灵侠。第四风侠,亦是地仙,炼得剑匕,修之间断,未通极灵,知有不平,通风处身剑一时俱至也。”[14]
       
  水侠即是水仙,“炼成号曰水侠,无水不可飞腾也”。火侠成就,“修之自焚起,亦号火光三昧,炼匕剑成了,身欲飞腾,须化火一团,乘而来往”。气侠,“唯学定息气,便将精华炼剑,剑成如气,仗而往来”。鬼侠,“人不见其形,本修神仙水墨形、水墨剑也。出入往来,如气不殊”。剑侠者,“或因遇于宝剑,亦得随意东西变现也”。[15]
       
  这种仗义行侠的传统,源出先秦之墨家。入唐,道教中许多高道皆推崇墨侠风尚,而题名为“墨子五行术”、“墨子闭气行气法”的气功亦在唐代道门中流传,以至唐末五代的吕洞宾,更以千里济难的剑侠而闻名于世。
       
  从炼气、化神、成圣,到仗义行侠,这是《天真皇人九仙经》中讲述的道教修炼之道。其言离俗顺化,投胎移舍之奥,正是道教主宰生命精神的完美体现。正如经中所言:“圣身离俗尘,绵绵而然默。定中却投胎,再修还再结。一纪变四身,渐渐准前化。现之应无尽,方号真变易。此法皆顺成,断无逆化也。”[16]
       

       
  注:
       
  ①见《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三九,《道藏》第5册,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影印本,第324页。
       
  ②③④见《道藏》第4册,第317页。
       
  ⑤⑥⑦⑩见《道藏》第4册,第318页。
       
  ⑧[11]见《道藏》第4册,第319页。
       
  ⑨[16]见《道藏》第4册,第321页。
       
  [12]见《道藏》第4册,第319、320页。
       
  [13][14][15]见《道藏》第4册,第320页。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