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激浊扬清]糊涂得难得
作者:孙焕英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7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芝麻官儿、大才子郑板桥写过一句名言:“难得糊涂”。有人评说:这是经验之谈,为官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为上;有人解读:这是调侃反语,此处糊涂是清醒的代词。
       郑板桥是封建社会的官儿,所以有“难得糊涂”之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干部,就不同了。如今的官场,一个亮点,是糊涂得难得。
       那位看官说啦:你提出“糊涂得难得”这个命题,有什么实践支持么?
       当然有!您别忙,让我来点文学笔法,倒叙起来——
       最近,我们建设新农村了。什么是新农村?新农村什么样?新农村的硬指标、软指标、弹性指标、机动指标有哪些?这些,大概是建设新农村所必须的,绝不可糊涂的。如果新农村没有个尺度标准,没有个A、B、C、D,那么,新农村也就成了个X。你说土豆烧牛肉是新农村,他说小米南瓜粥是新农村,这岂不乱了套?就在建设新农村这个大政方针、基本国策、奋斗目标上,依我看,如今的官场,就有些人糊涂得难得。有一家电视台,做了一个节目,邀请几位直接管农村的基层干部做嘉宾,要他们谈谈心目中的新农村,也就是新农村的标准是什么。官员们侃侃而谈,我在下侧耳而听。结果是:越听越糊涂。有的官员甚至说,建设新农村,就是让农民出去打工挣钱!天哪!这是建设新农村、还是实现无农村?建设新农村的官员都说不出个新农村的子丑寅卯来,他们还能建设哪门子“新农村”?以己昏昏,使人昭昭?
       再往前说。中国的剩余劳动力问题亦即中国的失业、就业问题,也不年轻了。中国的剩余劳动力,到底有多少?仅我一个人,同一时期就在媒体上见到过四个数字:一千四百万、一亿、一亿二千万、二亿——最小值和最大值相差十四倍!中国的剩余劳动力,其数字该由谁来提出?当然是统计部门。上面我所见到的四个数字(当然不止我个人所见的四个数字),肯定也是由统计而来。统计部门连个中国剩余劳动力的权威数字都统计不出来,你说,这些统计官员不是糊涂得难得么?劳动是公民的权利而不是某人的恩赐,这是《宪法》规定了的。决策层需要对失业、就业问题作出决策。缺少剩余劳动力的准确数字,决策层凭什么决策?能决出什么策?不确定的剩余劳动力数字,只能误导决策层的决策。见报道说,中国的国家统计局长,接连免职,有的上任还不到一年。看来,他们是应当离开这个交椅的。
       倒叙得更远些。中国出现过“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说法。对此,有文章指出:所谓“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是子虚乌有。文章列举一些天文指数比较,这三年尚属风调雨顺时期。后来,“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不提了,改成了“三年困难时期”。不过,这个提法,亦似欠科学和形象。“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使中国究竟困难到什么程度?老百姓挨饿!看来,有个“三年百姓挨饿时期”说法也未尝不可。实际上不是饿死一个人两个人,而是饿死了很多很多人。那么,当时究竟“非正常死亡”了多少人?在一家文摘报上的一篇有关这个问题的文章中,就列出了好几个数字。人命关天,连饿死了多少人都是一笔糊涂账,这样的糊涂是不是实在难得、非常少见,连个饿死多少人都是糊涂状态,那么,我们又怎么能对“七分人祸”清醒反思?
       …………
       本文开始说过,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有两解。而今,“糊涂得难得”的解读恐怕就复杂得多了:真糊涂、假糊涂、佯糊涂、装糊涂、玩糊涂、弄糊涂、造糊涂、卖糊涂……,看官自己去审读配对吧!最后,别忘了对如此这般问一个“为什么”。
       [陈文涛荐自《检察风云》2007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