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道教论坛]道通天地 世界和谐
作者:李宏之

《中国道教》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引 言
       

       
   首届国际道德经论坛,特别以“和谐世界,以道相通”作为主题,这一主题的确立,一方面,体现了道祖太上老君伟大智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另一方面,表明了道教文化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现实指导意义。如同论坛主旨所言,“道”是《道德经》的最高范畴,“道”通天地古今;“和”是《道德经》的重要理念,“和”为道之本性,万物常态,所以,道即和谐之道。以道修身,则身心和谐;以道处世,则人人和谐;以道治天下,则万邦和谐。将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在社会民众中推广弘扬,是我们道教徒和道教团体的责任和义务,因此,近年来,香港蓬瀛仙馆一直努力在弘道方面作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作为蓬瀛仙馆这项工作的负责人,笔者谨就弘扬道教文化与构建和谐世界的关系和意义,谈点个人的体会。
       

       
  一、和谐之“道”与 弘道
       

       
  《道德经》及道教思想文化中,透露出鲜明的和谐理念和生动具体的和谐内容。道祖“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经》第四十二章)的论述,以及“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德经》第五十一章)的概括,不仅说明了“道生万物”的原理,更强调了“尊道贵德”对于维系天地万物和谐并存的重要性。大千世界,无处没有矛盾、没有纷争,只有尊崇“道”的理念,秉持“德”的品行,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才能“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道德经》第四章)。
       
  可以说,“道”的和谐理念,是一个由个体内在的和谐,延伸到社会和谐、世界和谐,乃至整个宇宙和谐的博大理念,这一博大理念的完美实现,就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境界。“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体现的是天道与人道的关系,只有人道取法于天道,回归先天纯粹的本性,人的自然潜能得到全面开发和利用,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社会才会稳定,国家才会振兴,天下才会太平。说到底,世界和谐与否,取决于“人”与“道”之间的关系,正如任法融道长对《道德经》所理解的那样,“‘人’是‘道’的代表。‘人’得了‘道’并与‘道’合一,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任法融:《道德经释义》,蓬瀛仙馆重刊,2000年,第19-20页。)既然“人”是“道”的代表,和谐之“道”,就必须通过“人”来推行。
       
  虽然,和谐理念只是《道德经》的部分内容、道教文化的一个层面,但是,这一理念却包容了人的思想、行为,以及与人相关系的社会各方面。只有和谐之“道”相通,世界才能和谐。因此,弘道,就是弘扬人人向往的正义之“道”。和谐之“道”,是与社会、与民众密切相关的弘道内容,和谐之“道”能否推行,和谐社会能否构建,更是关系到国家兴衰、人民福祉等重大利益。所以,弘道,已经超出单纯宗教意义上的“讲经说法”,而具有有利于社会健康发展的现实功用意义。
       

       
  二、弘道对于构建和谐世界的意义
       

       
  弘道所涉及的“道”,在我个人看来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宗教意义上的“道”,另一个是文化及社会意义上的“道”。
       
  宗教意义上的“道”,即是我们道教徒所信仰的道教。道教敬奉太上老君为始祖,《道德经》是我们道教的基本经典,“道”是我们道教徒的基本信仰。基于道祖对“道”的论述,宗教意义上作理解的“道”,具有“虚无”、“自然”、“纯粹”、“素朴”、“恬淡”、“平易”、“清静”、“无为”、“柔弱”、“不争”等十大特征。(同上注,第11页。)潜心修道之人,则是寄望于对“道”之体性的感悟,最终达到得道成仙的目的。
       
  文化及社会意义上的“道”,涵盖比较广泛。
       
  先说文化意义上的“道”。道教源于中国,与中国传统文化浑然一体,密不可分。谈论到中国古代文化,几乎不能或说不应该回避道教。不少外国人一提起道教,则立即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联想到中国,联想到中国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个中国人的潜意识中,都有道教文化的影子,有人意识到这一点,更多的人不自觉。
       
  道教是中华民族的宗教,民族宗教要有民族自觉性。道教文化的弘扬,既是民族文化的推广,也是加深国人民族意识的一种方式。
       
  再说社会意义上的“道”。
       
  社会意义上的“道”,是关乎社会伦理、道德、行为等许多方面的“为人之道”、“处世之道”。对于个人来说,是做一个好人的品德规范和言行举止标准;对于社会来说,是一种风尚,是有利于社会和人类健康发展的方式或行为。
       
  基于上述“道”文化的特性,弘道便具有了文化宣传及社会作用等多方面的意义。
       
  弘道所产生的文化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以蓬瀛仙馆开展的弘道工作为例,近年来,我们先后成立香港道乐团、建立道教文化资料库、开办“道通天地”电视频道、出版道教文化系列丛书等一系列活动,已经在海内外、道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们通过这些不同形式、不同特点的弘道方式,增加了对道教文化的了解,通过对道教文化的了解,进而更多、更深刻地了解了产生这一文化的民族和人民。道教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文化,但这一民族文化对其他民族、其他国家的民众,同样有着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意义,因此,弘道工作的进一步开展,能使更广泛的民众受益于道文化的启迪,使这一民族文化具有全人类的意义。《道德经》思想智能在全世界的发扬光大,就是其中的代表。
       
  弘道的社会作用和意义同样不可低估。以本文所要表述的和谐主题为例,略作介绍。
       
  人类社会建立在一个系统的架构之上,从个人、家庭、社会(团)、国家,到整个世界。这一架构的和谐稳定,依靠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手段来维持,如法律、规章、自律,等等。法律和规章约束,是维持社会稳定和谐不得已的被动行为,而增强自律,让人们自觉而主动地遵守社会公德,保持社会的稳定和谐,才是理想的和谐社会状态。弘道,正是期望在启发人们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的自律、自觉行为中,通过“道”在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特殊意义,潜移默化地在社会中发挥它的功用和效益。
       
  (一)宗教层面的弘道意义
       
  道教神仙信仰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道教神仙信仰之所以能够一代一代地长期流传下来,为广大的民众所传承和信仰,是因为道教信仰体系,对社会的存在有着重要的功能意义,道教信仰所包含的理信认为,神仙是最崇高最伟大的向往目标,能够给予在受到挫折或处在彷徨中的人予以帮助、鼓舞和慰藉。更为重要的是,道教供奉的神仙,降世时都是对国家、对民族有过贡献的人,例如每年新年期间民众拜太岁,所敬拜的六十位尊神,大都如此。又如“一言止杀”而千百年来广受民众尊敬的丘长春祖师;以“济世度人”享誉民间的吕祖纯阳祖师等。在崇拜这些神仙的同时,人们不仅沐浴神恩,得以神助,而且也看到了做人的楷模。
       
  社会出现不和谐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化解和消除不和谐因素,若从社会架构上看,最基础的要从个人做起,个人良好的品德和修养,会促使家庭和睦;家庭和睦会促进邻里团结;邻里团结而促进社会和谐……如此推而广之,和谐世界的建立才会成为现实。对于个人乃至社会来说,积极而正面的宗教感化,也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果。道教倡导的“行善积德”、“尊师重道”等社会风尚,都充满着和谐的善意,更因为,“神圣”是宗教场所的根本,作为宗教固有的神圣性、神秘性,道教的教理教义会对某些欲行不善、行为不轨、大逆不道的人,产生一定的威慑力,这是一般的教育方式所达不到的弘道效益。
       
  (二)社会文化层面的弘道意义
       
  道祖所言“慈、俭、让”的道之“三宝”;“利而不害”的“天之道”;“为而不争”的“圣人之道”,都是为人之美德,处世之善举,堪称我们创建和谐世界的理论基础。如何将这些和谐理论,做人的“道”理,推广于社会,弘扬于民间,弘道工作虽面临着实际的困难,但却显示了它长远而重大的意义。
       
  当今社会,人们面对各式各样、眼花缭乱的文化现象,用不知所措来形容不为夸张。时下年轻人还没来得及了解自身的文化传统到底是什么,就已经被外来的“多元文化”冲击得晕头转向,莫衷一是。部分人不喜爱传统文化,很大程度上源于不了解传统文化,而不了解传统文化的原因又在于不愿意了解传统文化。其中,传统文化宣传不力,也是一方面的原因。弘道工作的开展,虽然不奢望一时间将追随现代文化的人们,转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但是,道教哲学、义理,正面触及了伦理、道德等众人关心、担心的现实核心社会问题,对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中的人们,产生心灵上的触动、点化。
       
  和谐世界,人心所向,创建和谐,人人可为。道通天地,天地人合,人心向道,天下太平。让我们在弘道的过程中,学道、悟道,做一个关爱自然、关爱国家、关爱社会的有“道”之人。
       
  (作者系香港蓬瀛仙馆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