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同日同报同网的信息
作者:沈敏特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7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这是习惯,晚饭后我翻开当天的报纸,打开电脑,浏览一下各种新闻标题,然后根据我的感觉立即作出筛选,引起注意和兴趣的新闻我会细读细品。也就在前两天,在同一张报纸和同一个新闻网站,有四条新闻在我的眼前定格。
       第一条报道,某市评选“慈善人物”面临难产,举行的“慈善一日捐”,捐款“主力”竟是工薪阶层。
       第二条报道,一种用黄金做的麻将牌正在推出,据说是“发行火爆”,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强烈关注”,“商界、文化界以及社会各界名流赞不绝口”。
       第三条是一组新闻图片,标题是“山区孩子的鞋子”,图片展示的是山区的孩子穿着破烂的胶鞋、球鞋、布鞋,站在雪后的寒风中簌簌发抖。
       第四条报道,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夫人美琳达的主业是慈善事业,她最关注两个领域,一是少儿医疗,一是教育,认为这是缩小贫富差距的关键。在家庭中,她不允许孩子随便花钱,并且要担当家务劳动。
       这四条新闻各自独立,本不相干,却在我的脑海里翻腾滚动,连成一片,让我想起很多也许相关也许无关的其他新闻和事情;它们就像五光十色的碎片,闪烁着,跳动着,我想从中抓住些由头,抓住些线索,抓住些思路……
       几百万一辆的“悍马轿车”,某经济欠发达的省份,有个煤矿主一下子就买了20辆。豪华轿车“宾利”的销售商已把中国大陆作为主要销售地区。
       有一个称为“中国房地产慈善之夜”的活动最近举行,据说是云集了顶级的中国房地产商和文体明星。这个活动为贫困母亲共捐赠200万元。看来这个数字由顶级人物捐出,自然也就是个顶级的数字了。
       房地产业是个众所周知的高利润行业。据中华慈善总会调查,在所有的行业中,房地产慈善形象的满意度居于末位。
       有一个房地产商在广州获得“十大慈善之星”的美誉,并获得“中华慈善奖”,他一家企业的捐款是那个200万的40倍。不过他是个香港人。
       中国某大城市举办“豪华商品展销会”,据报道说是旗开得胜,第一天就创造了惊人的销售额。
       最近教育部一个发言人告诉大家,教育就像逛市场,有人钱多,就买10000元的衣服;有人钱少,就买100元的衣服,所以清华、北大不是大家都能上的。也就是说,高等教育是富人的高消费领域。
       我的一个朋友最近在《读者》上发了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哈佛大学的新生,因成绩优秀,加上出色的社会服务记录,获全额奖学金。上学时,向父亲借了500美元,一路上搭便车,边做社会调查,边打工,那500美元竟一分也没花掉,原数还给了父亲,打工挣的钱作为路上的花费,也没用完,还有余额100美元。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话不错。因为富裕起来总是有先有后,这是规律。但另一方面的问题是,哪部分人先富起来?他是怎么富起来的?富起来之后,又打算做什么?富起来之后,是推动现代文明的发展,还是相反?这更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有一篇研究中国富人离现代公民素质有多远的文章告诉我们,西方2000年前的城邦开始了公民意识的萌芽,200年前的工业革命,更是大大推动了公民观念的成长和发展。我们常讲“跨越式的发展”,那么这个问题是否能够纳入“跨越式发展”的轨道?这也是需要我们思考的。
       [杨兴文荐自《新安晚报》2007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