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洞天胜境]成都二仙庵概述
作者:王安明

《中国道教》 2004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二仙庵自清康熙三十四年由四川按察使赵良璧创建,陈清觉在此开启了道教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为了培修道观,他节衣缩食,稍有薄蓄,便拿出白镪数十两,置买枣子巷田业两大股,复以余资创建来鹤亭,塑吕洞宾、韩湘子骑白鹤塑像于其中,随后又建吕祖殿,祀吕洞宾;建斗姥殿,祀斗姥;建御书坊于来鹤亭之西,供奉康熙皇帝御书《赤龙黑虎诗》石碑于其中;建二仙殿,祀吕洞宾、韩湘子,天师张道陵及第三十代天师虚靖天师。由此而奠定了整个二仙庵的建筑格局。
       
  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二仙庵住持吴本固、甘合泰师徒重修各殿,即来鹤亭、斗姥殿、二仙殿、静室、单房。又见“张三丰诗碑久仆废圃,力为辇竖庵前”,四川潼川府安岳知县洪成鼎题诗于张三丰诗碑阴。吴、甘二人还凿池养鱼等。
       
  清嘉庆十九年(1814)四川布政使方积拨府银创修吕祖大殿,由前华阳县令刘烱组织施工。
       
  清道光五年(1825)“住持李永仁见殿宇破敝渐塌,禀请成、华二县,详请前藩董公发银六百三十两培修补葺。”
       
  清道光十三年(1833)二仙庵监院张永亮、知客苗理圭”于春祭(指在二仙庵吕祖殿举行的每年春、秋二季,祭祀吕洞宾的国家祀典)吁恳川督鄂拨给采办皇木余木大料三十二根,并由藩府发银五百四十二两”,集巨资修建吕祖大殿、斗姥殿及两廊,使二仙庵面貌一新。
       
  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成都将军裕诚,带领僚属游览了二仙庵,并为之书写“十方丛林”四字。遂由张永亮,苗理圭将二仙庵改为十方道众所有制度,化私庙为公庙,悬挂裕诚手书“十方丛林”匾额于殿堂,安单接众。西南各省玄裔来庵中挂单任职者,日益增多,选贤举能,有德者居之。这时,张永亮监院年老倦事,遂托阎永和担当庙事。
       
  清同治六年(1867)至光绪二十三年(1887)二仙庵正百废俱兴,遂重建各殿堂宇。“适有退思居士张公锡荣,当住持道阎永和有深契,素好道而祀吕祖尤虔。首先捐银五百两,不足则上请县尹邹沈二公,转请布政司龚、前盐茶道殷,先后发币银,各五百两。前成都知府汪公,复发间款银二百两,江北厅善士赵公献之,捐正殿石柱银六百两。又募诸阖省官绅商民、暨诸山道众,捐集银四千四百三十五两四钱,并正殿地砖八十一创四百三十二文。光绪十九年八月吉日兴工,二十三年落成,共用银一万两有奇。不敷银六千余两,皆住持多方假贷,虚悬其数,以俟另募。”还创修御书阁、藏经楼、方丈法堂,其中吕祖殿所用石材,系淮州的峡石柱。
       
  民国五年至十年(1916-1921)重修二仙殿,王伏阳、熊理斌、申信筠共同调度修建工程,资金均系募化。又在西面另建房铺六间,出租房屋八十余间,另有街房六间出租。斯时,二仙庵经常保持道众百余人。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仙庵内有常住道士20余人,土改时,庙内土地分给农民者9人,还俗者5人,游方道士自行离去。熊理斌、申信筠方丈在二年中相继病重羽化。只有王伏阳方丈同庵内道士管理庙务。1953年7月王伏阳染病羽化。庵中道众均蒙政府分给土地,一面修行,一面耕作,其中三位老道友丧失劳动能力,负责照看古迹文物。
       
  1958年第八届花会结束,将青羊宫、二仙庵改建青羊宫花园(后改称文化公园),两道观的道众成为园林工人,历时二十三年。
       
  1984年,宗教政策得到落实,青羊宫与文化公园正式筑墙划界,青羊宫得以恢复。
       
  2002年,经多方协商,落实宗教政策,将文化公园归属成都市宗教局管理,将文化公园内二仙庵主体建筑区域划归青羊宫,使青羊宫、二仙庵两道观成为一个整体。青羊宫、二仙庵在监院陈明昌的主持下,通过募捐和自筹资金准备将二仙庵这一西南第一丛林重新恢宏,让它发出昔日的光彩。
       
  二仙庵的殿堂都建在座南朝北的一条中轴线上,形成了布局紧凑,廊庑相连的建筑格局,殿宇曲栏迴抱,园林“柏森青夹迳,竹密翠成帷。春旧千树绿、满庭芍药佳种稠,红云灿烂垂梢头。风过百花香,世外尘劳远。”一幅清幽静雅的神仙境界,展现于你的眼前。
       
  距青羊正街街面十五步远的山门前,是一片茂密的楠木林,二仙庵的山门位置与青羊宫的八卦亭相一致,山门分中间和左右三道门,中间的山门为双扇门,八字粉墙,中间山门上方悬银灰色底佛青色匾额,上书“二仙庵”三字,为康熙皇帝所御书。
       
  进山门内5米处为灵官殿,塑有灵官神像,左右两边为土地神和龙神,灵官殿左侧为云水堂,右侧为门头师住所,灵官殿背后空坝正中,立有一石牌坊,上面石壁上有张三丰真人龙蛇体书法手迹《迴文诗》。
       
  灵官殿后有左右两个配殿,左为百神殿,右为九皇殿。
       
  第二重殿是玉皇殿,为双重檐建筑,殿正中塑有玉皇大帝神像,左右分别置有钟和鼓。穿堂连接左右廊房与第三重殿吕祖殿形成一极大的四合院。左廊房共七间,外为客堂,后为监院住地,并有小客厅,是监院与客、寮、库、账等职事办公的地方。监院右临近花园,为退院方丈住地。均设有小厨房,自作伙食,有专人办理。右廊房设有饭堂、大厨房,设有厨主、火头、菜头等职,厨房旁设有库房,堆放杂物和粮食之用。
       
  第三重殿为吕祖殿,是二仙庵中的正殿,自清嘉庆十九年后,一直作为四川省专祀吕洞宾的祭祀场所。此建筑七大开间,耸立在高高的台基上,登上多级台阶,才能进入殿堂,台基边上雕有精美的石栏杆,上面刻有十分精美的图案,殿正中塑吕洞宾的高大神像。每逢朔望、吕祖生辰、重大节日,均于此殿设坛诵经礼拜。开期传戒的三次大戒,所有受戒人员等均于此处集中叩拜,听受戒律。吕祖殿左为库房、寮房住处,库房专管收藏粮油、传戒法物、作法事用的全套设备,寮房收管农用器具等。右侧为账房,凡现金、账目、传戒用的绣衣,幢幡等,均归账房收管。吕祖殿左右各有一建筑物。左侧为御书阁,阁内存有康熙皇帝御书张紫阳真人《赤龙黑虎诗》石碑。右侧为来鹤亭,亭中塑有吕洞宾、韩湘子二仙骑鹤之像。
       
  第四重殿为二仙殿,是一高大宏伟的双重檐建筑,殿中塑有吕洞宾、韩湘子神像,左右两侧塑有张道陵天师、第三十代天师虚靖天师神像,紧靠二仙殿左右两侧的廊房为道士们的住所。
       
  第五重殿为斗姥殿,殿中供奉有道教女神斗姥像,两侧廊房称为阛堂,平时不用,传戒时专为受戒道众学习仪礼、戒律和居住。斗姥殿平时不开,传戒时打开,仅供传戒三大师出入。院内花木葱茏,幽静无尘。斗姥殿左侧有一小门,进小门便是方丈堂,这是一处精巧的四合院落,四季花草幽香,颇为幽静,左右两侧均为方丈与退院方丈住地。斗姥殿右侧有“丹台碧洞”书房,《重刊道藏辑要》经版存放于此,传戒时的戒牒及戒书也在这里印刷,还专卖道教经典和相关书籍。
       
  在二仙庵东侧的绿树丛中,有一座醉仙亭,亭中竖有吕洞宾石刻像。这是民国时期在清代碑刻上复制而成的。吕洞宾像高2米,宽1.5米,上刻有刘咸荥题字:“唐吴道子敬绘,蜀都二仙庵刻石,刘咸荥八十一岁时敬识,民国二十七年刘咸荥在丙寅四月书”。刻石为成都著名刻工陈宝鑫等摹刻,衣纹线条凝重有力,二仙庵内还有一通张三丰石刻碑,正面刻张三丰像,背面刻张三丰传,邹崇品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