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丛林风范]为了一方神圣的净土
作者:高 飞

《中国道教》 2004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在我的印象里,李光富道长像一缕清风,或者一片岫云,总是那样的淡然、恬静,几乎不着一丝一毫人世间的纤尘,仿佛他不属于这个世界,本就是一位来去不着履痕的“仙”。
       
  认识李道长是在十几年前,但只是简单的接触,没有作更深入地了解。
       
  第一次采访李光富道长是2001年底。我受丹江口市统战部委托,写一篇关于已故原武当山道协会长王光德道长的文章。那是一个冬天的上午,在紫霄宫,当我见着李道长时,他正在和其他道长、员工们一起清理道院中的杂草和栽种花木。虽然这次采访地主要是关于王光德道长的事情,但我对李道长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感受到那张平静的面孔下蕴含着一颗火热的情怀。
       
  2003年6月21日上午,我第二次赴武当山紫霄宫采访李光富道长。
       
  1955年8月,李光富出生于武当山下汉水之滨的郧阳古城城郊一户世代耕耘的农家。七十年代初中学毕业后在郧县从事林业技术工作。由于自幼深受武当山道教文化的影响,1984年6月,怀着一颗对道教的虔诚之心,徒步登上武当山,皈依武当全真教龙门派。从此,开始了他的修道生活。虽然当时武当山道场经历文革劫难刚刚恢复,条件十分艰苦,但自从双脚迈进武当山庙观门槛的那一天起,他从未动摇过修道的信念。1987年8月,在武当山道协第二届理事会上,李光富道长当选为武当山道教协会副会长,走上了弘扬武当山道教事业的领导岗位。1988年1月,他被选为丹江口市第三届政协委员。
       
  李光富曾于1989年11月,赴北京白云观参加中国道教学院主办的全真三坛戒律知识培训班学
       
  李光富会长介绍,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武当山道协在百废待兴的艰难条件下,王光德会长历尽千辛万苦筹措资金4000多万元,对所管理的紫霄宫、太和宫、五龙宫、青徽宫、琼台观等宗教活动场所的殿堂、丹室、云房、墙垣、神龛等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修缮,不仅使武当山的古建筑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使濒临坍塌的历史文化遗产重焕生机和光彩,而且,也从根本上改善了武当山作为天下名山的旅游环境,为1999年武当山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做出了贡献。这其中也浸透了李光富会长和武当山道教信士很多的心血和汗水。
       
  据武当山志载,武当山自春秋战国以后,多有贤达逸士归隐其中,大唐贞观年间首开官方在武当山建道场以来,武当山历代香火旺盛,特别是明代,不仅成为全国道教的中心,而且成为全国宗教的都会,被御赐为“大岳武当山”,超出五岳,故古人咏诗赞曰:“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其建筑线达140华里长,33个建筑群,20000多间庙房,成为与北京故宫相媲美的明王朝的“皇室家庙”。
       
  由于历经岁月的沧桑,许多庙观废圯、损坏,特别是十年浩劫,武当山的宫观庙宇经历了一场无法逃避的灾难,一个昔日盛极百代的宗教场所,几乎没有一个道人,成为空山一座。幸存的古建筑中较完好者约129处,庙房1182间,建筑面积43333平方米。这些劫后余生者,成为历史的见证,也成为武当山继续发展的路标和界碑。面对这一切,武当山道教协会并没有因此而失去重整武当山道场的希望,在海内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援助下及王光德会长主持下,自筹资金3000多万元,政府拨款435万元,维修了紫霄宫大殿、圣父母殿、东西宫道院、钟鼓楼、新建了武当道教文物展览馆、东宫坤道院,对紫霄宫山门外的禹迹池进行整修,对宫内南北御碑亭进行了加顶和彩画,恢复了昔日庄严的神姿。在武当山极顶天柱峰太和宫,维修了皇经堂、灵官殿、朝拜殿、万圣阁等古代建庙。在海拔1600多米的高山上投资200多万元,兴建了建筑面积达1000多平方米的客房,那一砖一瓦都浸透了武当山道人的心血和汗水,浸透了武当山众道人的信仰和慈爱。李光富道长作为道协的负责人之一,也是把全部身心投人到了重建武当道场的大业之中。当谈起这些时,我看到李光富会长眼眶里噙满了泪水。他忘不了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他忘不了那些留在心灵深处的往事。
       
  道法自然。真正的道并不是远离社会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而是与社会同步前进。武当山道教协会为了把武当山建成一个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新型的宗教活动场所,在维修古代道教建筑的同时,注重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为游客提供方便。武当山道观全部解决了供水、供电和交通通讯等问题,并重视环境美化、绿化工作,除了各庙观进行绿化外,还在庙观周围种植花草树木近百亩。1998年,青徽宫、五龙宫、琼台观移交给道协后,武当山道协又千方百计筹措资金700多万元,恢复了琼台中观道院两座;同时,对成为一片废墟的五龙宫遗址的清理工作也紧锣密鼓地进行。为了游客、香客的安全,道协拿出数十万资金对武当山4000多米古神道多级台阶进行维修加固。……这每一项工作,都倾注着武当山道人们的一片赤诚之心。
       
  2001年10月,正当武当山道协迎着新世纪的曙光描绘新的蓝图时,积劳成疾的王光德会长不幸病逝。发展武当山道场的重担落到了李光富等道长肩上。2002年8月,在武当山道教协会第四届代表大会上,李光富道长被选举为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
       
  李光富担任会长后,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宗教法规政策,带领全体道众坚决维护人民利益,维护国家统一,维护民族团结,坚定不移地走爱国爱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特别是在搞好教务活动和文物保护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了各级党、政部门的表彰。在搞好接待、维护、服务的前提下,还完成了紫霄宫两座御碑亭的加顶、彩绘、复原工作,完成了琼台中观三清殿的主体修建工程及紫霄宫十方堂翻修的前期准备工作。同时,创办了武当山道教内部刊物——《武当道教》,作为介绍武当山道协和对外交流的窗口。这每一项工作,都倾注了李光富会长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对此,李光富会长坦然一笑说:“这些都是一个道教徒应尽的职责。修炼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行动。”
       
  为了宣传武当道教文化,李光富会长还撰写了一些文章。有些文章在港、澳、台地区及东南亚等国家的报刊上发表,对弘扬祖国传统文化,提高武当山知名度,扩大武当山对外影响,促进武当山旅游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谈到今后的发展时,李会长沉思了片刻,说:“武当山道协要做的事情还多,许多庙观年久失修,如果再不抓紧抢修就要坍塌;还有一部分过去文物部门负责管理的庙观也在移交给道协,保护和抢救的任务很重……”
       
  此外,为了进一步弘扬具有世界影响的武当道教文化,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道教人士和后备人才,武当山道协在中国道教协会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正在积极筹备创办武当道教学院。这也是王光德会长在世时就列入武当山道协在新世纪的发展计划,现在条件已基本成熟……
       
  对如何才能做好一个新时代的道人,李光富会长也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道人一定要学习,要知道规,明教义,要摆正自己的身份和位置。不能把头发扎起来,穿一身道袍就是道人了。每一个道人,要提高素质,否则,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要落实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精神,开拓进取,与时俱进。道观也不是脱离社会之外的避世港湾,而是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大舞台。没有这种观念、思想和认识,就不能把庙观建设好!就不能把道修好!”
       
  李光富会长充满深情的话语,既是他人生旅途的行动准则,也是他对后辈道人的殷切期望。
       
  李光富会长,正是在开拓中,去追寻一条人生的阳关大道,保护和建设一方神圣的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