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洞天胜境]千年银杏
作者:信 灵

《中国道教》 2004年 第02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来到青城山天师洞,有一棵与众不同的银杏树映入你的眼帘。假如静听风吹树叶的声音,似乎它正在给你诉说道教一千八百年的风霜雪雨;看着一片片黄叶随风飘落,它或许是在给你演义道教一千八百年的兴衰盛败。你无论何时到天师洞,它都会默默地站在那里,用四种姿态迎接你,构成一道具有文化、历史合一的独特风景。当青城晚霞红红的散落于树叶上时,一群群鸟儿停在树上不停的鸣叫,就像回到它们久别的家园,第二天随着开静的钟声飞向远方;当青城的一缕夕阳西沉时,最后一道余辉将把它的身姿拉成一个庞大又神奇的影子,这时它好似一位得悟大道的智者;当青城山的大雾像一阵风似的来临,它被层层浓雾笼罩,这时它宛如一位站在云端的神仙,正默默地注视着青城山山中的宫观殿宇,默默地护佑着世间的芸芸众生。
       
  每天看见这株历经沧桑,枝叶茂盛的银杏,我的思绪又回到了公元143年,一位庞眉广额,隆准方颐,一幅美须髯的老者迈着轻盈的步伐向青城山走来。他的到来,使青城山山中的花草比昔日无比的清香,他的到来,使青城山山中的鸟儿比昔日鸣得更加清脆悦耳。他寒霜一般的长髯和炯炯有神的眼睛告诉山中的一切,他是一位充满智慧,充满慈爱,有济世度人胸怀的隐者,而这位隐者就是青城山万事万物都等候已久的张陵(天师)。这位博通五经的“贤良方正”,巴蜀江州令已不再复当年的意气热血了,因他亲身目睹虚浮的世风人情,敏锐的觉察到东汉的衰败,他预知人民又要经历苦难的生活,内心深处充满了对众生的爱怜,使他对政治已经感到索然无味了,他决定入北邙山隐居,又到江西龙虎山筑坛炼丹,后漫游天下名山,沿途他目睹历代仙人得道飞升的足迹和仙人们修炼的石室洞穴,他心中感慨良多,他原潜心于诸子百家的学说中,被道家的学说深深吸引,道家用“道”来阐释社会人生的精辟见解,使他为之深深折服,最后他以109岁的志向奔青城山而来。
       
  他来到青城山,山林幽静,鸟鸣水声,张陵还发现黄帝拜宁封真人并授《龙经》的遗址,山中又有仙气弥漫。尤其是他来到现在的天师洞位置,站在混元顶,抬头能望见高耸入云的青城最高峰(今日的老君阁),低视白云飘浮,两条山溪分左右山势而流下。他发现青城山是一座天时、地利都具备的洞天福地,的确是一个求证悟道的好地方,这个佳境不就是他苦苦寻觅多年的求证修道地,今日终于在他眼前了。这时抑郁多年的心胸一下子豁然开朗了,纷乱多年的思绪一下子清晰了,紧锁多年的眉头也舒展了,他竟然站在混元顶情不自禁的发出一声长啸,那长啸至今回响在青城山,是那声长啸赶走了八部鬼帅;是那声长啸,势力极大的巫教信徒心甘情愿皈依在他的门下;是那声长啸,给予青城山新的生机和活力。从此,张陵在混元顶上的石穴里住了下来,传播大道度人的思想。也就在这年,他把一株幼小的树苗亲手在天师洞前种下,因为这里的地脉是如此的有灵气,他更懂得树木和人一样都有道性的玄理,所以,张陵种下它时是如此的庄重和神圣。他也知道一千年之后这棵树必定会成为天下少有的参天大树,会成为青城山的镇山之宝,一千年之后这株银杏将会是自己的灵魂,是道教的灵魂,他把自己一生创业道教的追求和向往都注入在这株树上,因此,他像关照自己的灵魂一样关爱这棵树。
       
  一百年过去了,张陵费尽一生精血的道教就像这株银杏那样在青城山扎根,发芽,叶茂,当那株银杏正胜过一切树木时,张陵已以123岁羽化跨鹤西去了。他虽西去,但是范长生来到它面前为它培土,并在树下完成了《周易注》;杜光庭来到它面前,在树下聆听它的声音,并受感悟而写成了《道门科范大全》;药王孙思邈来过,他在树下捡起一片叶子,然后带回玉清宫继续治病救人并著下《千金要方》,还有高道陈清觉、彭椿仙、易理轮为它剪枝,筑石栏,并在树下了悟大道的真谛,最后他们都含笑而去。
       
  不知过了多少年,青城山的许多事物都变了,许多人的记忆都模糊不清了,张陵,范长生,杜光庭等很多人已经走了,就连天师洞的宫观建筑也几番毁建,摩崖上的造像,较多的道教碑刻已被历史的风沙掩盖和风化了。惟有那株银杏还依然挺立在这里,挺立在历史的风雨之中,挺立在满山的仙气之下,挺立在新世纪的春光之中。它就像当年的张陵从树根至树尖都充满着灵气和慈爱,从它的根到叶再到每根枝条,从内到外刻满了一千八百年的风风雨雨,写满了一千八百年的兴衰里程。曾经有多少人举起斧头和锯子想把它砍倒,甚至连根拔起,可是它依然不亢不卑的挺立在那里,因为它不再是一株平凡而常见的树,它是唯一能见证道教历史的一株奇树,更是唯一能代表道教创教人张道陵天师的树。
       
  如今,有许多人来到天师洞,走到它的面前,虔诚地向它烧香,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