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学习园地]打造新时代的天师道风貌
作者:张金涛

《中国道教》 2004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天师道文化自祖天师张道陵创教起,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如果加上其前身的道家学说和方仙道崇拜,历史就更加悠久。数千年来,宗派传承,历代高道孜孜不倦地探索,创造了与儒、释并立的中国主流文化之一。其深厚的文化沉淀,丰富的人文哲理,至今仍闪烁着先辈智慧的光芒。当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天师道文化也不可避免地掺杂了一些糟粕。发掘和继承传统的精华,摒弃不合时代的糟粕,使天师道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适应世界科学文明高速发展的潮流,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故撰写此文,权当与全体道教同仁及所有热爱道教文化的社会贤达之士共勉,并期望得到专家、学者、大德高士的批评帮助。
       
  一、传统文化的精华创造了天师道历史的辉煌
       
  道教是一个以“道”为核心、以天地神明和修身立命为信仰的庞大文化体系。她上溯羲、黄,宗源老子,又融汇百家之说,可谓集古代文化之大成者。张道陵创教之初,就把老子的思想作为创教的宗旨,作《老子想尔注》提出了敬天畏道、戒恶行善,法自然,行忠孝,戒贪欲,“相教为善,有诚信”等等的教条。经过历代宗师的不断改造和发挥;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清净无为”、“佐国佑民“、“济世利人”等一系列的教义思想。这些教义思想在许多方面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对和平,对“无为而治”的向往、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因此,她得到了广大民众的认可,继而变成崇拜。道教教义思想中许多科学合理的内容,尤其是爱国爱民的思想,也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推崇。
       
  从第四代天师张盛从河南 (有些书籍说是从汉中,误,应为河南许昌一带)回到龙虎山祖庭之后,历魏晋南北朝,天师道在龙虎山扎根并得到较大的发展。唐以后,尤其是经过宋朝三十代天师张继先的创造性发挥,天师道成为中国道教事实上的中心。元以后,更是“三山合一”、“永掌天下道教事”,成为“万法宗坛”,道教中枢。历代天师以《道德经》和《想尔注》为经典。同时广征博引,躬身实践,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学、音乐以及医药、养生、天文、地理、化学、民俗都进行了不懈地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经籍文献。可以说,嗣汉天师府和大上清宫之所以能成为“仙灵都会”、“万法宗坛”,与历代天师、高道对传统文化的弘扬是分不开的。
       
  千百年来,中国的道教也就是在真与伪、良与莠,真理与谬误的不断斗争中发展过来的,今后还将延续下去。然而,传统的文化,只有其合理的内核才有继续发展的生命力。而发掘和整理这“合理的内核”,正是我们这一代人应负的艰巨任务。
       
  二、打造全新的天师道风貌是新时代的更高要求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一方面,现代科学文明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明的基垫;另一方面又必然会淘汰许多陈旧的理念。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站在世纪的高度,高瞻远瞩,提出了支持宗教界人士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适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厂支持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两个支持”同时又是党和国家在新世纪对宗教界人土的更高的要求。
       
  龙虎山天师道是一个历史悠久,在海内外颇具影响的宗派,自然更应该率先响应党中央的号召,与时俱进,适应社会主义社会,以全新的风貌面对世人。
       
  那么,什么样的风貌才是新时代全新的天师道风貌呢?简要地说,天师道的全体信徒应该是:
       
  ——能够对“道”的本质含义作出完整、准确的阐释,能注入时代的内容又经得起社会发展检验的传教者;
       
  ——能够高举爱国爱教的旗帜,又能身体力行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作出新贡献的爱国者;
       
  ——精通中国传统文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