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工作交流]浅谈对道教名胜的保护与合理利用
作者:胡诚林

《中国道教》 2003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道教文化在进入新的世纪,如何继承、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新贡献,本文就该问题谈点个人拙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道教义理思想在道教名胜中的表现
       
  道教其思想宗源于黄老道家,神仙信仰是其核心信仰,崇尚自然、效法自然为其处世应物的基本规则,齐同慈爱,度己度人是其济世度世的根本。两千年来道教徒为了实现自己的信仰,践行与弘扬道教精神,更好地服务社会,利益群生,他们一方面借助语言、文学、绘画、音乐及方术等形式来表现道教博大精深的文化思想;另一方面则或于自然的山水间领悟道性,或于庄严宏伟的道观中体验宗教感情,或凿山洞或辟静室以修真,或立石、造像以铭示后昆……这样一个漫长且艰辛的从道、体道和弘道过程,所建造的宫观名胜成为后世道教中人体道参玄、继承传统、弘扬道教精神最为宝贵的财富,成为道教自然名胜与人文名胜的重要内容。
       
  1.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与山清水秀、物景怡人的自然风光。天下名山僧道多。名山洞府自古就是修道者选择居住,求道参玄,证悟上乘的福地与佳境,《道德经》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教崇尚自然、热爱自然、效法自然的思想及其追求天人合一,万物和谐的境界,方使得世代高道大德在其修行进程中,一方而选择水清林茂,风景怡人的自然山水潜心修道;另一方面为了塑造美好的自然环境,他们在维护与保护自然的前提下不断进行花草树木的种植及山水改造,使山水更富灵秀,生态趋向平衡和繁荣。使道教名山同时成为旅游胜地。
       
  2.敬天祭祖、神仙信仰与古朴庄严、雄伟壮观的道观。敬天地,礼神明,追求修道成仙的思想,是道教神仙信仰的核心思想。为了实现自身的神圣信仰,宣扬真、善、美的神仙品质,一代代道教先贤们或在高山之巅、或于繁华闹市兴盖道观,塑造神像、奉祀神灵,感召神恩,使得古老的道观不但成为传播道教文化的载体和广大道教徒修真养性、体验宗教感情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教团组织举行宗教活动的中心。造就北京的白云观、西安的八仙宫、周至的楼观台、嵩山的中岳庙、崂山的太清官等等,众多宫观胜地。
       
  3.仙道贵生、度己度人与潜修隐炼、构造奇特的洞穴与丹炉。“重生贵实”是道教一系列思想中最为鲜明的思想,也是道教在义理思想方面不同于其他宗教最具特点的地方。几千年来,在无数代道教中人孜孜追求长生成仙的曲折道路上,不仅创造和积累大量且丰富的道教养生理论,而且其对长生成仙思想的实践也为世人留下许多动人的故事与仙迹。因此道观又成为养生文化的重要载体。
       
  4.重本归源、普化十方与镌刻精美、留传千古的碑碣岩雕与绘画。道教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宫观中的造像建筑、绘画、经石宝藏,又成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
       
  二、保护好道教名胜的现代意义
       
  1.道教名胜是传播道教传统文化,体现道教义理思想,昭示道教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保护好道教名胜是我们继承道教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前提与根本。
       
  道教作为华夏民族文化陶铸而成的古老宗教,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创造与延续下来的道观不仅是道教传统文化的综合体现,更是中华民族伟大智慧的结晶。其中雕梁画栋、斗拱飞檐及精雕细琢、工艺独特的石刻,一方面生动反映了我们的祖先在建筑、雕刻、书画等艺术上的造诣,另一方面也为展示道教礼仪、交流与体验道教思想和感情、传播与推动道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同样因为有了这些特殊独有的稀世名胜,才使中华民族文化这株参天大树变得根深叶茂,万古长青;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之所以能高呼继承道教的优良传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那是因为我们的祖师和前辈已经为我们创造和保留下来了这些财富,否则我们就不可能向世人骄傲自豪地说道教有“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2.道教名胜是人类思想文化与物质生活的共有资源。因此保护好道教名胜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道教名胜种类繁多,形形色色,但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人文历史名胜与自然名胜两大类。在道教名胜中诸如:建筑、碑刻、壁画和各种出土文物以及秀丽神韵的自然风光等,不仅承载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与文明,集中体现了道教认识宇宙,应对自然万物的观点,而且客观的总结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平衡相处的智慧与哲理。道教借助各种有形的建筑、雕刻、书画等艺术手法将其追求与理念表现出来,使之留传,启迪和利益于人类社会,成为全世界共享的优秀资源。保护好道教的自然与历史名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既是我们当代道教中人光荣而神圣的责任与使命,也是作为一个道教徒在其积功累德的修持过程中的重要内容。
       
  3.道教名胜是以道教信仰与道德思想文化为核心的维系炎黄子孙亲情、连续华夏民族血脉的纽带和桥梁。因此,保护好道教名胜,必将对增强全世界华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三、保护道教名胜的基本措施
       
  现有的道教名胜目前基本处于两种环境和两种保护状态中:一种是作为宗教庙产已归还给道教界自身并由道教组织负责管理保护和使用;另一种是原本属于宗教庙产,但由于历史原因,尚未交给道教界管理保护与使用。在道教徒心目中,道教名胜是历代祖师们为其留下的仙迹,是神圣和道脉的象征,因此继承、保护和发扬这一象征道脉、承载道统的仙迹或名胜将是他们的天职,成为他们终身修持、体道悟真实现自身信仰的一部分,’故这种保护方式是主动的,情感的倾注是全身心的。如:北京的道教全真派三大祖庭之一的白云观,可清晰看到其建于盛唐,衰微于宋,复修兴盛于金、元。新中国成立后,白云观在中国道协的主持下,经过几次大的修复,目前不仅更为古朴庄严、宏伟壮观,成为全国道教教务的中心和广大道教徒朝拜祖庭的圣地,而且以其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人前往参观。下面想就道教自身如何进一步切实加强道教名胜的保护问题谈点具体意见以为引玉。
       
  其一、体制上明确,思想上重视,管理上到位。所谓体制上明确,就是要明确对道教名胜的保护责任及管理使用的范围。体制上如果不明确,其结果只能是互相推委,谁都想管,谁都管不好,因此只有体制上明确了,才足以引起思想上的重视,促使管理上必须到位。管理措施上首先要制定规章,组建专门机构,责任到人,分工明确。道教名胜尽管分布较为零散,但绝大部分是以某一座山或某一个道观为中心。因此,在管理上就要根据这一特点成立名胜或文物专门保护领导小组或办公室,制定详细的保护方案和责任范围,实现以制度约束人,靠人以执行制度,达到制度所明确的目标;其次要对各种名胜进行分门别类的造册登记,集中、按片或分点保护;最后要加大投入力度积极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防火、防盗工作。比如对道观或文物名胜集中地点安装防火、防盗报警系统和监控系统等,都是极其有效的措施。说到这,笔者想举一下陕西佳县的白云山作为反面事例,引以为戒。白云山自古属于道教活动场所,其建筑风格古朴雄伟,石刻、绘画艺术价值极高,既是秦、晋、蒙、甘四省区邻界百姓进香、旅游之胜地,也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但多年来由于存在着管理体制不明确问题,致使白云山整个道教场所内既没有开展正常的宗教活动,更好地发掘道教文化内涵,服务于社会,甚至还因为某些地方部门为了互相争夺经济利益而发生了几起纵火事件,对文物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其二、通过保护与发掘,申请获得由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认可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名列与国家或省级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单位。道教名胜因其源自华夏民族文化之根,加上有着宗教文化的特性,故无论从其历史、文化还是考古与学术研究上都具有很高的价值。因此,除了使用单位自身要进行科学保护和积极挖掘外,还要通过有关方面的努力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及国家或地方部门呼吁申请,力争能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地方等“重点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从而使道教名胜得到更大程度、更大范围的保护。目前如:山东的泰山、四川的青城山、湖北的武当山等已先后被列入联合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范畴,湖南的南岳衡山、辽宁鞍山的千山、山东青岛的崂山、陕西的西岳华山、西安临潼的骊山等分别被国务院审批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其它像全国道教二十一处重点宫观也绝大部分被列为省级以上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其三、积极开发对道教名胜的学术研究,加大宣传力度,力争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积极、广泛地开展道教名胜的研究,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促进自然与人类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更好地、持久地为人类社会服务有着重要的现实与历史意义。这方面要做的是注意和重视对现有道教历史文物名胜的资料收集与整理,组建专门研究机构或专业人员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研究,汇集成书或录制成音像制品,扩大宣传;其次根据道教名胜所在的地域和历史文化背景结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开展一些学术性研讨会议,寻找“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新途径、新方法,探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点,推动社会健康、文明、持续发展,以此唤起人们对道教名胜的保护意识,激发全社会人士自觉地参与到道教名胜的保护行列中来。
       
  其四、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于利用的过程中求得更好地保护。这种说法似乎有些自相矛盾,然而,往往事物的发展就是那样矛盾而统一,阴阳对立却又互动互补,正像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言:“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这说明事物发展的规律总是相辅相成,对立而统一的。就拿陕西西安的八仙宫、楼观台、四川的青城山、湖北的武当山、苏州的玄妙观等全国重点宫观而言,尽管在对道教名胜的保护上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不尽相同,但在积极发掘道教文化内涵、恢复道教名胜古迹等方面却有许多相同之处。一方面通过维护、修建宫观建筑,整理道教文化典籍、书画等展示在信众面前,同时大力宣传具有浓厚道教特色的饮食、茶艺及道教养生、音乐等,使更多信众和游人了解、认知道教文化;另一方面通过做法事道场等宗教活动,吸引更多的信众和游客前往道观参拜、游览,不但扩大了宫观的影响,同时也增加了宫观的经济收入。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既可进一步加大对道教名胜的保护力度,又为推动宫观的全方位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保护中利用,利用中求得更好的保护。
       
  四、道教名胜的开发与合理利用价值 继承与保护道教名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能合理地禾佣、发挥这一资源优势,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开发与合理利用的过程中首先应坚持客观务实的态度,忌讳盲目简单从事;其次必须是在继承与保护的前提下进行。避免为开发而开发,为利用而利用的弄巧成拙、适得其反的结果。道教名胜不仅
       种类繁多,而且可开发利用的潜在价值很高,其在可开发利用的内容与价值上至少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道教名胜与宗教旅游业的兴起与发展。随着人民整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形形色色的旅游观光活动一时间成为人们假日消费、娱乐休闲的最好方式,成为假日经济收人的新亮点。伴随人们对不同文化品味的追求,在众多旅游项目中宗教名胜越来越受到广大旅游爱好者的青睐。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大凡道教名山洞府,多为古之高道大德修炼正果的仙迹。因此,借助道教庙观举行道教活动,恢复道教历史仙真造像和有关圣迹传说,开发宗教旅游产品,既是对道教名胜的有力保护,也为打造宗教特色旅游品牌,拓宽旅游渠道,丰富旅游内容和推动旅游业的整体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道教名胜与经济建设和宫观自养。立足道教文化发展宗教特色旅游,以宗教旅游带动经济发展,可能成为当今道教积极投身于国家经济建设,自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长期坚持的一个重要发展思路之一。因此,当我们在谈及开发和利用以道教文化来带动宗教旅游,促进经济繁荣的话题时,不应忽略对道教官观名胜的发掘与合理利用。道教官观是道教徒和广大信教群众体验宗教情感,过宗教生活的场所。故针对信众和旅游者而言,走进道观不但让他们可以看到古朴庄严、饱经沧桑的古建群体和雕刻精美的石艺、造像以及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壁画工艺,而且通过对道观中举行的各种宗教活动与往来穿梭于其间的仙风道骨的出家人等动态触觉,使得原本静止的文化一下子活起来,让游客能从起初对道教文化的视觉认知到情感进发的升华。其次,要不断优化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塑造幽雅舒适的旅游参观环境。比如加强道观的绿化与基础设施建设,培养道教专业讲解员等,使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实现以科学的管理促进优质的服务,以优质的服务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良好的形象打造知名的宗教旅游品牌,知名的旅游品牌必将吸引更多的游客,带动地方经济的繁荣,解决宫观的自养问题。像西安万寿八仙宫近年来就比较重视这方面的工作。
       
  首先在文物古迹名胜保护方面采用了现代科技手段进行电子监控管理,在殿堂、文物库房、防火重点区域先后安装了防火、防盗监控系统;其次在发掘道教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方面将零散的碑石雕刻等集中管理,建立道教石雕文化长廊和重要碑文保护亭,修建了八仙宫仿古一条街,并使之形成了西安最大的古玩市场。近年来,八仙宫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实施方案。规划中的八仙宫将从建筑规模和面积上由现在的50亩扩大到100亩,增加道教文化/“场、大型地下停车场、道教文化研究与教育区、道教文化商业区,以及兴建八仙宫标志性建筑等等,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今日之八仙宫以其浓郁的道教文化、舒适的宫观环境、规范化的管理和与时俱进的发展思路在海内外树立了良好的形象,不仅是西北地区传播道教文化的阵地之一,而且成为广大旅游爱好者时下推崇的宗教热点旅游区。
       
  第三、道教名胜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和精神文明建设。如果说体现道教思想精神,传承道教文化是道教名胜的宗教功能的话,那么在展现、传播这种思想和文化的过程中对人们的思想言行以及个体与群体间、群体与自然间所产生的影响,应被看作是道教名胜的社会功能。无论是宗教功能也好,还是社会功能也好,其根本的宗旨仍然是提倡以积极向上的文化内涵陶冶人的情操,以朴素的宗教伦理道德观约束人的行为,以自然和谐的处世理念追求真、善、美的人类生存空间。所以说保护、开发、利用道教名胜中尤其是以道教宫观为主体的名胜古迹中所闪现的道教丰富的思想文化精神,使之为净化人的灵魂,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与文明进步而服务,这既是我们倡导的出发点,亦是不断为此付著实施的根本落脚点。
       
  总之,只要我们立足道教宫观名胜这一广博空间,继承发扬道教优良的传统文化,就能达到教化信众、裨益人群之目的。
       
  道教音乐、道教静动养生功法、道教的饮食、茶道等都是极其受欢迎的内容。宫观可在固定时段举行道教音乐演奏会、道教太极拳(武术)表演会、道教静动养生功法讲座,以及开办道家饮食养生服务等,既方便了游客,也弘扬了道教文化;既增加了宫观的经济收入,也推动和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如北京白云观在道教重大节日举行道教音乐会、道教武术表演会等;而四川的青城山和成都的青羊宫则于道观开办起颇具道家特色的养生茶和养生斋,皆得到广大游客的好评与欢迎。
       
  综上所述,道教名胜作为体现道教义理思想,传承道教文化的重要载体,其不仅在中国自然名胜与人文名胜体系中独树一帜,而且以其鲜明的民族性和深厚的东方文化底蕴,成为全世界共有的财富与资源。继承与保护这一巨大财富和资源既是我们神圣的使命和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我们弘扬民族文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根本与必由途径。适当开发与合理利用这一文化资源,既能使之在开发和利用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也为进一步提高人们的文化生活水平,推动宗教旅游业的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进而达到道祖老子所言:“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的真正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