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工作交流]宫观应该发挥的作用
作者:袁志鸿

《中国道教》 2003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道教有许多积极的教义精神和内容,都是通过宫观展示和发挥出来的。依托宫观,道教在历史的过程中进步发展,展现了道教作为一种文化载体特有的精神风貌,许多著名的高道也是在各个历史的时代中依赖宫观环境发挥自身的价值,从而留下了人生闪光辉煌的事业。张道陵祖师依托二十四治创立天师道,实现了他整合教团弘道利民的思想;杨羲、许谧依托茅山的靖庐创立了道教上清派;陶弘景依托茅山中的青坛、素塔,实践了他道佛双修,隔日晨昏朝礼的修持方式;七真首座大师马丹阳为祖师守墓建起重阳宫,从而为全真派的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作用;一代高道丘处机依托白云观推动了全真龙门派的发展;张三丰祖师依据武当宫观创造了武当道教养生功夫;王常月祖师顺治年间在北京白云观公开设坛传戒,戒度道士千余人,道行传布大江南北,从而成就全真道的复兴基业,教内尊其为“中兴之祖”;1957年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白云观内成立,于是这座道教宫观在新时代中成为全国道教的中心……由此清楚地看到宫观在道教传承中的地位和作用。今天的宫观应该在新世纪大好的环境中,为弘扬道教积极的教义内容和文化精神,发挥更大的作用。
       
  1.宫观首先应该是传播正教精神的学校
       
  什么是正教精神?道教热爱自然,提倡“道法自然”,因为自然法则体现着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所以人的主观愿望和努力应该与客观规律相一致:道教好生恶死注重神仙思想的实践,所以由主观而客观,道教打开了养生学、冶炼学、药物学等等科学的大门;道教热爱生命,不仅仅是停顿在人的生命,而是平等地看待世间一切生命现象,提倡慈心于物,认为一切“蠢动含灵”之物,皆有道性;道教提倡矜孤恤寡、乐善好施、济世帮穷、救人之危、解人急难、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道教主张关爱社会、积极地参与有益社会民生的公益事业,主张关心民众疾苦,注意倾听社会弱势群体的声音,同情和抚慰他们在承担生活的重负和创业中所受的创伤;道教崇拜和信仰内容不仅有历史的根源和依据,且应符合正常人的精神需求,对人们在生活方面和事业中应有相应的启示,赋予指导人进步发展的哲理意义和方向。
       
  宫观是道教借以传播教义精神的场所,“道教之教的对象是人”。这其中除了我们道教徒本身,更多的是社会的信徒群众。“是教化人如何纯洁自我、修持自我、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比较宫观中的道教徒,社会中的信徒群众“奔波于学习和工作,忙碌于事业,经营和生计,他们有着许多的问题和烦恼”,“需要我们道教从教化的角度为之服务”e。据中国道教协会在一些场合提示,现在全国成立省级道教组织有20个,县级以上协会组织170余个;经政府登记开放的宫观道教活场所已达1800余座。如果这些组织和宫观,都能发挥应用的积极作用,那么道教将真正能够为社会做出一些实事和贡献!
       
  道教的宫观能够依赖自身优势发挥特有作用的方面(地方)很多。首先是宫观明确自身的实力和在当地的影响,看清在今天现实社会中整个道教在宗教群体的情况,以及道教自己实际居有的位置,明确责任,客观地消除宫观道教徒在今天时代思想认识上的差距,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起信心和目标,找准参与今天时代实践的角度和切入点。在今天新世纪的大环境中道教界既不要迷失方向,道教徒也不能将自己混同为一个俗人;宫观是社会实体,是宗教活动场所,但不是“公司联合体”,道教宫观是道教文化的载体,而不是纯粹盈利为目的的经营单位;宫观要为方方面面信教群众服务好,而不能堕落为低级趣味的“傍大款”;宫观要时刻将教务工作的镜头对准营造宗教信仰自由,展示道教文化,弘扬正教教义这个焦点,做好展示道教文化精神这个大文章;宫观的管理组织要清楚宫观的使命和功能,宫观是宗教活动场所,有为信教群众服务的职能,宫观是道教界爱国爱教、宣扬正教精神、引导教徒和信徒群众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基地。
       
  宫观教务对内,应该时刻不放松“内炼素质,外树形象”,组织宫观常住道教徒学习道教常识,学习专业技能,学习时事政策;提高素质,提高品位。学习的方式,可以将专业老师请进来教授,也可以将道性坚定的可造之材送出去培训学习;宫观要根据地区和传统形成的季节情况安排好日常的事务,许多宫观有些季节中处在庙会节日之中教务很忙,但庙会节日一过就很清闲,宫观应根据客观情况安排好常住道教徒的工作和学习。一般说来,香期、庙会和节日教务繁忙期间,正是宫观教务借以向外对信徒群众和社会各界张扬形象和风貌,是宫观道教徒用自己的言行举止向外展示和汇报宫观的层次、境界,这最能为宫观在社会留下口碑,在社会民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的机会;而宫观教务清闲之时,则是集中组织教徒学习、修持、内炼素质的时期。道教宫观还可以结合社会,从组织道教徒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手做工作,比如讲“诚信”;讲“职业道德”;讲“礼节礼貌”;讲“文明”、守秩序。我们道教中有许多与之相对应的好主题、好内容,值得提倡和发扬出来,应该在宫观对道教的教徒和信教群众提出来,让大家学习和掌握。好教徒首先是一个好的公民。
       
  作为规范合法的宗教活动场所,除了正常的“早晚功课”,宫观在逢年过节(包括当代出现的节日)以及道教主神(尤其是该宫观所敬祀主神)的诞辰日都应有宗教科仪法会。初一、十五要安排接待好来宫观中敬香还愿的信教群众。如果说宫观是道教的窗口和形象,那么宫观中常住的道教徒就是宫观的招牌,是宫观的脸,所以宫观常住的道教徒,在宫观中接待时要注重自己的言表举止,如果走出道观,全真道土或穿着道装的正一道士更要注重自己的言表行为,否则在不知觉的情况下即会招人非议,这是道教徒所应时刻注意的。如果自己个人做错什么、涉及的仅仅是个人的荣辱,但如果做的事损坏到组织的、集体的、宫观的荣誉,那是太不应该的了,所以宫观日常要培养教徒和信教群众的集体荣誉感。
       
  2.宫观应该是主动示范、展示道教风貌的样板
       
  宫观应该体现出道教净地的魅力,营造轻松宜人的环境氛围。宫观首先是道教徒的家,是道教徒生活、学习和活动的地方。社会上人们常讲的“两个文明建设”,涉及我们宫观的问题很实际,就是翻来复去所讲的“硬件”和“软件”建设问题。硬件问题,即要改善宫观设施条件,首先需要宫观道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地努力,还需要开动脑筋,群策群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宫观建设服务。改革开放后内地每座建设较好的道教官观,可能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千山五龙宫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这座宫观,早几年只是仅有几间殿堂的小庙,在千山中这种小庙有好多座,但这几年来,五龙宫道观既发动道众自力更生积极努力,又寻找外部信教群众经济和物资的支持,由山下至山上几年中建起了八九重有规模的殿宇。2002年该宫观改制为丛林宫观,并举办了海内外较有影响的全真传戒活动。沈阳蓬瀛宫在教内外可能尚未形成什么较大影响,但是她们的创业过程是感人的。这座宫观过去本是爱国将军张学良捐建为道士清修居所,地处沈阳市中的小庙,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交道教界管理使用,但周边被各单位的建筑挤着,使之难以拓展。1987年6月19日中国道教协会四届二次常务理事会通过了《关于道教宫观管理试行办法》,其中第七条第七款规定“乾道和坤道应分院或分观居住,各自管理”e。沈阳太清宫长期乾坤道士混住一座宫观中,管理很不方便,依据中国道协成文的规定,在地方政府的帮助和支持下,年老和年轻两位坤道领着七、八位中青年坤道道友搬出了太清宫。很快她们体味到了办事务的艰辛,她们既张罗基建工程这种繁琐事务,又要与周边各单位交涉土地使用,居民搬迁等等复杂难缠的一些事情。今天,新时代道教女道士自主成功管理宫观的风貌,尤其是那老年和青年两位坤道领头人自尊、自重、克勤、克俭、团结奉献的精神,确是值得称颂。现在沈阳蓬瀛宫不仅增加和完善了祀神的殿宇,而且扩建了一座供道众学习、修持、休息的综合性四合院三层楼连体建筑;不仅改善了自身条件,同时展示了道教官观新时代应有的风貌。
       
  比较全国各地宫观的情况,苏州玄妙观的发展思路亦有值得注目的内涵。笔者曾与玄妙观负责人在一起探讨,他们认为:都市中的道教官观,应更着重在道教教义精神的展示,文化内涵的宏扬和研究方面,而不必仅仅是依据做一些传统的斋醮科仪、念经拜忏的方式。他们经商讨已将原来隶属玄妙观培养起来的经忏班道众,分配安排到新登记开放的城隍庙道观开展活动。这意味着今后苏州市内一般而又平常为信教群众举办的经忏道场活动将在苏州市城隍庙举办。苏州玄妙观的主要精力将投入到道教文化表现的更高层次上。他们认识到:玄妙观虽然是道教的活动场所,但是苏州市民每天要在此晨练活动、锻炼身体;玄妙观地处苏州最繁华最热闹的经营贸易区,每天经济营销的吞吐量很大,如果每天香烟缭绕、锣鼓喧天,势必造成市场乱象,这自然会对苏州市经济建设造成相应的负面影响。据称,苏州市道教协会和玄妙观管委会经研究决定,玄妙观今后将在挖掘深层的道教教义内容和文化内涵,努力展示道教的文化风采方面下功夫。如在建筑方面:玄妙观三清殿,专家认为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三清殿中的老子像碑,系唐吴道子作画像,颜真卿书丹,唐玄宗御赞,史称“三绝”;宋宝庆元年(1225)道士冯大同再题,张允迪勒石;为我国唐宋时期绘画、书法和雕刻艺术之精品,被誉为“奇迹异状”。玄妙观文化事项很多不一一列举e。玄妙观将开发展示多方面道教文化的内容,比如:开辟场所专门用以讲解道教教理教义,诠释讲授道教代表性经典;传授道教武术,如太极拳(剑)、八卦掌(剑)、八段锦等养生功夫;演奏道教音乐是玄妙观道土最擅长的特点;这都是为社会民众服务的重要内容。如果都市中的宫观将目光仅仅注视在传统的信仰方式上,则未免太局限,可能是要认真考虑其可行性。比如有的大都市已明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间的宫观场所自然要移风易俗,顺其自然吧?许多名山大川中的宫观虽然无人干涉其活动方式,但还是应该清醒地认识森林防火的重要性。由此特别提出:敬香点烛如果安全上没有保障,不仅危及自己而且损害周边社群。其实神是最具自然的本性,神并不奢求信众铺张浪费的供养,而是我们人将自身许多的欲望强加为神的要求。应该循着这个道理来体现道教的教义和宫观的文化形象。
       
  3。营造和改善宫观内部及周边环境
       
  改善宫观周边状况是营造宫观环境的重要内容。这仅仅有宫观的热情不行,需要宫观所在地方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帮助。道教界在宫观是“以道为事”,但形成的综合效果是社会文化展示的整体内容的一部分,也必然会间接地对社会的经济建设产生作用。现在北京注重文化古迹的保护修缮,以及综合整理周边环境的大动作就很有意义。未来社会发展的趋势,不可能在都市中去开办机声隆隆的厂房;也不可能到大山中去办多少不利生态环境的企业;但不等于如此就使人摆脱了浮躁,社会从此就平静安宁了。未来一切都先进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自然人群活动的节奏也加
       快了,于是社会需要休闲的时间也就更多,这是今天已经兴起的休闲旅游大产业的前景和意义。这其中亦有道教利用很宽裕的回旋余地和展示的丰富内容,道教界也可以借用这个平台体现教义精神和悠久传统文化的价值。无论是北京对白云观等宗教场所、文化单位周边环境的整合,还是沈阳市整顿太清宫、蓬瀛宫周边的环境、规划安排周边的建筑,以及全国其他城市类似的动作,实际都是在保护和养育我们国家自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文化旅游产业,为形成未来有体系更规范的经济、文化、旅游事业的市场化经营打基础。涉及道教的宫观场所,道教界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前提下,应该积极地配合和适应这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需要,并抓住机遇提出方案,努力创造条件与其形成整体的配套;整治规范宫观周边环境,使宫观宗教活动场所更庄严、更典雅、更古朴、更有利于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宫观内外环境的整治不能仅停留在建筑设施和道路等硬件的改善上,还应包含综合的内容,比如:围着宫观拉人卖香烛的情况;躲在宫观周边算命打卦,不能庙外的“神仙”比庙里的“灵”,既然这种做法是不符合国家和政府现行法规和政策,就应该坚决地管住,积极地管好;不要让这种不合规范的服务在宫观外形成一种特别的“风景”。
       
  现代社会现代人,工作压力越来越重,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可供自主支配的时间、自由活动的空间,则越来越少、越来越小。社会需要为他们提供工作之余休闲活动和休息身心的清净场所,在这种前提下道教宫观就有了更多的展示道教文化精神的空间和服务社会的机会。宫观是依法登记合法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是社会实体。道教依赖宫观可以为社会去做许多的事情。宫观中多古树名木、奇花异草;既有曲径通幽,又有空旷场地;有山水相依之造景,又有竹石相衬的园艺;殿宇旁碑石记历史往来之事迹,回廊中壁画绘人物花草之兴衰;空气清新、赏心悦目;这种生气盎然的环境,自然是劳心劳力者放松躯体、消除疲劳、恢复精神的地方。宫观应该凭借这种特有的条件和氛围,可以在教言教地为群众定期举办一些旨在使大家了解道教、认识道教的知识讲座:或者讲几部经典,或者说宫观在历史中的变迁,或者组织“爱国爱教”的专题学术演讲:介绍宫观的建筑艺术、造像艺术、文物古迹等等;安排观内或外聘修持道教动功、静功、养生有术的道长,在宫观内为教内外群众教授诸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之类的养生功法;也可以将道观中闲置的房舍辟出场所搞一些茶道、茶艺、道乐、素斋等内容形式的演示和服务;还可以举办旨在慈善服务的诊疗所、道教文化实物展、书画展等等对教内外社会群体修养身心有益的、能够展示道教文化精神的方式和内容。
       
  宫观就处在现实社会中,所以宫观必须带领道教徒适应时代、社会的进步,应该关心社会中发生的重大时事政治,积极参与正常的社会活动,努力将道教的真精神融人社会人群的生活,热情为社会提供温馨可能的服务,真爱社会人群,共同承担起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责任。“只有关心社会,才能为社会所关注;参与社会,才能在社会中延续发展;服务社会,才能为社会大众拥护,从而获得社会赐予的位置;真爱社会,才能获得社会的呵护和帮助;有功于社会,才能取得社会的认可而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活力。”这样不仅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更符合道教的精神,有益道教事业的振兴。
       
  宫观本来就与现实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都市的社区中,在城镇的街道里,在山区的峰岭下,在农村的旷野里,宫观的周围就是社会、就是百姓、就是信教群众,这是我们道教涉及的对象和存在的基础。虽然今天的道教并非社会的主流文化,但是道教宫观必须实践自身的教义,应该以积极的姿态和精神争取为人类社会多做有益的事情,应该有一种“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情怀。这个“君”就是这个国家、社会和人民大众。每个道教徒都应有一份爱国爱教之心,积极主动地弘扬道教的真精神,这样道教宫观就能为社会承担起一份责任,从而道教的宫观场所就都能成为示范、展示道教风貌的样板。
       
  4.宫观是整合、规范信仰内容和信仰行为的基地
       
  在形容教徒的信仰时,所用的词是“虔诚”,但是虔诚不等于规范。规范是需要制度约束,并配合进行相应的知识学习和具体的训练措施。对于道教来说,不规范的行为不仅仅是信教群众,也许许多年纪很大,人道时间较长的教徒也会发生许多不规范出错的情况。比如:正一道士不经过授篆,那么对授篆的一套仪规就不会了解的很清楚;全真道土未接受传戒,那么对于戒坛的各项仪规科范也不会很清楚。而普通的信教群众则更有许多的欠缺,他(她)们进入宫观大门可能会双手合十行“释”礼,这是没有规范的知识而出现的差错,这种情况如没有人以规范的方式说明,也许他们就永远不明白。所以道教宫观是有责任去引导和规范教徒和信教群众之行为。道教正一派的道观要按照正一派的规范要求,全真派宫观要按照全真派的规范要求,各自整合教派内部的信仰行为。现在根据相应的统计,住宫观的乾坤道士有26000余人至3万人,散居的正一道士有十万余人,大陆内地据估计就有道教的信教群众500余万人,所以利用宫观宗教活动场所,整合规范道教的信仰内容和信仰行为,有利于引导和促使道教进一步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有利于道教事业的健康发展。道教是有生命力的宗教,教内认为黄帝启教距今已4700余年,而社会学界多以祖天师创立教团而论,距今也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道教在发展进步的过程中,就曾经有过许多次整合、规范、或曰“清整”的史实。寇谦之以前,就有祖天师张道陵对原始道教的“清整”。道史有记,祖天师曾收八部鬼神,歼六大魔王,会三界万神,盟五岳四渎,立二十四治,定三十会真坛、六十通真靖、七十二福地,设祭酒男宫女官以赞玄化,道教始有初步正规的教团。实际上,这就是张道陵早期道教“清整”组合的史实。寇谦之,北魏始光二年(425)于平城(今山西大同)建立新天师道道场,后世称北天师道。其后,道教亦有多次代表人物推动的对道教诸多方面“清整”的史实。南朝刘宋道士陆修静提出“祖述三张、弘衍二葛”的主张,是从道经典籍校研整理的角度,正本清源,进一步完善道教之经典教义。南北朝宋大明五年(461)陆修静在庐山建道观修行。宋明帝亦曾于金陵北部天印山为他建崇虚馆通仙台以居。陆修静将经过整理甄别后的经戒、方药、符图等1228卷道书分为“三洞”,奠定了《道藏》的初步基础。太始七年(471)陆修静进《三洞经书目录》于上,此为最早《道藏》书目之一。陆修静公开主张:修道者须洗心洁行,用礼拜、诵经、思神的方法为修道的阶梯,这就是他对南方天师道进行改造的一种方式。陆修静对南方道教的“改造”与寇谦之对北方道教的“清理”有异曲同工之妙。目的都是为了洗削吸附于自身的赘疣,以便道教适应当时现实社会的发展。其后,“清整”道教的人物还有许多,著名者如金元时期的重阳祖师王吉、丹阳真人马钰、长春真人丘处机。他们创全真派和全真龙门派,都曾依据宫观、道教活动场所,用不同的方式,根据当时道教存在实际情况和问题,大胆地进行整合和规范。马丹阳“拆洗”“东方教法”,也是很具体的事例⑤。而符篆各宗派诸如天师、上清、灵宝、清微等等各教派共同倡导,并于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由天师张与材真人领衔组成道教正一派,也是道教内部自觉整合和规范的史实。
       
  道教发展到今天,曾有过多次辉煌的历史。但自明以后,道教似乎没有什么更引入注目的显耀超越和振作。不仅没有什么作为,许多宫观殿宇还相继毁于战火硝烟之中。历朝历代的道教界针对当时的现实和时势,必然为适应和发展而对道教的形式有过许多整合和规范的内容,都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状况和社会的客观条件,有时顺应时代的步伐和潮流重组联合;有时则清洗发展过程中社会附吸于肌体上的积弊;还有时固本扶元,调整其姿态方式以培植起新的生命力,革去不适应时代精神之教义内容。可以说: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一代又一代的高道、宗师,降魔除邪、积极倡导道教自身多次调整改造,自觉地“清整”肌体,弘扬美好教义。
       
  今天的时代、我国政治昌明,经济发展,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英明正确!我辈道教同修,应该抓住机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在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的帮助下,搞好宫观的建设和管理,根据道教固有的地位,发挥宫观应有的功能和作用,积极带动道教徒适应时代、适应社会、服务人群,不断引导和推动道教事业的进步和健康发展。参考文献:①笔者《漫谈道教如何迈人二十一世纪》内 容②见《中国道教》1987年第4期第10页③1996年11月宗教文化出版社朱越利、 袁志鸿编著《中国道教宫观文化》④笔者《漫谈道教如何迈人二十一世纪》⑤陈垣编纂《道家金石略》640页《全真第 二代丹阳抱一无为真人马宗师道行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