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学习园地]与时俱进促适应 开拓创新求发展
作者:胡诚林

《中国道教》 2003年 第01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十六大已确定了新世纪头20年我们国家总的发展目标,如何进一步领会大会精神,贯彻落实大会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将是全国各族人民今后要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工作。《报告》对在新时期加强宗教工作有一定的论述。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支持宗教团体加强自身建设,做好培养人才的工作。这是2001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及十六大《报告》中,关于做好新世纪宗教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与根本纲领,为新时期宗教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道教界学习贯彻十六大会议精神,就是要以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为动力,用实际行动落实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各项任务;就是要按照十六大《报告》中坚持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想精髓,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自觉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是要严格遵循十六大《报告》所指出的发展要有新思路,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根本要求,团结进步,奋发有为,不断开创道教工作的新局面。
       
  无论是全面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还是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加强宗教团体自身建设,其根本的出发点就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最终落脚点是要广大宗教界人士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共产党的领导,把意志和创造力统一到国家建设与发展中来。“讲适应”既是新时期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客观要求,也是道教界自身求生存、求发展的历史必然。宗教乃社会的产物,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附社会而生存。千百年来,作为中国固有的古老道教之所以能够生衍发展至今,正说明了它能在各个时期自觉或不自觉地调整自己,适应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时期,道教在其义理思想的主张上、在把握前进道路的方向上也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社会体制下的政策与法律要求,做到与时俱进,协调发展。国强则道兴,这是历史的总结。道教最终解决的问题仍然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问题。因此,关心社会的发展、支持国家的建设,推动和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不仅是广大道教徒信道、弘道和孜孜追求的修持功德,更是古老的道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勃勃生机、寻求新发展的必然途径。
       
  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关键在于思想观念的更新,核心在于宗教义理内涵的不断丰富、发展和调整,根本在于加强教团组织自身建设。不断更新观念、适时地丰富和发展道教义理内涵,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需要有既能继承历史传统,又能突破陈规,开拓创新的精神与勇气,使道教事业始终以一种不断丰富的、发展的宗教义理思想指导新的实践,创造新的辉煌。然而,要推进道教事业不断从继承到创新、由创新到适应、再到发展这一过程,必须依靠人的力量,更具体地说就是必须依靠由人构成的道教团体组织的力量来完成。所以一个教团组织建设得怎样,作用发挥得怎样,将直接关系到道教的前途,影响到道教的健康发展。
       
  道教团体是协助党和政府贯彻执行有关宗教政策、联系和反映广大道教徒与信教群众心声的桥梁与纽带,是及时传达党和政府的声音,维护广大道教徒与信教群众合法权益的爱国宗教组织。道教团体肩负着指导道教教务,把握道教发展方向,开展道教文化研究,培养道教人才,积极带领、团结广大道教徒和信教群众发扬道教优良传统,高举爱国爱教旗帜,坚持“四个维护”精神,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大使命。不断加强道教团体的自身建设,改进道教团体的工作,是引导道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根本,是推动道教健康发展的力量之源。
       
  加强道教团体自身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新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是要使道教团体的思想认识和整体工作体现时代特点,把握正确的方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人类社会已进入21世纪,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给道教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道教团体必须站在时代的潮头,重新审视自己,更新观念,调整思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敏锐的眼光和判断力去应对来自方方面面的负面影响,以高度的责任心与使命感抵制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道教团体的各项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着国家的总战略目标来开展,引导、教育广大道教徒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忧患意识、服务意识和依法管理意识,以发展的眼光勤于思考,勇于实践,富于创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贡献力量。
       
  加强道教团体自身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团结凝聚道教界的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共同奋斗。道教是中国固有的本土宗教。千百年来,它以其历史的传统性和鲜明的民族特点,对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心理,乃至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均曾产生过极其重要的影响。道教团体在引导信教群众发挥作用的同时, 应不断加强教职人员队伍建设。尤其要注重发现和选拔那些爱国爱教、信仰虔诚、有道教事业心的年轻道教徒,使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拓宽新视野、掌握新技能;在工作实践中,磨炼意志,增强应世本领,不断为道教事业培养政治上过硬、信仰上坚定、德才兼备的符合新世纪发展要求的高素质、高层次道教人才。
       
  加强道教团体自身建设,还必须始终坚持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不断发扬道教优良传统文化,积极服务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所谓先进文化,自然是于国家建设发展有益、于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社会文明进步有益、对环境的保护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有益,以及在推动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文化。道教义理中尊道贵德、道法自然的事物规律论,柔弱不争、热爱和平的处世观,淡泊名利、虚怀若谷的价值观,上善若水、上德不德的修身思想,以及清心寡欲、重生贵实的生命观和济世利人、乐善好施的奉献精神等等,都是积极向上、文明有益的先进文化。在弘扬这些优良传统文化过程中,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传媒,如:网络、音像等进行广泛宣传;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创办道教刊物、出版道教书籍、举行道教文化研讨、开办道教知识培训班等形式,让道教徒与广大信教群众能随时学习、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此外,道教团体还应积极发挥其在各个宫观中的教务指导作用,支持他们借助宫观这一舞台开展一些道家养生健身方面的活动,举行道教音乐、武术表演,以及举办道教中医治病、饮食健康方面的知识讲座,以求实创新的精神追求文明的风尚,不断为社会人群提供有益的精神养分。
       
  加强道教团体自身建设,必须始终坚持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高举爱国爱教、济世利人的旗帜,创造真、善、美的人类生存环境。道教认为万物皆禀道性,所以追求天人合一、万物和谐共生的境界,坚持“和其光,同其尘”和“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的这样一个自然、理解、宽容的处世思想。千百年来,在这种义理思想的指引下,一代代道教徒为了实现这一境界,践行这一修持功德,他们除了不断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外,还专门制定出诸多戒律,作为各自在其修行悟道过程中的行为准则。由于时代不同,往往敬国爱民,济世利人这一思想在实际的表现方式上也不尽相同,但在弘扬爱国主义与济世利人的时代主旋律上却是一致的。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道教济世利人的思想体现在团结带领广大道教徒和信教群众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积极关心社会弱势群体,扶危救难,踊跃参与社会福利事业,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陕西省道教界,近年来在支持社会福利事业、捐款赈灾、参与希望工程等活动中先后捐款达400多万元。以实际行动向世人证明了道教存在的社会意义。
       
  综上所述,加强道教团体的自身建设,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使团体的思想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方向性,富有创造性,始终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符合国家和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
       
  (作者单位:西安八仙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