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春秋]武当派祖师——张三丰
作者:陈理胜

《中国道教》 2002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翻开道教史册,数不尽的修炼人,道不完的神仙事。他(她)们奇功异能,神奇的人生经历,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谈玄说理的题材和修身养性的真谛。当你走进气势辉煌的湖北武当山紫霄宫大殿,就可以看见那面带微笑而怡然自得的张三丰坐姿神像,从那庄严神秘中似乎跳动着一种情结,一种参悟,一种天人合一的虚空法度……
       
  明初,张三丰开创武当道,以真武大帝为祖师,在教义上主张三教合一,修持上注重内丹炼养,教团里则秘传内家拳法;上自帝王将相,下到庶民百姓,莫不欲一睹张三丰的仙姿。明朝历代皇帝或颁诏请赴,或派人四海寻觅,可少有见其踪影者。他给人们留下了奇幻莫测的神功,脍炙人口的传说,其所传道法空灵玄妙,武当剑名扬天下,太极拳益寿延年。
  世传张神仙名通,字三丰,号玄玄,乃汉祖天师之苗裔,三十代天师虚靖之玄孙,今嗣教天师西壁真人之曾叔祖。见《张神仙祠堂记》。《明史·张三丰传》曰:“张三丰,辽东懿州人,名全一,一名君宝,三丰其号也。以其不饰边幅,又号张邋遢。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冉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则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书经目不忘。游处无恒,或云能一日千里。善嬉谐,旁若无人,尝游武当诸岩壑,语人曰:‘此山异日必大兴。’时五龙、南岩、紫霄俱毁于兵,三丰与其徒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已而舍去。太祖故闻其名。洪武二十四年遣使觅之,不得。后居陕西宝鸡金台观,一日自言当死,留育而逝,县人具棺敛之。及葬,闻棺内有声;启视则复活。乃游四川,见蜀献王,复入武当,历襄、汉,踪迹益奇幻,永乐中,成祖遣给事中胡滢偕内侍朱祥赍玺书香币往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乃命工部侍郎郭*.,隆平侯张信等,督于夫三十余万人,大营武当宫观。既成,赐名太和太岳山,设官铸印以守,竟符三丰言……”台湾萧天石主编的《道藏精华》第二集第三本“张三丰太极炼丹秘诀”也有此内容。
       
  张三丰有很多化名,据现存文献《太岳太和山志》记载:“张三丰,名全一,字玄玄,三丰为其号。”《张三丰外传》曰:“神仙张三丰,一名君实,一名伸猷,字玄玄,道号昆阳。又称斗蓬,又呼张邋遢。”《张三丰本传》曰:“云游时,见宝鸡山泽幽邃而清,中有三尖山,三峰挺秀,苍润可喜,乃居其间,自号三丰居士。”后来又出现了三峰,居宝,山峰,通,玄一,保和容忍三丰子,思廉,疯汉人等等名号。名号多是因为张三丰觉得“吾之名号多与古今人同,知之即改,于心乃安。”见金一明著《武当拳术秘诀》。这也许是人们难以识其“庐山”真面目的原因之一吧!
       
  洪武初,至太和山冷坐,结庵玉虚宫。庵前古木五株,常栖其下,猛兽不噬,鸷鸟不搏,人益异之。衲不垢弊,皆号为邋遢张。有问其仙术,竟不一答。问经书,则涎津不绝口。登山轻捷如飞,隆冬卧雪中,鼾声如雷。常语武当乡人:“兹山异日当大显”。道士邱玄靖请为弟子,遂教以道妙,见《张三丰外传》。张三丰在武当山玉虚宫期间,其时不仅是邱玄靖请为其徒,还有孙碧云、周真德、杨善澄、刘古泉、卢秋云等道人皈依为道家弟子。周真德、杨善澄、刘古泉、卢秋云四人被称为“太和四仙”。明湖广监察御史贾大亭题太和山诗曰:“……希夷丹气满,邋遢剑光妍……”武林中人宋远桥、俞莲舟、张松溪、俞代岩、殷利享、莫声谷等七人拜于张三丰门下,成为武当弟子。得其太极拳与武当剑内家拳剑系列之传,世称“武当七侠”。自是武当剑与太极拳名声益显。其中张松溪为最,后来开创了武当松溪门派,武当武术因此盛行于浙江四明一带,以至于武林中有“北少林,南武当”之说。永乐以后,朝廷钦选的各地各派道士四百多人皆以张三丰为祖师,其丹法武功迅速流传开来。于是以张三丰为核心的武当派逐渐形成,在道教和武林中享有极高的威望。
       
  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十一子蜀献王朱椿题《张神仙像》赞曰:“奇骨森立,美髯戟张。距重阳兮未远,步虚靖之遗芳。飘飘乎神仙之气,皎皎乎冰雪之肠。爰寻师而问道,岁月亦云其遑遑;既受诀于散圣,复续派于瓜王。全一真之妙理,契未判之纯阳。南游闽楚,东略扶桑。历诸天之洞府,参化人而翱翔。曰儒曰释,曰老曰庄。皆潜通其奥旨,乃怀玉而中藏。”由此可知,张三丰是一个内炼高深,行踪不定,能辟谷,寒暑不侵,有轻功神行,知未来休咎,脱胎神化的一代宗师。正所谓“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他那善嬉谐,谈笑自若,洒脱不羁的神仙风度,足以使好道喜仙者倾羡。
       
  洪武十七年(1384),太祖朱元璋下诏征张三丰入朝,不赴,遂下令张三丰弟子沈万三(元末时初仅温饱;后得张三丰炼金之法,富甲江南;曾以其财力资助过朱元璋打天下)与邱玄靖(武当弟子)再次请张三丰,亦不赴。洪武二十四年(1391)遣使亦觅之不得。而此时张三丰已云游于陕、川、鄂、滇、黔一带。先居陕西宝鸡金台观,在此期间,把太极拳传给得意弟子王宗岳。始开太极拳由道门传入民间之先例。从此太极大兴,在北方迅速传播开来。后入蜀会献王,劝其长生修道(后来蜀献王是诸王中少有未被迫害的幸存者,这与张三丰的开示不无关系)。经江州(今重庆市)老君洞,留下今人都难以领悟的诗词联句。张三丰也曾停留于成都青羊宫,有《青羊宫留题》行于世。其一曰:“觅故人天涯不见,叹迷徒要学神仙。有一等守顽空的,有阴无阳是孤炼。有一等用鼎器的,舍死忘生谈采战。各执一端,玄关不知在那边。莫把无为来妆扮,尽都是空门面,怎得个云朋霞友也,混俗和光过几年。访道须要访先天,先天,是神仙亲口传。神仙,神仙,只在花里眠。”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修道真伪之所在。
       
  张三丰从成都青羊宫上青城山,又到鹤鸣山,转而去峨眉山,张三丰在明初时就与夔府开元寺僧广海善,临别时留诗云:“深入浮屠断世情,奢摩他行恰相应,天花隐隐呈微瑞,风叶琅琅咏大乘。”为广海留下草鞋一双、沉香少许而去。后来广海以此得永乐帝赏赐玉环千佛袈裟(见《峨眉山志》)。张三丰后入滇晤沈万三,同炼内丹服食大药。于二十五年回襄汉经平越,见福泉山山形奇绝,遂于高真观后结茅为亭,朝真礼斗,候诏飞升。在《叹出家道情》里,张三丰说道:“叹出家,倒也真。洗心源必要清净,玄中理方可见明。修真养性谁来问?俺也曾过了些崎山峻岭,走了些州县府城,大都廛市和光混。有一等不犯腥,不犯淫,有一等宽怀忍气财分明。西南国上把朋来进……”说明了在川、黔、滇一带有张三丰的朋友或信仰者。
       
  万历二十四年(1596)由守道王恩民,司理李珏等人共同编辑的张三丰专著《张仙遗事》曰:“张三丰,形骸外垢,天机内朗,于洪武末上年侨寓平越卫之福泉山高真观,在观后结茅为亭,昼则闭户静坐,夜则朝礼北斗,仙成离去之事”。明《贵州图径新志》载:高真观,在卫城西南福泉山上,洪武二十二年(1389)指挥张信建。张三丰仙人……以洪武间来寓高真观,与指挥张信善。教信以葬地曰:“远远长龙自北京,脉流城历建僧台,前峰凹处堪为冢。若葬真泉步玉阶”。已而别信曰:武当山再会。信留,闭之室中,未已,寂然不知所往。后信以功封隆平侯,监修武当宫观,果再会其人焉。
       
  明朝郭子章《黔记》载:“(平越,作者加)府城内有福泉山,山上建有高真观,层台突起,下控曲江,后有张仙浴池。城南有犀牛洞,在张三丰高真观下。郭子章至平越上福泉山,见高真观后山石层起,张仙三丰法构礼斗,遗址犹存。旁有天生石池,四时清泉,不竭不溢,名浴仙池,池畔有桂树,既枯再荣。观前有蟠龙穴,观下有石犀洞,张隆平父母析葬焉。平越人指点,隆平未遇时仙授福地,验应遗诗,为持左券。至平越上隆平母墓,则张仙之阡,悉合景纯葬法,地灵可凭,岂尽玄虚”。万历三十一年(1603)曹学全《贵州通志》载:张三丰,洪武时寓高真观,与指挥张信善,指其南月山寺右地曰,葬此后必封侯世禄。信从之,后果以功封隆平侯。礼斗亭,在高真观内,仙人张三丰礼斗于此。高真观,在城西南福泉山上。洪武间建,后有张仙浴澡池。张三丰在福泉山留下了《北斗大法》、《无根树词》、《打坐歌》,并留有手书《龙行大草》碑一通。
       
  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的儿子湘王———朱柏,朝谒武当山天柱峰寻张三丰。写下《赞张真仙诗》一首:“张玄玄,爱神仙。朝饮九渡之清流,暮宿南岩之紫烟。好山劫来知几载,不与景物同推迁。我向空山寻不见,徒凄然;孤庐空寂大松里,独有老猕松下眠。”
       
  张三丰自67岁在终南山得火龙真人大道真传后和光于尘世之间,留下了很多丹经妙语。尚书胡广抄写张三丰所作的《无根树》、《大道歌》、《炼铅歌》、《琼花诗》、《青阳宫留题》、《丽春院》、《金液还丹歌》、《真仙了道歌》等经文上奏于明成祖朱棣。说:“张三丰实有道法,广具神通。”朱棣对张三丰更加景仰渴求。永乐五年(1407年)遣给事中胡滢偕内侍朱祥赍玺书香币往访,遍历荒徼,积数年不遇。《明史·胡滢传》记载了胡滢从永乐五年起遍行天下,访寻张三丰历10年之久,至永乐14年乃还,仍求之不得。然而,明成祖又派第43代正一教天师张宇初历天下名山访寻张三丰,《汉天师世家》曰:“戊子永乐六年(1408年)10月,(明成祖)手敕(张宇初)寻访张三丰。”张三丰曾多次往返于武当山与鹤鸣山之间。《巴蜀道教碑文集成·迎仙阁记》载:“至永乐十一年(明成祖)又命龙虎山道士吴伯理赍捧御书,径诣兹(四川鹤鸣山)山,筑馆以居。且以仙人好楼居,乃于山之延祥观后四十余步,因其地位清高草木清华之处,建杰阁而傍以迎仙”。现存于武当山的龟驮大石碑上,明确地记载了明成祖尝遣使奉香致书,遍诣名山虔请张三丰,碑曰:“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神妙莫测,朕才质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敬再遣使,谨致香奉书虔请,拱候云车凤驾,惠然而来,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怀,敬奉书。”由此可见其诚心。明成祖不惜耗损国库资金,动用30万军民工匠;历时14年,兴建武当宫殿,形成9宫8观、30庵堂、72岩庙、39座桥梁的巨大工程,这在武当史或中国历史上都是十分少见的。
       
  明朝英宗时赐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明宪宗封他为“韬光尚志真仙”、明世宗也封他为“清虚元妙真君”。受明朝历代皇帝之推崇不可谓不厚,然而,张三丰却有他自己的人生思想:“盖帝王自有道,不可以金丹、金液分人主励精图治之思。古来方士酿祸,皆因游仙入朝,为厉之阶。登圣真者,决不为唐之叶法善,宋之林灵素也,前车可鉴矣”。晚年遁逍,使人莫知其踪影。其“闲心忘富贵,总角趣烟霞”;“求吾安命之理,守我修真之道。人竟嚣嚣,我独默默。人皆烦恼,我独清凉”的作风,体现了道家逍遥自在、无拘无束、淡泊名利、不趋权贵的高风亮节,实为后世修炼家之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