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道教论坛]论丘处机道教词的苦修思想
作者:左洪涛

《中国道教》 2002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丘处机(1148-1227),世称长春真人,是金、元之际最著名的全真道道士。据陶宗仪记载,丘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山东)登州栖霞县滨都里人也……生而聪敏”①。自幼聪明过人,日记千言,久而不忘,后被元太祖成吉思汗尊称为“丘神仙”,是历史上有名的高道之一。丘氏有很高的文学修养,其道教词是同类中的上乘之作,前人对其评价甚高,唐圭璋先生的《全金元词》收入其词作的全部内容,顾嗣立编《元诗选》、陶湘补编《景宋金元明词》、周泳先编《唐宋金元词钩沉》、朱祖谋辑《瞗村丛书》亦收入其诗词。然而,包括丘词在内的全真道教词长期以来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关注,在文学史、诗歌史、词史中也没有它们的一席之地,笔者不揣浅陋,试图结合相关文献、其生平及宗教活动,对其道教词所表现的交游及宗教生活进行初步研究,不足之处,敬请方家批评指正。
       

       
  一
       

       
  丘处机从少年时期就向往神仙之道,并于金世宗大定六年(1166)加入全真道,次年在昆仑山拜王重阳为师,为其七大弟子之一。全真道创建于金初,是晚唐以来逐渐兴盛的内丹派道教在民族矛盾十分尖锐、而原符道教极其凋弊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后来发展成为中国道教两大派之一。全真道创建者王,是汉族庶族地主出身的士人,“全真王重阳本士流,其弟子谭、马、丘、刘、王、郝,又皆读书种子,故能结纳士类,而士类亦乐就之”②。早期的全真道大师都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这是丘词能取得很高成就原因之一。王去世后,自大定十四年(1174)始,丘氏先后西入陕西銵溪、龙门,隐居十三年,历尽艰苦,专志修道。他的苦修异行惊动世俗,《正统道藏》云:“道既成,远方学者咸依之。”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山村农夫,都争与之交往。大定二十八年(1188),丘处机应金世宗征诏至燕京(今北京市)。元太祖十五年(1220),应元太祖成吉思汗之请,见成吉思汗于雪山行营。太祖十九年(1224),丘氏还居燕京太极宫(今北京市白云观),受命掌管天下道教。王七大弟子去世后,以丘氏为祖师的龙门派势力最为强盛。对于这样一位著名的历史人物,其生平、思想和诗词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丘词收入《銵溪集》,该书主要是丘处机居銵溪、龙门修道时所作,后由其门人编辑结集,共六卷,《正统道藏》收入太平部。唐圭璋先生的《全金元词》收入其词作的全部内容,该书“据影印金本及道藏校补朱本”③,又据相关书籍增补了十九首,这样一来,丘词被唐圭璋先生搜罗殆尽,故本文引丘词以《全金元词》为主。从丘词中,我们能看到与苦修有关的思想。
       
  首先是内修心性。如前所述,成仙证真是道教的基本信仰,他们所追求的不是肉体长生,而是超出生死。肉体既然不能长生,又不值得长生,那么向何处安置超出生死的信仰呢?全真道认为超出生死的依据在于找到了不生不灭、超出生死的“性”,这种万古长存的东西只能在自心,是心之性,亦称一灵、元神、真性、真心、本来真性等。它源于佛教,指心的本性或本体。丘氏在《长春祖师语录》中指出:“生灭者形也,无生灭者性也,神也。有形皆坏,天地亦属幻躯,元会尽而示终。只有一点阳光,超出劫数之外,在身中为性海,即元海也。”全真道把成仙证真的根据建立在人心所具有的“真性”上,超出生死或长生成仙之道,唯在自心中体认真性。“按全真道的观点,自心真性本来无欠无余,只因被邪念遮蔽迷乱而不自觉,只要在心地上下功夫,于一念不生处体证真性,便可于一念间顿悟,乃至超出生死”。④全真道的这种唯重修心见性以期超出生死的修炼路线,已十分接近佛教之道。修心见性的具体做法是什么呢?丘处机在《北游语录》中指出:“但心定,行住坐卧皆是行道。如心定,有为也是,无为也是;心不定,处有为也不是,无为也不是。”也就是说,首先要心定,从而清除妄念,磨尽爱欲、除去旧习。他为了消除妄念,甚至自行阉割,断绝情根⑤。故丘氏在《舍本逐末》诗中云:“一念无生即自由。”又如其《月中仙·山居》云:“天生耿介,爱一身孤僻,逍遥云壑。利名千种事,我心上、何曾挂着。”他的《无俗念·性通》上片很好地表现出这一点:“法轮初转,慧风生、陡觉清凉无极。皓色凝空嘉气会,豁荡尘烦胸臆。五贼奔亡,三尺逃循,表里无踪迹。神思安泰,湛然不动戈戟。”又如:“放四大,优游无所为。向碧岩古洞,完全性命,临风对月,笑傲希夷。一曲玄歌,千钟美酒,日月循环不老伊。”⑥故况周颐曰:“丘长春銵溪词,十九作道家语,亦有精警清切之语。”⑦其《无俗念·灵虚宫梨花词》最为后人所欣赏:“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万化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材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后人对这首词评价很高,明人杨慎云:“丘长春咏梨花[无俗念]云(词略)。长春,世之所谓仙人也,而词之清拔如此。”⑧清人冯金伯引《竹坡丛话》云:“有好事者问丘长春曰:‘神仙惜气养真,何故读书史作诗词?’曰:‘天上无不识字神仙。’丘有咏梨花[无俗念]词,极清拔。”⑨其《无俗念·月》上片云:“偎岩傍陇,蝨长更、萧索昏魔非一。皓月澄澄山上显,天角辉辉初出。露结霜凝,金华玉润,淡荡何飘逸。清临寰宇,发扬神秀姿质。”况周颐认为该词“淡荡飘逸,尤能写出月之神韵。向来赋此二题者(另一首乃丘氏之《无俗念·枰棋》),殆未曾有。”⑩
       
  其次是外修功行。王去世后,七大弟子分至各地传教,但他们对王的宗教思想的理解各有不同,丘处机在继承王思想的基础上,创立了龙门派内外双修的基本原则。笔者前面已论述了丘词中内修心性的特点,与王的其他弟子相比,丘氏所开创的龙门派更注重吸收儒家思想,显示出儒家所具有的入世倾向。著名学者钱穆曾论述丘处机之学与马钰之学的差异,他在《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六)》中认为:“丹阳(马钰)之学似多参佛理,独善之意为多。长春之学似多儒术,兼善之意尤切。而两人之学皆出重阳,盖重阳宗老子而兼通儒释,而丹阳、长春则学焉而各得其性之所近。”钱先生所论极是。丘处机在论述修心见性时,主张从积累功行开始。如前所述,全真道认为自心真性本来无欠无余,只因被妄念遮蔽迷乱而不能自觉。虽然制服妄念可以真接从炼心方面入手,炼尽妄念,仅存正念,久而久之正念亦除,达到于一念不生处体证真性,直到超出生死。但丘氏根据自己的修行体会,感到仅仅单纯地以心制念,难度很大,也应该在尘世中锤炼,同时在这种锤炼中积累功行,直到功行圆满,道心自成。《北游语录》中转引丘处机的话说:“俺学者,下志把握心情,自内观其心至寂无所寂地面,前后百回,虽鬼神至灵不能窥测,忽一念横起,自不可遏,用尽智力,终无可奈何,此无它,只是少阙功行也。”所以,丘氏开创的龙门派一方面重视修心见性,另一方面也重视外修功行。丘氏提倡的内外结合实际上就是儒道结合,内道外儒,这也是王重阳三教合一宗教思想的一种体现。任继愈先生认为它已成为儒教的一个支派:“应当指出,金元时期的全真教把出家修仙与世俗的忠孝仁义相为表里,把道教社会化,实际上是儒教的一个支派。” 此论甚是。
       
  丘氏的外修功行主要表现在为民做实事上,最著名的是他不顾年老体衰,万里西游,劝成吉思汗戒杀这一壮举。《銵溪集》收录了他在出发前写的《复寄燕京道友》,诗云:“十年兵火万民愁,千万中无一二留。去岁幸逢慈诏下,今春须合冒寒游。不辞岭北三千里,仍念山东二百州。穷急漏诛残喘在,早教身命得消忧。”瑏瑢其爱民之心溢于言表。实事上,他也得到了人民的爱戴、关心,如其《满庭芳·述怀》云:“逐疃巡村过处、儿童尽、呼饭相留。”《无漏子·乐道》亦云:“昏告宿,馁求食,坊村没阻颜。”
       
  遗憾的是丘词中这方面的内容不多,与其相关的方面相对多一些,主要是与金王朝、士大夫、平民的交游,进行传道布教。他从王重阳、马钰的传教中得到经验教训,即只有得到皇帝、王公大臣的支持,才能发展全真道,同时也才能使自己积累功行,直到功行圆满,道心自成。其中最著名的是词篇《瑶台第一层》:“宝运龙飞,当四海、群仙降迹时。万机多暇,三灵协赞,不动枪旗。玉楼金殿广,更月台风榭临池。静无为,泛彩舟鸣棹,凉簟枰棋。□深惟。前王创业,太平难遇道难期。会逢天祜,遐荒入贡,玄教开迷。坐朝垂听暇,伴赤松、谈论希夷。胜驱驰,向人间一度,天外空归。”丘处机在该词中对金世宗大加颂扬,《金莲正宗记》记云,“金世宗大定二十八年(1188)世宗召见,丘处机应制献此词,世宗览之,大悦。”瑏瑣世宗还特别下令在宫庵绘制王重阳、马珏像。这是自王重阳以来全真道正式得到金王朝承认的一个标志。
       
  丘处机能使全真道发展到这一步,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此之前,他的传道布教工作已取得很大成绩,积累功行甚多。丘氏与士大夫、平民交往甚密。这从丘词中即可看出。对没有入全真道者,丘氏便否认其人生价值,劝其入道,如《上丹霄·答陇州防御裴满镇国》下片云:“掀天富,倾城丽,过人勇,彻心奸。尽逐境、颠倒循环。纷纷醉梦,往来争夺苦摧残。不如闻早,拌烟霞、高卧云山。”不能否认,有些士大夫、平民虽然愿意和全真道士交往,但并不愿意马上加入,如何劝其入道呢?丘氏不愧是一个出色的宗教家,他不厌其烦,能在人们最需要心灵安慰的时候进行说教。现仍以被赠者裴满镇国为例。丘氏在其生病时又赠词《悟南柯》,其词序云:“陇州防御裴满镇国,因病召余下山,将还,乃子觅言,遂书此以赠。”该词上片否认其人生价值,下片云:“逗引中丹坏,销磨内臧虚。悲愁灾患共萦纡。百便千方,医疗不能除。”对刚入道者,他耐心地指导信徒的修炼,启发他们克服修炼过程中的急躁心理,指导他们如何修行,如其《上丹霄·赠京兆府统军夹谷龙虎》,先对被赠者忠于职守作了一番赞扬,肯定其年暮归道,最后写到:“但能慈忍,戒荒淫、名挂仙衔。”这也是全真道的教义指导他修行。又如《凤盝梧·寄东方学道者》,希望其:“既是抛家须早早。云水登程,莫恋闲花草。直至潼关西岳庙。教君廓尔清怀抱。”最后,为防止见人就劝其入道而引起别人的反感,丘氏有时表现出文人的雅兴,故意不谈全真道。如《无俗念·枰棋》上片写朋友来访,下片描写其下棋的场面:“初似海上江边,三三五五,乱鹤群出。打节冲关成阵势,错杂蛟龙蟠屈。妙算嘉谋,斜飞正跳,万变皆归一。含弘神用,不关方外经术。”况周颐认为:“丘长春《銵溪词》十九作道家语,亦有警警清切之句。《无俗念·枰棋》云:……其形容棋势,如见开奁落子时。……向来赋此二题者,(另一首乃丘氏之《无俗念·月》)殆未曾有。”可以推测,丘氏的这类词很受当时士大夫的欣赏,故宋子贞《普照真人道行碑》云:“汴梁既下,衣冠北渡者多往依焉。”“全真实际成为逸民遗老的逋逃薮,具有士人隐修会性质。”
       
  第三,积极进行斋醮活动。虽然金元全真道继承的是钟吕内丹派,以个人修炼成仙为其宗旨,但是也继承传统的修炼方法,进行斋醮炼度。另一方面,个人修炼的影响毕竟有限,为了全真道的发展,故从马钰开始,在传教的方式上逐渐兴起了斋醮之风,通过祷雨祈晴等活动,以便吸引更多的信徒。刘处玄、王处一的斋醮之事较为频繁,丘处机的斋醮活动就更多了,我们从丘词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如其《解冤结·赠醮众》上片云:“山河已定,干戈不起,太平时,八方和议。斋醮频修,盛答报,虚空天地。谢洪恩,暗中慈惠。”有些词的词题、词序就表明他进行了很多斋醮活动。如其《醉蓬莱·九月十八日西虢刘氏醮》描绘了当时的热闹场面,最后云:“烂漫香风,健飘飘丹桂。秀景稀逢,上真难遇,幸一时相际。雁影沉沉,蟾光照夜,醺醺同醉。”瑏瑦可见丘氏与他们的关系非常融洽,这拉近了他和醮众的距离,以便吸收更多的人入道。其《悟南柯》也反映了这一点,其词序云:“西虢刘氏作下元醮时,乔生簪菊满头”。从词中可看出丘氏与这些信陡的关系甚为密切,这也是丘处机门徒最多的一个重要原因。对那些还在观望的信徒,丘氏总能抓住时机,促其入道,如《铁丹砂》,其词序云:“赠西虢醮众,时强公病噎疾”,其词云:“建斋筵,须省可。休罗列,看食重重堆棰。本来要荐福求恩,却招殃惹祸。强老先生还见么。莫不是受用,于身太过。如今从百味珍馐,眼相看咽唾。”
       
  二
       

       
  全真道士所进行的内修心性、外修功行的修炼,是以极端的僧侣禁欲主义为基础的,是苦修。他们从开始起,就仿印度佛教初期之制,建立了出家制度,倡修苦行,不准有妻室,该制度是与其成仙证真的信仰和内丹修炼的要求相适的。全真道还吸取了爱染缘起之说,把传统道教的节欲思想发展到极端,宣称家庭、亲情的虚妄。他们把家庭看成“牢狱”、“火宅”,称父子夫妻亲情为“金枷玉锁”,宣扬人的七情六欲是成仙证真的大障,要人把七情六欲都消散。丘处机身体力行,“入銵溪穴居,日乞一食,行则一蓑,虽簟瓢不置也。……昼夜不寐者六年。既而隐陇州七年,如在銵溪时。”瑏瑨丘氏在銵溪六年,昼夜不眠,这是最使人惊叹之处。
       
  我们从丘词号中也能看出这一点。其《无俗念·居銵溪》云:“孤身蹭蹬,泛秦川、西入銵溪乡域。旷谷岩前幽涧畔,高凿云龛栖迹。”我们从前面的“内修心性”中,感到丘处机和其他全真道士如同隐士一般,实际上他们比隐士、比常人更苦百倍。如其《无俗念·岁寒守志》上片云:“寂寞山家孤悄悄,终日无人谈说。败衲重披,寒独坐,夜永愁难彻。长更无寐,朔风穿户凄冽。”其《玉炉三涧雪·自咏》上片亦云:“夜宿銵溪古庙,晓登竹径荒村。日中无事馁巡门。淡饭求它一顿。”
       
  在王重阳和全真七子时期,全真道模仿印度佛教初期之制,还要求出家道士乞食为生。“综观有元一代士人与宗教的关系,当数全真教影响最大”。全真道中士人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让一个读书人去乞食,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但丘处机却做到了。“烟火俱无,箪瓢不置,日用何曾积。饥餐渴饮,逐时村巷求觅。选甚冷热残余,填肠塞肚,不假珍馐力。好弱将来糊口过,免得庖厨劳役。装贯皮囊,熏蒸关窍,图使添津液。色身轻健,法身容易将息。”瑐瑠丘氏首先从认识上克服了乞食的心理障碍,给其他道士乞食做了一个榜样。
       
  全真道的出家修行、乞食制度,是标准的“苦修”。我们从其词作中能看出这一点,其《无俗念·岁寒守志》下片云:“求饭朝入西村,临泉夹道,玉叶凌花结。冻手频呵仍自恨,浊骨凡胎为劣。昼夜参差,饥寒逼迫,早晚超生灭。须凭一志,撞开千古心月。”元好问《元遗山集》卷三十五《紫微观记》谓全真教徒:“耕田凿井,从身以自养,推有余以及之人。”辛愿《陕州灵虚观记》云:“(全真家)其坚苦似墨。”这样对全真道的发展极为有利,故陈垣先生认为:“全真不尚符烧炼,而以忍耻含垢、苦己利人为宗,此遗民态度也”,“欲其教广传,而不先罗致知识分子,人几何不疑为愚民之术,不足登大雅之堂耶!全真……能结纳士类,而士类亦乐就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表现丘处机苦修的道教词主要反映了全真道与旧道教不同的教义和教制,同时也反映了丘处机对全真道宗教思想的发展以及全真道森严的教制教规。丘词的确是这类词的上乘之作,故胡光谦序称其为:“动容无不妙,出语总成真。”
       

       
  注:
       

       
  ①(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中华书局1959年2月1版,第120页。
       
  ②瑐瑡陈垣,《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见陈垣《明季滇黔佛教考》,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版,第585页;第577-579页。
       
  ③、⑥、瑏瑣、瑏瑦、瑏瑧、瑐瑠唐圭璋,《全金元词》,中华书局1979年10月第1版,第2页;《沁园春·示众》,第455页;第479页;第462页;第470页;《无俗念·居銵溪》,第452页。
       
  ④卿希泰,《中国道教史》,第三册,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2版,第60页。⑤任继愈,《中国道教史》,下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688页。
  ⑦、⑧、⑨、⑩、瑏瑤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11月第1版。《蕙风词话》,第五册第4487页;《词品》,第一册第453页;《词话萃编》,第二册第1912页;《蕙风词话》,第五册第4487页;《蕙风词话》,第五册第44页。
       
   任继愈,《中国道教史·序》,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第1版,第6页。
       
   薛瑞兆、郭明志,《全金诗》,第二册,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一版,第194页。
       
   邓绍基,《元代文学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12月第1版,第21页;第23页。
       
   《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第1版,第19册第734页;第25册,第8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