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负暄琐话]最可怕的是穷而无助
作者:笑 蜀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据12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报道,数十名巴黎人搬出舒适的公寓,露天搭起帐篷,在寒冷、肮脏、吵闹和危险的街头生活中亲身体会无家可归者的艰辛。
       这则寥寥数百字的报道,背后蕴涵的意味,却极为悠长。就在不久前,我们的一些城市政府,比如北京、武汉、成都、常州的城市政府,也曾组织较大规模的街头体验活动,但其主旨却与人家相反,不是让人体验无家可归者的艰辛,而是让部分大学生和市民上街当临时城管,体验“城管执法的艰辛和不易”。
       任何社会都有失败者、失意者、弱者。即便发达如法兰西,街头也不乏流浪汉。至于一般发展中国家,底层人群就更所在多有。中国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是一个转型国家,承受着现代化和社会转型的双重阵痛,被快速推进的现代化列车逐次抛弃的底层人群更为庞大,这不可怪。可怪的只是我们对底层人群的态度和立场。
       一般来说,底层人群虽然穷,但如果基本权利有保障,有迁徙的自由,有选择贫民窟的自由,有流浪乞讨的自由;而且有选票,可以借助选票迫使城市政府为自己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从而保障其生存底线,在贫富之间求得一个起码的平衡;穷不可怕,只要有一个以保障人的基本生存为宗旨的社会秩序,穷而有助,那么穷就不会是死地,不至于令人绝望。
       把穷变成死地,还需要在穷之外增加一个元素,那就是无助。穷而无助,穷即万劫不复,这种情况下,穷就是人世间最大的折磨了。因穷的摧折而趋于变态和极端,最终因穷而疯,也就往往不可避免。
       穷,但依然有关怀,有温馨,有希望。而且这种关怀、温馨和希望有坚实的文化依托和制度基础。这是许多国家社会依然长期稳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可见穷未必致乱,社会秩序不以保障人的基本生存为宗旨,穷而无助,这才是真正的致乱之源。
       不仅没有悲悯,没有同情,没有救助,而且连自谋生路的机会也不给人家,把人家追得走投无路,把人家整得鸡飞蛋打。道德不道德就不讲了,这么做起码是没有生存智慧。是个人就要吃饭,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法律。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穷寇勿追”。穷人不是寇,但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穷人。
       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尤其是权利的不均衡所导致的财富分配的不公正,注定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一个庞大的底层人群,将一直存在下去。那么贫富之间如何和谐相处,也就是如何对待穷人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救助穷人、保障穷人的基本生存问题,也就成为关系社会和谐的当务之急了。
       在这个问题上,国际惯例已经非常丰富,譬如巴黎市民换位体验流浪者生活,就很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不能不与穷人同在一个屋檐下,而且风水轮流转,说不准哪一天,我们自己也会沦落到穷人的行列中。既然如此,体验一把做穷人的滋味,了解穷人的需求,给穷人更多关怀、温馨和希望,让即便是最穷的人,也有基本保障,也有基本尊严,这实在不是多此一举。
       归根结底,穷人也是人,也要有活路。不给穷人生存空间的某些城管执法,是无法让人理解和包容的,这个问题上,让人怎么体验也没用。把城管武装起来,配备上钢盔和防刺背心,或者如广州市正在酝酿的,组建城管公安机构,扩大城管的合法伤害权,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因为管制的力量永远大不过求生的力量。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和解,那就是互助,那就是共存。至于做得到做不到,惟取决于我们的态度和立场。
       [王翔宇荐自《新京报》2006年1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