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修真养性]《本经阴符七篇》养生法述要
作者:王 晓

《中国道教》 2002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本经阴符七篇》是一部代表鬼谷子养生学派的著作。鬼谷子,晋平公时人,姓王,名翊,因隐居鬼谷,号称鬼谷子,是我国战国时代著名的养生家。他天性“凝神守一,朴而不露”(见《仙传拾遗》),以“黄老心术”论世事,讲求内外损益,养性持身之道。据道藏《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卷六《鬼谷先生》记载其曾“受道于老君,入云气山采药合服得道,颜如少童”,“在人间数百岁,后不知所之”(见《仙传拾遗》)。世传鬼谷子的四门学问之一就是出世学,既“修真养性,服食引导,祛病延年,冲举可矣”。修真,即调养真性,保养神气,使神气不散;养性,即炼心神,涵养本性;服食,指服用草木矿石类药物等以求长生;引导,是春秋战国时创立的一种以形体运动配合呼吸吐纳的炼养方法;冲举,又称轻举,既所谓的白日飞升。也就是说,只要通过以上方法的修炼,就可以达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这些理论,对后世养生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鬼谷子养生以精神为宗,主张养生要寓于人的精神活动之中,强调静态养生以调理养护精神,安定心志为主,动态养生则借想象,动作为引导精神与身体,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他归纳出的一套养生方法,虽然其中内容复杂,其方法也不尽具体完善,但总体上仍可以给人以某些启示,所以至今仍是人们研究鬼谷子养生学说的主要论据,下面概要地述及书中的养生方法。
       
  一、养德安神,调摄心态:养德,即温养阴德,指道德修养而言。《本经阴符七篇》中将道德修养放在养生的首位,有“德之为人,养神之所归诸道,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的理论,认为道德是培养人心、肝、脾、肺、肾等五种脏器的根源,也就是追求养生的根源,一个有良好道德修养的人,心境高远,不谋私利,则精神内守,五脏安和,自然身体健康长寿;反之,如果欲求过多,思虑过甚,造成神不守舍,日不得食,夜不得寐,导致精神和躯体功能失调,因而发生疾病。这与道家提倡返朴归真,清静无为的养生方法是一致的。他认为:“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之谓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养气,养气得其和。”精神,古人称之为神,又称心神,认为神为一身之主宰,统帅五脏六腑,有神则生,无神则死,神强则健,神弱则病。精神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基础,由内脏产生的,与人的健康长寿有着密切的关系。
       
  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是一切精微有用的、维持生命活动的、滋养人体的物质基础;是充养人体的一种精微物质,或是人体脏器生理功能活动的总称,包括意识、知觉、思维活动和内在脏腑精气的外在表现。精、气、神三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但这三者之中,神起着主导作用,五脏得到养护的关键是调神,心神安定、宁静就能养气,养气就能使五脏得到平和。
       
  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指生、死、耳、目、口、鼻之欲),是有思想、有意识、有情感的生物体,有着非常丰富而又极为复杂的心理活动。“仙鹤神清因骨老,鸳鸯头白为情多”,若情欲激动过度,则可导致内脏功能失常,气血不调而发生疾病,惟有心志平和,性淡平易,才可以免忧虑,避外邪,才可以“怀天心,施德养”。鬼谷子在漫长的修炼和洞察世事中总结出“人动我静,人言我听,知性则寡累,知命则不忧”,“心平则仁义著矣”的养生法则。若违背了这个法则,就犹如“草木之术不得时”,“江河无雨润泽之”。鬼谷子提倡“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志意实则威势不分”(见《本经阴符七篇》)。这就是鬼谷子的“全生”之道,这种清静无为,忘我无欲,恬淡虚无的养生观,这种注重修养,保持乐观的养生之道,对后世养生学说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这些纯朴的语言,即使在今天看来,对养生祛病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仿生养生,动静相宜:养生,也叫“摄生”、“道生”,即保全生命的意思,其目的为了健康长寿,而养生中有一个重要的方法便是仿生养生。仿生养生是我国古代人们为追求躯体上的健康圆满,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及与疾病做斗争的过程中,总结流传下来的一种让肢体运动和呼吸运动相结合的养生方法。即通过吸进新鲜空气,吐出浊气的调息法和模仿自然界禽兽动作的方法调心、调气、调形,从而促进精神和躯体的健康。《抱朴子·别旨》指出仿生养生具体做法为,“象物粉绘,表形著图,但无名状也,或伸屈,或俯仰,或行或卧,或倚之,或踯躅,或徐步,或呤或息……疗未患之患,通不和之气,动之则自觉气畅,闭之则三宫血凝,实养生之大律,祛病之玄术矣”,“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庄子·刻意》中亦有“导引之士”、“熊颈鸟伸”的记载,还有今人皆知的华佗的五禽戏,都是根据自然界动物现象提出的动静相宜的仿生养生方法。
       
  在《本经阴符七篇》中,鬼谷子在每篇篇首都提纲挈领地提出了仿生养生的法则,归纳为七大法则。“七法”之说,可以理解为类似五禽戏的仿生保健方法,下面简要分述之。
       
  1.盛神法五龙:《说文》曰:“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五龙”泛指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龙。在人体,金、木、水、火、土分指肺、肝、肾、心、脾五个脏器,五脏之间关系密切,相生相克,互为利用,共同构成人体赖以生存的生命基础。要使人体五脏精神、精气充盛,就要像龙飞腾一样,经常活动身体,运动不息,生命不止,故盛神之道,法五龙也。
       
  2.养志法灵龟:志是用来判定是非曲直的,养志即培养心志,培养人对是非的判断能力;龟,古人认为是灵异之物,寿命很长,可以用来占卜判断吉凶,《艺文类聚》谓:“龟者神异之甲虫也,生生百岁,可明吉凶”,李时珍认为“龟以春夏出蛰脱甲,秋冬藏穴导引,故灵而多寿,能通任脉。”也就是说,人欲达长寿,就要像龟那样引颈缓行,凝神守一,调理气息,培护心志,使自己判断是非能力增强,心不被外界各种事物所困扰,无虑才能获得像龟那样长的寿命,故《抱朴子·对俗》曰:“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
       
  3.实意法螣蛇:螣蛇,一作“腾蛇”、“神蛇”,《山海经》谓之“飞蛇”,《淮南子》作“奔蛇”,郭蹼注:“龙类也,能兴云雾而游其中。”螣蛇是一种类似龙的神蛇,能腾云驾雾在云中飞翔。实意就是坚定意志,“实意法螣蛇”就是说要效仿螣蛇那样弯曲和舒展肢体,通过刻苦的体能锻炼,以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
       
  4.分威法伏熊:伏熊指趴下潜藏着的熊。李时珍曰:“熊者雄也,每升木行气,或坠地自快,俗呼跌膘,即庄子所谓‘熊经鸟伸’也。”熊在偷袭前,先把身体伏在地上,观察形势,然后才采取行动。通过学习熊偷袭前的动作,屈身直腰,养精蓄锐。
       
  5.散势法鸷鸟:鸷鸟指很凶猛的鸟,如鹰、雕等。李时珍曰:“鸷悍多力,盘旋空中,无细不睹,鸷鸟之力在骨,故以骨治骨。”陶弘景注解曰:势散而后物服,犹鸟击禽获。意思是通过效仿鹰、雕捕获猎物的动作而使体内聚集的真气向体外发散,以达到肢体强壮的目的。
       
  6.转丸法猛兽:指通过外在身体的锻炼增加人内在的聪明才智,使人的智慧和精气在体内还者复,复者往,宛转滑利,运转无穷,就向猛兽一样,精力充沛,威力无边。
       
  7.损兑法灵蓍:蓍是古人用来占卜的工具,谓之神草,可通天地,《太平御览》曰蓍草“千岁而三百茎,同本以老,故知吉凶。”《易·击辞上》曰:“探赜索隐,*‘深致远,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1*1者,莫大乎蓍龟”。损兑,又称损益,减少和增加的意思,要想知道身体健康状况的好差,就要效法灵蓍,知微杜渐,即使是很轻微很细小的变化也不可以不细心观察,兑能知得失,蓍能知休咎(凶吉),故损兑法灵蓍。
       
  以上“七法”是鬼谷子养性修真的重要经典。古代追求高寿的人,通过模仿自然界禽兽的动作,活动腰体与关节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育真气,舒筋健骨,平秘阴阳的目的,由于仿生养生是动形与调气相结合,练习后多有一种轻松舒畅,心旷神怡之感,不仅仅有强身健体、防病治病之效,同时亦有抗老防老、延年益寿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