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道教论坛]张万福的养生教育思想
作者:史降云

《中国道教》 2002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张万福是唐代著名道士,生卒年不详,生平事迹难考。要考证其简略活动情况,只能依据张万福著作中的部分言辞来探究。《道藏》第三十二册所辑的张万福之作《传授三洞经戒法略说》卷下说:"窃见金仙、玉真二公主以景云二年岁次辛亥春正月十八日甲子于大内归真观中,诣三洞大法师金紫光禄大夫鸿胪卿河内郡开国公上柱国太清观主史尊师受道。"①"景元"是唐睿年号,景云二年即公元711年。因为他在各种著作中均自称"京三洞弟子清都观道士张万福"②、"三洞弟子京太清观道士张万福"③,可见张万福在唐睿宗时已是京城道士。又《传授三洞经戒法略说》末尾题记曰:"大唐先天元年岁次壬子十二月丙申十二日丁未太清观道士张万福谨记。"④"先天"是唐玄宗的年号,先天元年即公元712年。说明张万福在唐玄宗时是京城太清观著名道士,而且奉旨主要负责编著经戒、醮仪之类的道规与经籍。他在《传授三洞经戒法略说》末尾题记中说:"万福自惟凡戒行无取谬,奉恩旨滥预临坛。"⑤说明张万福整理编撰经戒法是奉旨行事,可见他一定是当时道士中的名流。另据史崇玄《一切道经音义妙门由起序》说,张万福在唐玄宗时曾以京太清观大德的身份参加了《一切道经音义》的编修工作。
       
  ⑥由此可以证明,张万福是一位活动于唐睿宗、玄宗时的道教名流,其编撰的斋醮科仪经文有:《传授三洞经戒法略说》、《三洞法服科戒文》、《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戒法择日历》、《洞玄灵宝三师名讳形状居观方所文》、《醮三洞真文五法正一盟威立成仪》、《洞玄灵宝度人经大梵隐语疏义》等。
       
  张万福编录整理的大都是经戒、醮仪、服饰之作,这些经籍不仅是对陆修静以来的道教科仪斋醮的清理与总结,而且为杜光庭集道门科仪之大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⑦。张万福并没有专门论及养生教育的著作,但在其谈道教科仪斋醮、戒律服饰的经籍中隐含与渗透着不少教育思想与教育观点。经过筛选、提炼、总结,现将其概述如下。
       
  张万福本着教化度人,使人长生久视、羽化登仙的终极目标,去制定戒律,规范行踪,力图从客观戒尺约束的角度去教育众生,笃信真道,潜心养炼,强身健体,共兴道业。张万福的养生教育思想可总括为:"湛然清静"的条件,"永保无为"的原则,"珍惜精液""共养和气"、"气保神养"的目的,"内观于心"、"心灵朗悟"的内炼手段。
       

       
  一、湛然清静
       

       
  张万福认为,养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环境,而要保持良好的心境,就必须做到内心"堪然清静"⑧。为何要保持清静?张万福从先天生理条件谈到心境清静的必要性,他说:心者,禁也。一身之主,禁制形神使不邪也。心则神也,变化不测,无定形也。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肾,志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随处名也。神明依泊从所名也。其神也,非青非白、非赤非黄、非大非小、非短非长、非曲非直,非柔非刚,非厚非薄。非圆非方,变化莫测,混合阴阳,大包天地,细入毫芒,制之则正,放之则狂。清静则生,浊躁则亡⑨。张万福认为,"心"是一身之主,总领与支配全身各脏腑器官;又是藏神之所,心神无色无彩,无形无影,其特性难以捉摸,大可包天地,小可入毫芒。如果能保持心境"湛然清静",则心神便安然而生,神在则精气在,精气在则长生久寿;相反,如果心情"浊躁"不安,则心神便会消失,神亡则伤体,不利于养生。因此,张万福反复教育人们要养生保健,必须"湛然清静"。
       

       
  二、永保无为
       

       
  "无为"是道家道教的永恒主题与精神实质,是道家道教文化博大宽容的实质性体现。"无为"是顺其自然、返朴归真的手段。"无为"不仅渗透于政治、伦理、环保、科技各个领域,而且深入养生教育这块天地。张万福将"永保无为"作为养生教育的目标与手段,强调说:"永保无为,其身则昌。世以无形莫之能名,祸福、吉凶、善恶由之矣。"10张万福教育世人,只有"永保无为",即不要做一些违背生理规律的事,不要吃一些不利于健康的食物,勿作损伤自身的行为,就能保持身体康健、功能旺盛。能否"无为",能否保持身体强健,是人生祸福吉凶、是否幸福快乐的关键。
       

       
  三、珍惜精液
       

       
  张万福基本上属于内丹派,认为人之"三宝"是精、气、神;精是人体的基础,是身体强壮、精力充沛的保证。精分先天之精与后天之精,先天之精称"元精",后天之精叫"精液"。张万福注重保持元精,更强调"珍惜精液"11。他认为,只要能保住精液,就不会损伤元气,健康永驻;相反,如果纵情肆欲,滥泄精液,就会伤神损气,"生命凋枉"12,乃至丧失生命,"泄则身死"13。正是出于养生惜精的目的,张万福便制定与整理出一系列约束人损害健康、干扰修道的戒律科仪。
       

       
  四、共养和气
       

       
  "气"是内丹派所说的"三宝"之一,是人体运行的动力和活力。张万福教育人们,欲保持朝气蓬勃,生龙活虎,就必须做到"共养和气"14。所谓"共养"就是人体各部位、各器官共同维持和保养元气,使其不散;"和气"就是在人体内通过吐纳服气、呼吸行气,使元气调和。《抱朴子·至理篇》说:"夫人在气中,气在人中,自天地至于万物,无不须气以生者也。"张万福正是基于这一医学理论的认识,倡导人们养生必须"共养和气"、"保神养气",达到"调理百阙,气血流转,常存生气"15的养生效果。
       

       
  五、养神育气
       

       
  "神"是主宰人体之"三宝"之一。张万福说:"人所以生者,神在形也;所以死者,气离身也。"16人之所以能健康地活着,就是因为人体内有"神";人之所以死亡,就是由于元气离身而去。可见,"神"的确是人生命的关键所在。《黄帝内经》说:"神由精气而生,然所以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吾心神。""神"有多种,但核心的是心神,张万福说:"神散五灵在人形中,谓之五脏,外通七窍,以照七元,含阴吐阳,养神育气,为我身之宝。"17心神分布于人体五脏之中,外通七窍,又外现为眼神、耳神、鼻神、舌神等。只要修炼者能保养心神,即可养育众神,化气生精。因此,张万福认为"养神育气,为我身之宝"。
       

       
  六、内观于心
       

       
  张万福教诫人们,养生要坚持"内观于心"18的修炼方法。只要长期坚持"内观于心",就会长生久寿,甚至飞升成仙。他在《传授三洞经戒法略说》中说:"若能"内观于心","则长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保者,以其不内观于心故也。内观不遗生,道常存。"19内观时,要做到以目内视,返观内照,心平躁释,凝神安息,舌拄上腭,仰视丹田,思想集中,元气充沛,"制断六情,抑止贪欲,虚心静虑,……内观于心。"20注:①《道藏》第32册,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以下凡引此书,只注书名篇名,不注出版社名),第196页。②《洞玄灵宝道士受三洞经戒法择日历》,载《道藏》第32册,第182页。
       
  ③《三洞法服科戒文》,载《道藏》第18册,第228页。
       
  ④⑤《道藏》第32册,第197页。⑥参见《道藏》第24册,第722页。⑦参见卿希泰:《道教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24页。
       
  ⑧⑨10、16、18、19《道藏》第32册,第192页。
       
  11、12、13、14《道藏》第32册,第189页。
       
  15、17《道藏》第32册,第193页。
       
  20第18册,第2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