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直面现实]看中公务员什么
作者:闵良臣

《杂文月刊(选刊版)》 2007年 第03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公务员是干什么的?按照马克思的话说,也就是“人民公仆”!做个社会大众的仆人,不说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也一定应该是忙里忙外、忙上忙下,对“主人”们笑脸相迎要有求必应要殷勤侍候——你说这有什么可争抢的呢?难道说现在真的已经到了“革命工作没有贵贱之分,我们都是人民的勤务员”的美好时代了吗?不说打死我都不会承认的话,反正怎么看,眼下的情形还不大像。
       可毕竟现实是无情的。近年来,一个内地公务员的岗位能让几百个怀揣着高学历者竞争的报道,已在报端上屡见不鲜。到了2006年10月,不想,这方面的数字又攀“新高”,中央政府某个部门只有两个“空缺”,却有近万人报名。近万人竞争两个岗位,这对外国人而言,不是“天方夜谭”又是什么?就是对我们来说,也称得上是亘古奇闻吧。或有人说,大家竞争不好吗,总比过去只要有个管用的爹娘,不用竞争就直接跑到那令人艳羡的岗位上去要进步吧。话是这么说,可这几千人争一个“仆人”的岗位,总让人觉得有点“那个”——哪里个呢?不正常。不然,同样也称作“公务员”的有些岗位,又为何报名者寥寥,甚至无人问津呢?
       看来,这里面大有文章,有心人自可去探个究竟,这里咱还是只说咱的。
       读者诸公大概已经看出,上面说公务员是“公仆”,很有点“油嘴滑舌”的意味。因为一来那是革命领袖的理想,二来也有着很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若老实一点,用农民的话说,那就是:当干部。这几天中午看央视火爆节目《百家讲坛》,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孙立群教授正在那讲公元前的一位大名人:吕不韦。此人颇有心机,两千多年前就明白,经商只能挣钱只能致富,却未必能受人尊敬。而从政就不一样,既可有钱还能受人拥戴。故此人在经商挣了钱之后,就去大搞经济贿赂,进行“政治投资”了。
       所谓公务员,说好听点,就是政府工作人员,说白了,是为纳税人服务的办事员,原本也只是一个“差事”,一个饭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现在社会上只要你看到某种差事,吸引着一些“年轻有为”的人趋之若鹜、有不少高知人才也争抢着去做,就应该想到“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那肯定是个不坏的差事不坏的“饭碗”,或说那差事那饭碗中一定有什么“甜头”、“油水”。
       如此说来,做公务员有什么”甜头”、”油水”?一些人又看中了它什么?
       企业下岗,不是一个新名词了,内地因企业下岗而失业的现象已很普遍,而失业人口的数字更是令一些有责任感的政府官员头疼。可与企业相比,政府公务员就优越得多。虽然也有微乎其微(与企业下岗人员的数字相比,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下岗”人员,好像因犯了什么“纪”或违了什么“规”,没有听说哪里里有一批公务员工作做得如何优秀,却让他们下了岗。而企业就不是这样,有些人兢兢业业干了大半辈子,简直就是以所在的企业为家,结果呢,不是因市场经济“无情”就是因那什么“当家人”管理不善,厂子垮了;厂子垮了,饭碗也就没了。对于有些企业的职工来说,你干得再好,只要那个别当家人“干坏”,你还是要下岗,你还是没有饭吃。有时简直就可以说,一个厂子的人干得再好,只要“当家人”心怀鬼胎,喜欢化公为私,同样还是会砸掉大家的饭碗。这样的事,政府部门有吗?我们听说政府中有哪里个部门因市场经济无情或因“一把手”管理不善而这个部门也垮了的事吗?既然“部门”没有垮,“衙门”还在,这公务员“只要好好干”,绝无下岗待业之忧。
       仅上面说的这一点,在今天来讲,就已经是天大的诱惑。而况,当上了有些部门的公务员,还有着万千“主人”简直没法比的甚多“好处”哩。这些人享受着不大不小的特权不说,甚至一当上了政府某些部门的公务员,还会一夜之间从原来的“弱势群体”而一跃为“强势群体”,并且紧跟着也就又有了“随意执法”、“粗暴执法”、“以言代法”的资格,有了“吃拿卡要”的资格,有了让别人“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资格。别看这些“资格”考证起来都是“伪资格”,可对有些人来讲,那“感觉”可是好得很哩。近来媒体上又刊出统计数字,说是仅2004年一年,政府公务员公款吃喝消费就达3700亿元。3700亿啊,你把这事说给一个普通纳税人听,我想他就是再怎么用劲想,大约也还是想不出这个数字到底有多大。
       当上公务员有如此多好处,你叫人们又如何能不奋勇拚搏、去争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