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人物春秋]不亡者寿
作者:文 刀

《中国道教》 2001年 第06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作者与王光德道长在武当山合影王光德道长是我在道教界一位年轻的老朋友。十多年前我还在山东工作时,他到泰山、崂山参访就接待过他,从此结下道缘。1994年元月,我刚到国家宗教事务局工作不久,他便将与别人合写的《武当道教史略》一书送我,使我对武当道教概况和他本人有了进一步的认识。1997年他被选为全国政协委员,1998年当选为中国道协副会长后,我们之间的交往更频繁,他那种诚实、质朴的憨厚品格,精进、敬业执着的弘道精神,对以道立教的独到见解,苦己利众、济世度人的无私奉献,尊道贵德的高尚情操,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1994年初冬,中国道协第一次正式组团应台湾道教界的邀请赴台访问。代表团由来自全国正一、全真两派的高道大德、诸山道长43人组成。上海道协陈莲笙会长任团长,王光德会长任副秘书长。我和国务院对台办公室的负责同志亲到中国道协为该团专程送行。只见代表们个个仙风道骨,衣冠齐整,虽然道装不同,却人人飘然若仙,充分展现了中国道教的整体素质和精神风貌。道要像道,貌要有貌。我以“道貌岸然”为题作了讲话。王光德道长在讲话中,深感作为副秘书长责任的重大,表示不辜负大家的委托与希望,努力为全团服务好,保证完成访问任务。会后,他再次找我,商量意见。他说,他曾到台湾访问过,台湾道教信众多、势力大,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大多数宫观的祖庭都在大陆。台湾中华道教会有个口号:礼神明,敬祖宗,为国家,保民族。我听了后,告诉他,我们再加两句:道*)长存,道岸共登。要发扬道教认祖归宗的传统,增进两岸道教界对和平统一的共识,消除误会,加强联系,广交朋友,以道教为纽带,积极开展民间交往,为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王道长与全团同道一起,顺利完成了访问任务,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和影响。在王道长的努力下,仅港澳台,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到武当参访的道教团体就有三四百个,三四万人次。
       
  王道长胸襟坦荡,为人率直,热情好客,多次约我到武当山,无奈天缘不假均未能成行。今年6月下旬,我去武汉出差,在省宗教局有关同志的陪同下,终于实现了多年夙愿,到了慕名已久的武当山。王道长公务、教务都很忙。当时正值他陪同全国人大常委会文物保护法检查团在十堰视察,可他仍然在6月21日一整天陪我上山直到金顶。一路上,他指点江山,勾画蓝图,哪一处名胜如何修葺保护,哪一些宫观的管理体制怎样与园林、文物、旅游部门理顺好,都认真地向我一一介绍并不时地征求意见。他的远见卓识和谦卑虚心实在令人钦佩,他的政策观念和顾全大局的精神更显示了一个爱国爱教的宗教人士的可贵!登上金顶,在太和宫前我俩合影留念。看着他年青健壮伟岸的身躯,为实现美好理想而英姿勃发的精神面貌,我看到了中国道教的希望。他兴奋地回忆着江总书记1999年到武当山视察时接见他的幸福情景说,中央号召我们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德治国。鲁迅先生说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我要努力学习,更好地发扬道教尊道贵德的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竭尽绵薄。是日下午,王道长把我们送到山下太子坡前,依依不舍抱拳相互告别,他千叮咛万嘱咐,明年再到武当多住几天。可万万没有想到这竟成了我们的永诀。
       
  2001年10月18日,听到王光德道长五十四岁英年早逝的噩耗。我是个俗人,既不会“鼓盆而歌”,也不能“南面王乐”。只知道他自幼参道,1981年入道,尘缘功行圆满,跨鹤东去蓬瀛,是道教事业的重大损失。“此去蓬莱无多路”,写下这段悼念文字以告慰道长在天之灵。
       
  “死而不亡者寿”(老子·三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