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修真养性]奇经八脉异说记
作者:李永生

《中国道教》 2001年 第05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众所周知,奇经八脉在道家修炼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那么,究竟什么是奇经八脉呢?究竟奇经八脉是如何循径的呢?
       
  北宋张紫阳《八脉经》中称: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阴乔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乔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晚清赵避尘《性命法诀明指》指出:每日清晨早起,先行八脉之气,闭口鼻气,心意先由生定住。
       
  现代贺志光主编的《中医学》以为,奇经八脉是十二经脉之外的别道奇行的特殊通路,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相配,为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乔、阳乔的总称,主要是沟通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并对十二经脉的气血有蓄积和渗灌的调节作用。其中:任脉,起于小腹内,出会阴,上入毛际,经腹胸正中线上达喉,再上颈面部,入目眶内;督脉,起于小腹内,出会阴,向后沿脊柱之内上达风府穴,入脑内至头顶,沿前额下行鼻柱,到唇系带处;冲脉,起于小腹内,出会阴,并足少阴挟脐而上,经腹至喉绕口唇入目下;带脉,起于胁下,束腰而前垂;阴维脉,起于小腿内侧,沿腿股内侧上行,与六阴经相联系,至咽喉与任脉会合;阳维脉,起于足跗外侧,沿股膝外侧上行,与六阳经相联系,至项后与督脉会合;阴乔脉,起于足跟内侧,随足少阴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阳乔脉会合;阳乔脉,起于足跟外侧,伴足太阳等经上行,至目内眦与阴乔脉会合,沿足太阳经上额,于项后会合足少阳经。
       
  以上资料表明:医道两家,一致认为奇经八脉是任、督、冲、带、阴维、阳维、阴乔、阳乔的总称,对其循径却存在意见相左之处。根结在于奇经八脉在上肢有没有循径。实际如何呢?
       
  首先,从命名规则来看。十二经脉的命名结合了阴阳、脏腑、手足三方面,足有三阴(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三阳(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手亦有三阴(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三阳(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这符合传统,上肢和下肢至少在命名上有等同的经脉循行。既然如此,那么,对十二经脉起重要辅佐作用的奇经八脉是否应该同十二经脉一样,在命名上也手足相应呢?若是,则奇经八脉也有循径上肢的。
       
  其次,从生理功能来看。十二经脉这一经络系统,纵贯全身,在头面、躯干及四肢呈一定规律分布,相互衔接,彼此连通,构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如环无端的传注系统。要对这样的系统起到真正意义的辅佐,恐怕也应该且不得不顾及头面、躯干及四肢吧?否则,岂不徒有其名而未有其实?毕竟,完整的人体是四肢齐备的,调节人体的只能是实际需要。那么,奇经八脉竟无一脉循行于上肢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因此,在功能上讲,奇经八脉应该是循径四肢的。
       
  第三,从自身系统来看。人身的经络系统,不论是经脉的十二经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还是络脉的十五络、浮络、孙络等,都无不遍布全身,体现了整体性和系统性。奇经八脉是经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作为一个独特的全身的系统,应该既符合人身整体性又符合自身系统性,不是只循行于头面、躯干及下肢,而是连上肢也有所循行。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其特定的气血传注功能,达到平衡阴阳、调节上下的效用。因此,奇经八脉循径是全身性的,既包括下肢,也包括上肢。
       
  最后,奇经八脉的修炼方法,从有关书刊可以知道,不论哪门哪派,都在实修中将上肢和下肢等同而视之--既有气行下肢外侧和内侧,也有气行上肢外侧和内侧。八脉修炼,既以八脉为修炼对象,就该针对八脉来修炼。假若上肢果真没有奇经八脉的循径,又何必对它做许多无用功?修炼实践再次证明了奇经八脉的循径--既不偏于下肢,也不偏于上肢,而是四肢各有相应的循径。
       
  以上几个方面都论证了奇经八脉循径四肢的必然性。下面具体叙说奇经八脉的循径。
       
  任脉,起于胞中,出会阴,经腹胸部正中线,过咽至下口唇,双分入于目眶;督脉,起于胞中,出会阴,经腰背部正中线(脊柱之内),进入脑内,上行头顶,沿前额经鼻柱至上口唇系带处;冲脉,起于胞中,主干在体腔中央直升胸中(心下)而散,两前支挟脐而上至两乳中,两后支各经腰眼直上过肩入两肩井;带脉,经神阙和命门而横行环身,与任、督、冲各有相交;阴维脉,起于手心劳宫,沿臂内侧过肘窝和腋内至乳中;阳维脉,起于肩井,经肩头沿臂外侧过肘外达中指,绕过中指尖至手心劳宫;阴乔脉,起于足心涌泉,经内踝沿腿内侧入少腹至胸中,在冲脉主干前;阳乔脉,起于胸中,在冲脉主干后,向下沿腿外侧过足背达二趾,绕过二趾尖至足心涌泉。
       
  另外,补充说明。或许,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不是辅与主的关系,而是经络系统的两种状态。任督冲带对应十二经脉在躯干及脏腑的部分;四肢则分别为:阴维对应手三阴,阳维对应手三阳,阴乔对应足三阴,阳乔对应足三阳。总之,经络系统呈"三一互变体",分一为三则是十二经脉,混三归一则是奇经八脉。至此,奇经八脉的一家之言业已叙说明白。现在,将奇经八脉神修术录记传世。
       
  奇经八脉神修术,乃以意导气循行奇经八脉的求道证道的方法。修习分前中后三步。
       
  功前。行立坐卧均可,自然舒适为度,意注于下丹田。
       
  功中。气随意行,时流时注,无休无止。大致如此:一吸,丹田之气,自下丹田沿督脉出会阴过尾闾达泥丸至龈交;二呼,过鹊桥沿任脉至下丹田;三吸,由下丹田沿任脉至神阙(脐),分成左右两股,各循带脉达两腰眼(肾),再沿冲脉两后支过肩至两肩井;四呼,由两肩井沿阳维脉经肩头走臂外过肘达手背下中指,绕过中指尖至两手心劳宫;五吸,由两劳宫沿阴维脉走臂内侧过肘窝与腋内至两乳中;六呼,由两乳中沿冲脉两前支降到带脉,向中归神阙合一至下丹田;七吸,由下丹田沿冲脉主干直升至中丹田(不可过心);八呼,由中丹田沿两阳乔脉在冲脉主干后下两腿外侧过足背达二趾,绕过二趾尖至两足心涌泉;九吸,由两涌泉沿阴乔脉经内踝走两腿内侧入少腹,在冲脉主干前双上至中丹田;十呼,由中丹田沿冲脉主干直降回下丹田。此为一个周天。
       
  若作为炼功首尾,可以行三个或九个周天;若作为专门修习,可行三十六或七十二周天,也可随意而行。功后。意注下丹田,气聚成球,静养少时,即可。
       
  注意。丹田,并非一点,而是球状空腔。奇经八脉,透明管状,彼此有序连通。冲脉主干,向上入颅,则为中脉,中脉上中下各有一丹田,但不宜冒然修炼,故有不可过心之说。修习初始,只需随呼吸以意导气大约行奇经八脉周天即可;日久功深,自会有另番景象,切须勿忘勿助。所录为顺行周天,尚有逆行周天等等,不宜冒然修习,故不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