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到繁體中文

您的位置 : 首页 > 报刊   

[学习园地]欣赏《二泉映月》感悟党的英明
作者:石溪钓徒

《中国道教》 2001年 第04期

  多个检索词,请用空格间隔。
       
  无锡老道长对来源于道乐的《二泉映月》可谓是情有独钟,从双目失明的道教前辈阿炳走街串巷的凄楚琴声,到世界著名音乐大厅回响的优美旋律,《二泉映月》走过了从苦难走向辉煌的漫长历程,登上了世界名曲的宝座。《二泉映月》为国家为民族争得了荣誉。
       
  说起名曲的问世,国人都知道得益于无锡名宿,国乐泰斗杨荫浏先生,是杨先生及其同事们于建国后的第一个暑假,抢救了这首民族音乐瑰宝。
       
  杨先生与名曲作者华彦钧道长(阿炳)自幼相识,交往数十年,以其音乐学识,为阿炳记谱传曲绝非难事,何以要等到建国后抢救性地录音存曲呢?颇有点令人费解。
       
  读《阿炳论---民间音乐家阿炳研究文集》(阿炳艺术成就国际研讨会组委会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出版),这是阿炳百岁诞辰时,华彦钧艺术成就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宣读的论文,汇集成册(见《阿炳论·编后记》)。海内外的音乐专家、学者,对阿炳的作品推崇备至,尊其为音乐大师,溢美赞誉之词,不仅使泉下有知的阿炳受宠若惊,也为杨先生当年录音所始料不及。那些高深精辟的乐理分析,若请阿炳本人参与"创作谈",恐也不知如何谈好。凡人常人的理解,阿炳的仙曲,似有神灵佑助。
       
  吕骥先生在《关于阿炳的回忆(代序)》中写道:"五十年代初,杨荫浏先生在中央音乐学院的音乐研究室工作时,看到学院聘请了几位民间音乐家,向我谈起无锡有一位民间二胡演奏家,准备暑假去无锡录几段二胡曲和琵琶曲。这时我还以为他只是一般民间音乐家。下半年开学后,……看到资料室里收藏了阿炳的二胡音乐,原来是杨先生暑假去无锡收录的阿炳的音乐。听了之后,才知道这不是一般民间音乐,也不是一般二胡音乐,而是我国当代最杰出的音乐作品之一。……我即刻向他提出,像这样的作品,不能看作一般的民间音乐,应该立即向唱片社介绍,请他们制成唱片,广泛发行,使大家知道我们有这样优美的民间音乐,特别是《二泉映月》,它是震撼人心的作品。"吕骥先生是来自延安的音乐家,建国后在音乐界担任领导工作。吕先生的推荐,足以说明,是党的文艺路线"催生"了世界名曲。杨先生看到了"学院聘请了几位民间音乐家",意识到新中国重视民间音乐家,才有为阿炳录音之举。录音后,又是党在音乐界的负责同志大力推荐,才得以全国广为传播,进而走向世界乐坛。笔者无意贬低杨荫浏先生对发掘整理世界名曲所作的种种努力,杨先生的丰功丰绩同样是名垂民乐青史。只是觉得,更伟大的是中国共产党,是党的文艺政策。
       
  有人认为,"没有阿炳的眼瞎,就没有如此悲怆美丽的《二泉映月》。"(《阿炳论》201页)万恶的旧社会造成了阿炳的穷困和失明。《二泉映月》正是反映了阿炳对旧社会的泣诉。但是,如果没有举国巨变,政权更新,《二泉映月》也只有"胎死母腹",随阿炳一道永寂一*6黄土,何来雅韵芳名。
       
  建国时期一支歌唱得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读了《阿炳论》,深深感到,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二泉映月》。没有党在延安时代奠定的,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指导方针的党的文艺路线,就不可能有《二泉映月》和她的灿烂辉煌。